APP下载

基于探究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2020-11-06陈健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3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

摘要: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经营业务特点、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信息质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并以2007年~2011年A股上市的金融类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与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性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中图分类号:F830.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23-0049-03

企业管理层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调节会计利润。对于金融类企业而言,盈余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与诸多事项密切相关,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制定以及投资者保护等,由此使其成为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本文对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帮助会计准则的制定者评估准则对盈余管理是否产生有效抑制,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发布新的准则或是增加披露,为监管环境的改善提供条件。

一、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1.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1)增发配股与薪酬激励机制

因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非常困难,从而使得配售和增发股票成为企业惯用的融资方式。在这一前提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热情非常之高。而金融类企业的资本量巨大,配售和增发股票的额度也比较大,故此他们以增发配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加显著。金融类企业管理层的薪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业绩,正因如此,使得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法,使盈余达到预期的目标。

(2)提高投资者信心

金融品牌问题一直存在,这与金融类企业的特殊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以银行为例,当银行的收益出现较大的波动变化时,便会面临挤兑风险,由此会引起集体提现的情况发生。而银行由于存款准备金不足,无法进行支付,这样容易造成恐慌。银行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会利用稳定盈余平滑利润的方法,使投资者保持信心。所以当盈余发生损失时,银行则会有比较强烈的动机对盈余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稳定投资者信心的目的。

2.盈余管理手段

(1)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对于金融类企业中较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而言,其最为主要的资产是贷款,为使经营始终保持稳定,银行需要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计提。通常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金可在税前进行扣除,从而使其成为利润表当中的一个减项,计提的金额多,可使当期报告盈余减少,计提的金额少,则可使当期报告盈余增加,由此为银行管理层提供了利润调控的手段。业内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后发现,因商业银行受到外部监管的约束,加之本身的产权结构比较特殊。所以,并没有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种手段对盈余进行管理的动机。

(2)会计政策变更

依据国家颁布实施的会计政策,金融类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处理方法及原则进行核算。当变更会计政策能够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可靠时,企业才能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并在财务报表中对变更情况进行如实披露。若非如此,金融类企业必须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同一事项存在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从而使会计政策的变更成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金融类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常用的工具有以下几种:计价基础变更、会计方法组合以及资产评估增值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目标盈余,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二、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1.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

(1)研究假设

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盈余平滑有着直接关联,即通过调低或调高利润,以达到控制盈余上升或下降的目标。早期有学者利用频数分布法研究公司微小正盈余公司和微小负盈余公司的盈余数据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微小正盈余公司在临界点处的频数分布较多,這说明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于避免亏损。下面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运用频数分步法对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以下两项假设。

假设一:微利金融类企业的频数明显高于微亏金融类企业。

假设二:盈余略微增长的企业频数明显高于盈余略微减少的企业。

对于上市金融类企业而言,企业倾向于通过增发配股进行盈余管理,同时增发配股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资金注入,又可以扩大金融类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不低于6%的,才能允许增发和配股。所以,本文综合上述因素,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三:近三年会计年度加权平均ROE略高于6%的金融类企业频数分布,要明显高于ROE略低于6%的金融类企业。

(2)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将2007年~2011年我国A股上市的金融类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共计146个的研究样本。

①描述性统计结果

计算研究样本的ROE,下面列举2007年~2011年我国A股上市的7家金融类企业的ROE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类上市企业的ROE负值较少,其中太平洋保险公司在2008年的ROE数值最低,为-0.4676,但是2009年~2011年转为正值。

②假设验证结果

a假设一的验证:根据计算所得的研究样本ROE观测值,做直方图(如图1所示),横纵坐标分别表示ROE观测值区间和企业数量。由图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观测值分布在正值区域,且在0.00-0.25范围内,表明大部分金融类企业处于微小盈利状态,只有小部分金融类企业处于微小亏损状态,由此可验证假设一成立。

b假设二的验证:采用研究样本ROE的变化值作为观测值,做直方图(如图2所示),横纵坐标分别表示ROE变化值区域和金融类上市企业数量。由图2可以看出,ROE的变化值在正值区间和负值区间的分布数量较为均匀,这与假设二提出的“盈余略微增长的企业频数明显高于盈余略微减少的企业”不符,故此假设二不成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金融类企业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程度较大;金融类企业必须接受严格的金融监管;金融类企业对避免盈余减少的操控成本较高,该成本大于盈余减少所带来的损失。

2.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性的实证研究

(1)研究假设

金融类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较多,如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节,或通过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调节。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严重压缩了金融类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调节的空间,迫使金融类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资产销售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使企业产生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行为。所以,本文选取的净利润指标为扣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后的净利润,若净利润指标为负值,则说明企业亏损,反之则为企业盈利。同时,为方便实证研究,本文还将盈余下降企业定义为本期净利润值小于上期净利润值的企业,将盈余上升企业定义为本期净利润值大于上期净利润值的企业。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金融类企业可能存在着通过出售这部分资金以达到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基于此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四:盈余下降金融类企业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金以避免盈余减少、增加报告盈余。

金融类上市企业的行业监管力度大,加之企业都会对管理层实施长期的薪酬激励机制,所以使得金融类上市企业存在着平滑盈余的动机。如,金融类企业在某一年度出现过高的盈余业绩,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降低当期盈余业绩或将当期盈余业绩递延到下一年度,以免增加连续年度盈余稳定增长的难度。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过高盈利的公司会通过调低盈余的方式报告负的非经常性损益。基于上述观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五:盈余上升明显的金融类企业会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达到平滑盈余、减少报告盈余的目的。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FGAIN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该指标表示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后取得的利得交易金额。FGAIN指标受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企业成长性(GROWTH)、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所有者权益的损益(UR)、上期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已实现利得(FGAINt-1)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综合上述变量,建立起指标模型:

FGAIN=α0+α1SP+α2SIZE+α3LEV+α4GROWTH+α5UR+α6FGAINt-1+α7YEAR

(3)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2007年~2011年A股上市的金融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为0的样本,研究样本总数为128个,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

①假设四的验证

对盈余下降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行为进行样本均值检验,FGAIN是影响盈余下降企业的主要变量,所以对FGAIN的正值占比、均值、中位数进行检验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87.5%的盈余下降金融类企业报告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的正值损益,且样本间检验P值为正,说明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同时,亏损增加金融类企业的FGAIN均值、中位数都是高于盈余减少金融类企业,说明亏损增加金融类企业更加倾向于采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施盈余管理,由此可以验证假设四成立。

②假设五的验证

FGAIN是影响盈余上升金融类企业的主要变量,所以对FGAIN的正值占比、均值、中位数进行检验分析,如表3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65.05%的盈余上升金融类企业报告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的正值损益,但其均值和中位数结并不显著。同时,在独立样本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中,盈余上升企业的FGAIN均值、中位数都明显小于盈余下降企业,由此可验证假设五成立。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微利金融类企业的频数明显高于微亏金融类企业;近三年会计年度加权平均ROE略高于6%的金融类企业频数分布,要明显高于ROE略低于6%的金融类企业;盈余下降金融类企业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金以避免盈余减少、增加报告盈余;盈余上升明显的金融类企业会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达到平滑盈余、减少报告盈余的目的。上述四项假设均成立。但是,盈余略微增长的企业频数明显高于盈余略微减少的企业,这项假设不成立。结合研究结论,本文认为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最为显著的动机是避免亏损,这可能与企业经营特点、薪酬激励机制、投资者信心维持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迫使金融类企业想要通过盈余管理向外界传递企业盈余持续稳定增长的利好消息。

参考文献:

[1]张友棠,熊毅.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基于2007~2015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7,(05):82~83

[2]朱文莉,鲍盼盼.金融企业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财会月刊,2017,(05):124~126

[3]解宏爽.我國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6,(12):84~86

[4]代春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57~159

[5]卞力.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与企业盈余管理[J].会计师,2019,(03):90~92

[6]孟贵珍.国际金融动荡、盈余管理与企业创新战略选择[J].财会通讯,2019,(06):48~50

[7]叶永辉.金融企业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研究[J].中国市场,2019,(02):117~120

[8]王艳,陈昌明.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能否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7,(07):99~103

作者简介:

陈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金融监管。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动机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凶手的动机
从“追究动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