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转化策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途径

2020-11-06梁霞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转化思想途径高效课堂

梁霞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转化策略的途径,提出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有趣、化数字为图形、化抽象为具体等教学建议,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转化思想 高效课堂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139-02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新授知识时采用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将数学思想融入日常教学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主要是将数学知识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将未知知识通过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转化为已知知识,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转化找到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更好地掌握新授知识。

一、化未知为已知,灵活运用知识

大部分学生在做练习时会抱怨“题目太难,老师没有讲过”,但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说,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而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遇到陌生问题时,先想一想是否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相关联,试着找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已学知识,逐渐将未学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并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认真观察这个图形,找到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生1:“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出三个图形的面积并相加即可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生2:“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一边对角相连,分成两个三角形来计算。”……学生给出了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哪种方法最简便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有学生立刻想到:如果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另外一边,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图形——长方形,通过拼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高是长方形的宽,由此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这样教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化复杂为简单,优化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寻找数量关系或者因果关系等比较复杂的题目,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找到数学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容易理解和解答的知识点,逐步形成化繁为简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的优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利用学具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发现只需要将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此时,教师让学生认真思考:“既然长方体的对面相等,是否可以将公式简化呢?”经过分析,学生总结出:“先计算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表面积再乘以2。”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练习巩固:邮局要做100个新的铁皮邮箱投放到服务网点,要求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初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很多,其实根据化繁为简的思维,可以对题目要素进行提炼——做100个长、宽、高分别为80cm、50cm、40cm的长方体,只要求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乘以100即可。这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烦琐的题目变得简洁明了,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

三、化枯燥为趣味,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尤其是一些专业的定义或者概念,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生动、有趣,教师要在课堂中插入故事、游戏、儿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用生动的画面来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巩固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中,教师将课堂“搬”到了操场上,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宣布规则:全体学生分为4组进行跳绳比赛,看看哪组能取得最后胜利。学生积极投入到比赛活动中,班长认真记录比赛成绩,小组1成绩:10,8,7,6,4;小组2成绩:7,9,6,8,4,2;小组3:11,8,9,4;小组4成绩:10,8,5,7,5。比赛结束后,学生计算出四个小组跳绳总数分别为:35,36,32,35,由此,学生普遍认为第二小组赢。此时,第三组学生提出异议:“第二组6个人跳了36个,而我们组4个人跳了32个,这不公平。”教师提出问题:“每组的人数不相同,这样比较总数确实不公平,但如果不比较总数,比什么?你们有更好的方法让比赛更加公平吗?”学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教师借此机会导入“平均数”这一教学主题,引导学生用总数量除以人数,学生立即算出第三小组获得胜利。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数,让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平均數的含义。

四、化数字为图形,方便理解概念

在小学阶段,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遇到抽象的概念或者定义时,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介绍这一知识点,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图形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数学知识点通过图形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概念或数字的变化,进而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首先通过生活常识导入,让学生说出或做出与教师相反的数字、词语或动作:(1)向前走5米;(2)电梯上行2层;(3)银行存款100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分别说出了相反的词语或动作:(1)向后走5米;(2)电梯下行2层;(3)银行取款100元。这时教师引入了“负数”的概念: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与正数相对应的数叫负数。一开始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这一概念,于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条线轴,告诉学生以中间为“0”,向左为负数,向右为正数,如果前行5米写成+5,那么后退5米写成-5;存款写作+100,取款写作-100……通过这条线轴,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更加清晰,记忆更加牢固。

五、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

当学生遇到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者空间感较强的立体图形时,往往会力不从心,难以理解这些知识。这主要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利用具体的学具来理解数学知识,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或者将课本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知这些知识就存在身边,拉近学生和这些抽象概念之间的距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容积和体积》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了容积的定义,即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积。刚开始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这个定义,于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先准备两个盛满水的杯子,分别在杯子中投入橡皮和铅笔,学生发现水溢出来了,但是溢出来的水量并不相同。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让一胖一瘦两名学生分别将手放入杯子,这时溢出来的水更多了,当他们将手抽出来后,发现杯子中的水量变少了,但两个杯子减少的水量不一样。根据实验学生发现,胖学生的手放进去之后溢出来的水更多,也就是它占的空间更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溢出的水量就是“手”的体积。这样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转化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将已知与未知相融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转化思想途径高效课堂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转化思想在多元函数微分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