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活动的开展

2020-11-06黄小音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的策略:设计探究性强的问题,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供可对比的文本,实现思维的碰撞;鼓励学生就文本矛盾之处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思辨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99-02

新课改背景下,思辨性阅读活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其作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推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目标是“发展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中的独立思考意识、分析论证的具体过程以及理性反思的能力,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辩证性与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探求真相、获取真知,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与未来的能力。下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的策略。

一、设计探究性强的问题,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指学生对文本有充分的认知,能理解文本大意,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对文本的思辨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想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首先就须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此,教师应当围绕文本中心主旨设计探究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分析、讨论,实现深度阅读。

下面是笔者执教《秋天的怀念》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这是为什么呢?哪位同学主动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初印象?

生1:我体会到母爱对一个人的作用,它可以让一个失去信心的人重新振作。

师:说得非常好!那文中有哪些语句或者词汇让你们印象深刻?为什么?

生2:“悄悄地躲出去”“眼边儿红红的”“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从这些外貌、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与关心,这种爱极为深沉而真切。

生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这句话看似在描写菊花的美丽,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文本的认识,下面请进一步讨论与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文中多次出现“悄悄地”,如“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又悄悄地出去了”,从中可看出什么?②文本的中心主旨只是写母爱吗?

思辨性阅读活动强调聚焦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应依托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在质疑、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习得技法,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这个教学片段,笔者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之后,进一步提出两个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前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头脑中碎片化的认识整合到一起,学会从局部再到整体,得到更为准确的判断和深度的理解;后一个问题,针对学生受固有知识影响而对文本主旨认识较为浅显的情况,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否仅仅是为了赞颂“母爱”。这篇课文并不局限于“母爱”主题,也体现了作者顿悟之后的真情实感,笔者引领学生剖析文本,带领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二、提供可对比的文本,实现思维的碰撞

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让学生学会有效的思维方式,教师不应一味地告诉学生是什么,而应该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层分析其本质。在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多个文本的比较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深入思考、积极联想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比较文本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实现思维的交织与碰撞。

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有了较深的理解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秋天的怀念》与《我与地坛》对比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發展。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我与地坛》中的核心片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快速阅读,按照季节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自主阅读)

师:阅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可以梳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吗?

生4:一开始作者思想消极,充满绝望,但最后充满希望。

师:这种情感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生5:景物的活力,还有母爱的伟大。

师:你们觉得《我与地坛》与《秋天的怀念》之间的情感关联是什么?

生6:作者在《我与地坛》中表达出自己“永生的痛悔”。通过回忆往事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苦难。《秋天的怀念》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悔恨、痛苦之情。

生7:《秋天的怀念》最后提到了五颜六色的菊花,不仅仅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救赎及对未来的期望。

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章在主旨、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异同,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相关的文本放到一起让学生辨别异同,能为文本分析找到一个有效的切入口,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要鉴别必须辨析,经辨析方能感悟,这是情感体悟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思维品质获得提升的切实手段。在这个教学片段,笔者为学生构建平等且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秋天的怀念》与《我与地坛》进行对比阅读,找到这两篇文章的情感关联,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勇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就文本矛盾之处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阅读既是发展学生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表达个人观点,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初中语文课文中常存在一些看似矛盾之处,而这正是文章富有深意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就文本矛盾之处大胆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打开文本的探究通道,领悟课文中丰富的情感意蕴。

师:同学们能够对文中的矛盾之处进行质疑吗?

生1:《秋天的怀念》要写秋天的景物,文章开篇的“大雁北归”“北海花开”写的却是春天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有什么用意?

生2:明明文章开篇描写了美好的季节,为什么会触动悲痛的情感呢?

师:这些问题很有讨论价值,下面我们一起探讨……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矛盾点设计思辨性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走出文本的表象,避免文本解读的简单重复,走进文本的深处,发现文本特有的价值。在这个教学片段,笔者引导学生注意到文中的矛盾之处,发现文中蕴含的深层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站在作者的角度,产生情感共鸣,理解文本的“言外之意”。学生提的问题也很有讨论价值,如生1留意到《秋天的怀念》中所写的往事并非全部发生在秋天,开头第一段所写往事发生在春天。在对秋天的怀念心绪中写春天之景确实耐人寻味,为了充分表现重病缠身的自己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心理特点,作者匠心独运地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笔者给学生质疑、讨论的机会,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深刻理解文本。

印证性阅读满足于通过文本“印证”自己的直觉或者已有结论,思维的惰性与惯性极大地限制了阅读的知识建构功能;思辨性阅读则将理解与判断建立在质疑与反思之上,这才是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

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设置探究性强的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完成知识建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黄小音(1976— ),女,壮族,广西平果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平果高级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