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肌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0-10-30刘二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舌体功能障碍实验组

刘二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有40%~60%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进食[1]。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后会并发营养不良、误吸、肺部感染的风险,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资料研究显示,加强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及舌肌训练有助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使吞咽运动正常化[2]。笔者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舌肌训练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其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入住治疗的115例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经洼田饮水试验检查患者为吞咽功能障碍;年龄≥60岁;本研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咽喉部手术史者;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63~70(66.31±5.11)岁;病程8~18(13.67±2.07)d。实验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64~71(66.58±6.12)岁;病程9~18(13.70±2.34)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实施脑卒中常规治疗,如脱水、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等治疗,予以简单吞咽—摄食训练,以流质食物为主,每次8~10ml。实验组增加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内容如下:(1)舌肌训练:①刺激训练:采用冰块及柠檬汁对口腔内舌体进行刺激,时间持续大约5min;医务人员将患者的舌体牵拉出口腔外,向左右及上下方向牵拉刺激。②回旋训练:患者将舌体伸出口腔外,舌尖朝上,按照上下、左右的方向进行各个方向的旋转训练,连续2min。③抗阻训练:当舌肌肌力正常时行抗阻训练,利用压舌板压向舌尖,使舌体向外伸出,抵抗阻力保持5s;利用压舌板压向患者舌体左、右侧,使舌体分别向对侧运动抗阻。(2)吞咽功能训练:①唇部运动:医务人员首先对唇部周围肌肉进行按摩放松,牵拉上下嘴唇肌肉;后患者拢起嘴唇、抿起嘴唇发出“呜”“嗯”声;利用压舌板放入嘴唇内,双唇紧压压舌板,后将压舌板拉出,连续5次。②面部运动:按摩口周、面颊部的肌肉,使之放松;做鼓腮动作,维持5s,随之将口内空气立即呼出;③摄食训练:患者前倾体位,食用流质面糊等食物,吞食后患者颈部前屈并呈后仰状,前屈时将食物吞咽完成,不利于食物残留。两组均训练1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取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VFSS)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状况,SSA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越好,VFSS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吞咽功能越差[3]。以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为44~220分,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临床疗效 痊愈:吞咽无障碍;显效:吞咽功能明显好转;有效:吞咽功能有所好转;无效:吞咽功能障碍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评分显著降低,VFSS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WAL-QOL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因脑内出血或缺血会引起脑内组织出现病理损伤,多数患者会并发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内损伤及年龄较大喉部生理结构改变所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主要病理状态为吞咽相关肌肉运动协调性下降、舌周肌肉肌力减退、舌体的随意运动性下降等,因此临床针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训练应重建舌体及口腔内肌肉运动的随意性,提高舌肌及口周肌肉肌力。

老年患者因脑卒中所引起的吞咽障碍后遗症主要见于假性球麻痹与真性球麻痹两种患者,其中假性球麻痹较为常见,主要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而真性球麻痹主要因双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4]。当患者产生球麻痹后会导致唇部肌肉及舌肌的随意运动出现异常,且口腔内各部位的肌肉协调功能下降,进而致使吞咽功能逐渐丧失。临床资料研究指出[5],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吞咽功能训练有利于刺激上下运动神经元,为运动神经冲动重新形成传导通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效果,改善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功能障碍。另有学者认为[6],通过早期的口腔功能训练能发挥脑组织最大潜能,防止因吞咽障碍而出现的舌肌、咽喉肌及咬肌的萎缩,为吞咽功能的恢复提供保证。

在本文中,实验组采用舌肌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舌肌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积极作用。笔者分析认为在舌肌训练过程中,首先酸刺激、冰刺激等方式来刺激舌体的神经末梢,由此可以促进大脑运动神经元与病灶形成新的传导通路,通过神经功能重组恢复神经元的功能,以舌体按摩、运动及抗阻的形式有助于咽喉部肌群、舌肌等收缩,不仅可刺激神经元末梢组织,并且可增加舌肌的随意性运动;在吞咽功能训练过程中通过吞咽训练、面颊部肌肉放松训练、发音训练等方式,使口腔内、面颊处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发音训练能使患者的喉部功能及唇部功能能加完善,避免发生功能退化现象,吞咽摄食训练一方面可以刺激咽喉部神经末梢,刺激吞咽传导通路,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形成正确的吞咽方式,从而减少呛咳、误吸风险。笔者在结果中还发现,治疗后实验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组所实施的舌肌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日常的摄食逐渐正常,进而使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显著提升效果,并能使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舌体功能障碍实验组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胖瘦精细分类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望舌可预测中风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