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10-30赖文清郭带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丙组甲乙喉罩

赖文清 郭带珍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 528400

心脏骤停是常见的危重病症,主要指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有效心泵功能及循环骤然停止,短时间引起细胞缺血缺氧情况[1]。针对心脏骤停,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抢救患者,极易引起人体严重脏器损伤,甚至带来巨大死亡风险,而若抢救得当,多数患者生命可得到好转[2]。在对心脏骤停的抢救中,利用急诊心肺复苏的方式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在复苏抢救的时候,如何有效开放气道是关键环节。本文对比了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急诊心肺复苏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内科学》[3]中关于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①意识出现突然性丧失、短暂性抽搐;②呼吸停止、叹息样呼吸;③心电监护出现无脉性搏动现象、心室颤动;④大动脉搏动、心音消失。(2)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意识正常。(3)所有患者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声门不能暴露的患者。(2)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疾病患者。(3)随访资料丢失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3组:甲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5±2.3)岁;疾病类型:心肌炎8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脑梗死7例,脑出血6例,其他4例。乙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1.9±2.2)岁;心肌炎9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6例,其他4例。丙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2.1±2.3)岁;心肌炎9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6例,其他4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采取喉罩+气管插管通气,主要是首先给予气管插管,通过插管帮助患者建立良好通气,确保气道通畅,之后借助喉罩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在此基础上开展胸外按压以让患者尽快地恢复正常心脏搏动。乙组采取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主要是首先予以气管插管以建立起良好的通气,维持气道在畅通的状态,之后应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在此基础上进行胸外按压以帮助患者顺利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丙组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具体在患者进入到急诊科室,可即刻进行气管插管以建立良好通气,恢复正常的呼吸,在此基础上开展胸外按压使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3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主要是统计3组患者气道开放、心搏恢复、呼吸恢复及意识改善等康复时间指标情况。(2)各组均在复苏成功后1h、3h使用血气监测仪对患者血气指标水平进行监测,具体包括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酸碱度(pH)。

2 结果

2.1 心肺复苏效果 甲乙两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抢救情况上,气道开放、心搏恢复、呼吸恢复与意识改善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丙组相比,在各时间指标上甲乙两组均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比较

2.2 血气水平 复苏成功后3h,3组患者PO2均较1h提高,PCO2较1h降低,但甲乙两组指标提高或降低幅度明显要比丙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H指标上,甲乙两组复苏成功后1h、3h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丙组复苏成功后3h pH显著高于1h,甲乙两组治疗后pH同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复苏成功后1h、3h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急诊心肺复苏是临床中抢救危重病患的重要手段,该方式可帮助心脏骤停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跳,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4]。但是,急诊心肺复苏成功也有很多影响因素,所以为了尽量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在心肺复苏前还应建立良好通气方式,以维持气道畅通[5]。

在既往急诊心肺复苏上,一般是采取气管插管的通气方式,然而该方式对气道的损伤较大,在很多操作的时候往往是医生慌乱进行,这样的操作常使得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降低,增加急诊病患的死亡率[6]。针对常规气管插管通气的缺陷,临床中逐渐提倡在常规气管插管基础上,使用喉罩或者面罩气囊通气的联合通气方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相较常规单一气管插管的方式,采取喉罩或者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结合气管插管方式在操作上较简便,能够有效避免医生在慌乱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简化气管插管,此外联合通气模式对技术的要求也较低,使得医护人员可更好地掌握相关操作[7]。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实施喉罩通气常会对分泌物排出产生影响,增加误吸的发生率,误吸的发生可引起呼吸窘迫,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注意在应用喉罩+气管插管通气的时候,需加强相关不良情况的监测,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确保急诊心肺复苏的顺利进行[8]。相比之下,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结合气管插管在损伤率上较喉罩较低,但也可能引起呼吸不畅情况,需要定期进行吸痰操作以维持呼吸道畅通,改善患者气道状况,有效促进心肺复苏,提高急诊室抢救成功率。本文对比了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应用常规气管插管通气方式的丙组,联合通气方式的甲乙两组在心肺复苏效果上明显优于丙组,但甲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苏成功后3h甲乙两组在PO2、PCO2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丙组,而pH值甲乙两组复苏后不同时间无显著差异,丙组pH在复苏成功后3h显著高于1h,该结果提示联合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的应用中有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急诊心肺复苏救治中,应用喉罩+气管插管、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的通气方式,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丙组甲乙喉罩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减肥
探讨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双管喉罩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Supreme与Flexible喉罩通气罩内压对气道漏气压的影响
有趣的“换钱”游戏
甲乙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