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氮平与利培酮分别联合阿立哌唑在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30李克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奥氮

李克颖 林 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 154002

精神障碍是一种以影响情绪、思维以及行为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精神分裂等,该病作为复杂的脑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及神经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1]。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但大量报道均表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心电图QTc间期的延长,从而增加猝死的风险[2-3]。 奥氮平与利培酮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精神障碍以及相关的精神病,但两者分别联合阿立哌唑的治疗对QTc间期的影响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02例,采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联合治疗,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分别联合阿立哌唑对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自知力及QTc间期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上报我院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男20例,女31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6.37±4.72)岁;病程8~17年,平均病程(10.13±2.14)年;体重指数18~32,平均体重指数 23.65±5.73。观察组51例,男22例,女29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6.08±4.03)岁;病程8~18年,平均病程(10.35±2.64)年;体重指数20~32,平均体重指数 24.46±5.29。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此次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在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2)既往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史患者;(3)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给予患者奥氮平片(Eli Lilly Nederland B.V.,批准文号H20160498)10mg/d口服治疗。联合阿立哌唑[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原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7]初始剂量为10mg/d,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适当增加至不超过30mg/d,并于1周内调整至25mg/d。共治疗8周。

1.3.2 观察组接受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给予患者利培酮片(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83)口服治疗,初始剂量0.5mg/次,2次/d,根据患者病情可增加至1~2mg/次,2次/d。阿立哌唑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共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ECG-1250C数字式六道12导联心电图仪[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222711号]进行检测,采用第二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心搏RR间期以及QT间期进行记录,取平均值并计算QTc。以男性QTc>470ms,女性QTc>480ms作为延长标准。(2)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量表总分为18~126分,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分别表示无症状、可疑或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若没有或无法评定则计0分,其中35分为临界值,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其中量表共11项,以0~2分的3级评分法,0分表示无认知,1分表示部分认知,2分表示可以完整认知,总分为0~22分,其中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越好。(3)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体重增加、嗜睡、静坐不能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QTc间期 两组在治疗前的QTc间期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QTc间期均较治疗前高,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QTc间期对比

2.2 BPRS、ITAQ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BPRS、ITAQ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ITAQ评分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ITAQ评分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29.41%)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65%)较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精神障碍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病,其病程相对较长且发作反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由于老年患者的脑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以及代谢功能障碍会引起脑组织的萎缩,从而发生智力减退、性格改变以及精神功能障碍,对老年患者的日常功能以及生活存在众多负面影响。

传统针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多以抗精神类药物为主,但会引起患者QTc间期的延长从而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进而提高了病死率,因此无法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奥氮平、利培酮以及阿立哌唑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副作用小且能够改善患者自知力、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等优势[5]。奥氮平作为5-羟色胺(5-HT)以及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具有疗效显著、对锥体外反应轻等优点,但该药的价格相对昂贵,且副作用相对较大,长期服用会出现嗜睡严重且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6]。利培酮作为新型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其对中枢系统5-HT以及多巴胺的拮抗作用平衡,能够降低锥体外系副作用,且能够将治疗作用扩展到患者的情感症状中。此外,利培酮相对奥氮平等药物体重增加、镇静及抗碱能副作用相对较轻,但长期使用也会导致患者锥体外系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7]。阿立哌唑作为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物,其对多巴胺D2、D3受体、5-HT1A受体具有激动作用,且还可有效拮抗5-HT2A受体,通过对患者多巴胺神经元的上调,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自知力。

相关研究表明,阿立哌唑在有效剂量的使用下能够缩短患者QTc间期,两药联合使用能够进行优势互补,避免了特定副作用的协同效应[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ITAQ评分较高,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提示了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应用于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能够更好地提升自知力且安全有效。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两组的QTc间期均较治疗前高,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也提示了与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相比,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应用于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对QTc间期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与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相比,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应用于稳定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能够更好地提升其自知力,对QTc间期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利培奥氮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