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推进送戏下乡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2020-10-29李红琴

丝路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拓展精品创新

李红琴

摘 要:一切文艺都是宣传。因此,苏仙区注重送戏下乡社会化宣传效果,坚持寓教于乐,把送戏下乡与脱贫攻坚、三农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基层党建、理论宣讲结合起来,一同安排、一同部署,每次都突出一个主题,形成聚合效应,让人观后有所得、有所思,发挥文艺在意识形态的教育引领、净化提升作用。

关键词:送戏下乡 拓展 创新 精品

送戏下乡是践行文化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举措;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有效宣传平台,是建设文化强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五个统筹”的有力抓手。探索推进送戏下乡工作的有效路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创新送戏下乡的内容与形式,是做好新时代文化惠民工作的应尽职责。从苏仙区文化部门的实践来看,推进送戏下乡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娱乐与教育的关系,不断提升宣传效果

一切文艺都是宣传。因此,苏仙区注重送戏下乡社会化宣传效果,坚持寓教于乐,把送戏下乡与脱贫攻坚、三农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基层党建、理论宣讲结合起来,一同安排、一同部署,每次都突出一个主题,形成聚合效应,让人观后有所得、有所思,发挥文艺在意识形态的教育引领、净化提升作用。

苏仙区文化馆组建各种文艺队伍20多个,定期开展文艺轻骑兵主题宣教活动,每年完成56场送戏下乡,文艺进社区、进村100余场活动,每场观演群众在300人左右,由于演出针对实际,主题鲜明,为群众喜闻乐见,所到之处文明新风在不知不觉间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近年来,在苏仙区新形成的西河风光带农家游沿岸各镇,我们每期送戏下乡都突出主题。针对栖凤渡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火仙牛”,我们安排了多场活动,突出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内涵挖掘整理、利用开发。针对许家洞镇的“两江并流”生态景观,我们突出水生态文明宣讲教育,用快板、小品、歌舞等形式,针砭不良习俗,提倡人水和谐,杜绝毒鱼、电鱼事件。针对沿途的农家乐,我们排演了一系列的节目,倡导文明办事、礼貌待客、公平交易、友善处事。

二、处理好“送戏”“建台”的关系,不断拓展平台阵地

除了在“送”字上下功夫,苏仙区文化馆还注重“建”平台。近年来,依托苏仙区百花艺术团和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区文化馆在老城区建设了“裕后街文化苏仙百姓大舞台演艺广场”,在国家5A级景区苏仙岭建设了“苏仙岭放歌”群众文化阵地。

“苏仙岭放歌”活动从2012年3月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固定模式,每周日上午8∶30准时开唱,累计成功举办308期,每次参与演唱的人数达3000余人次,受到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喜爱,“苏仙岭放歌”活动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项目类“三湘群星奖”;裕后街文化百姓大舞台演艺广场文艺演出从2012年3月31日起正式启动,每周六晚7∶30进行,累计成功举办278期,深受市民的青睐。

通过这两个平台,群众既可以欣赏本地精品文艺节目,如湘昆、嘉禾伴嫁歌、郴阳对子调,又可以观赏到川剧、吴桥杂技、少林武术等埠外文化精华,陶冶性情、开阔眼界,提高艺术素养。文化部门既可以在这里开展昆曲、花鼓戏等非遗展演,推进文艺传承,又可以通过演出发现文艺新人,锻炼文艺队伍,打造文艺精品。当地党委政府既可以在这里组织群众自娱自乐,展示才艺、丰富生活,又可以开展理论宣讲,睦邻趣味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提升郴州的城市文化品位。下一步我们将拓展网络服务空间,争取应用网络技术,开通网上剧场、网上送戏、网上艺术课、网上春晚等服务内容,让送戏下乡搭上高科技的翅膀,服务更多受众。同时,积极利用乡镇文化广场,农村社区文化大院,组织大家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凝聚力。通过长期政策扶持、艺术指导,培养一批核心阵地。通过这些遍布民间的阵地,达到“建设一家、辐射一片、影响一方”的效果。理直气壮的用文艺形式,宣传红色文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主旋律响彻城乡。

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继承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苏仙区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区内花鼓戏、舞龙舞狮比较流行。苏仙区又是郴州市红色文化的主要聚集区,湘南起义旧址群大部分位于苏仙区境内。

针对这些情况,苏仙区坚持推陈出新,一手抓历史文化应用,一手抓守正创新,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满足群众文艺需求。区文化馆充分吸纳本地音乐元素,运用现代艺术手法组织创作的民歌“相思鸟”、通俗歌曲“月醉”、以扶贫领域为素材创作的小品“多情梅花节”、以诚信为素材创作的小品“你会怎么做”,都荣获国家、省、市大奖。

以后要精准研究国家的文艺扶持政策。把一些题材重大、导向正确、艺术特色鲜明的素材集中建立素材库。条件适合的时候,引导当地文艺工作者开展集中创作。出了成品以后,再邀请名家悉心指导打磨,创作文艺精品。

认真研究苏仙区境内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探索实施项目制运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文艺人士揭榜挂帅,让“能干事的人做事”。逐步整合资源,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小马拉大车”作用,推动更多的苏仙区文艺原创作品问世。拓展文艺创作的领域,深化文艺创作的社会化协作,鼓励动漫、卡通、抖音等文艺新业态产品扎根苏仙区。

建立文艺人才库。对一些重点对象、重点苗子,在政治上多关心,在帮扶措施上多关爱,在业务成长上精心指导,在生活上多照顾,促进大家安心创作,促进艺术新人健康成长。经常性地邀请名家来郴州,开展文艺讲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作氛围,文艺鉴赏与批评氛围,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处理好普通与特殊人群的关系,不断拓展艺术触觉

除了开展面向全区的送戏下乡,区文化馆还坚持把送戏下乡与服务特定人群结合起来,让艺术触觉不断深入特殊领域,发挥特殊效用。区文化馆先后组建了音乐家协会、国标舞协会、京剧票社等文艺爱好者组织,做到分众化参与,提高参与度受益面,开展精准定向服务。朝阳培智学校是一所专门接收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区文化馆每两周为培智学校的学生举办1期公益绘画培训,目前累计开展46期。

从2018年5月3日下午开始,由苏仙区文化馆具体执行的2018年湖南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艺术帮扶文化志愿行动启动仪式在五盖山镇三口洞联校顺利举行,艺术插上翅膀飞到贫困留守儿童的身边。区文化馆每周三下午组织文艺帮扶志愿者赴五盖山镇三口洞联校开展文艺帮扶行动至今,共开辟了书法课、美术课、昆曲课、器乐课、声乐课、舞蹈课6个艺术课堂,免费送课43期。当年11月底省市各级爱心单位领导及文化志愿者共同观看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文艺帮扶成果汇报演出节目,与会者对这种文艺下乡精准扶贫的形式给予了一致的肯定。

以后要加强专业性协会建设,通过做大做强专业性文艺协会,达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的。加强对全区受众的摸排,在文化惠民的路上,不能让一个群众处在盲区。同时,要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达到同频共振的工作效果。要与老干部学校加强对接,经常性地组织老干部开展文艺活动,既为他们送戏,又组织大家“唱戏”,发挥老干部的专长。加强与关工委的工作对接,把艺术送进课堂与关工委的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实施力度,扩大覆盖面、受益面。加强与各种艺术培训学校的合作,引导他们多参与文化惠民工作,多做公益活动,多开展志愿者行动,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新人。

参考文献

[1]張贵付,陈雁辉.湖南郴州以产镇融合推进小城镇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18(2):19—21.

[2]陈喜凤,周飞伶.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农村留守儿童文化信息服务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9(4):69—71.

猜你喜欢

拓展精品创新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