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0-29冯振忠

丝路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企业培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冯振忠

摘 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若要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构建企业为主,学院为辅助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

关键词:企业培训 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企业新型学徒制

任何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生存之本。随着行业结构调整、专业知识更新、生产技术进步导致传统型的技术员工很难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随时面临着淘汰的局面。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若要保持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企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重视度不足

不少企业在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上不足,不能合理地对培训所具有的回报率作出预期,总觉得在人才培养上没必要投入太多,耗费财力资源,影响正常生产,常常被当成不愿意进行人才培训的理由。即使在人才培养上制定了一些计划,开展了一些活动,也仅仅局限于形式,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缺少相应的评价,导致受培人员和企业很难从中感受真正的培训效益,所以无法得到企业的重视。

(二)针对性不强

企业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一般是参考资质评聘需求或响应政府文件号召,外力驱动,根本不会对职工的职业发展、企业的战略目标、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内驱乏力导致培训需求目标比较模糊。这也就不便于对员工的培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监督、评价,造成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培训效果自然不佳。

(三)结合度不高

众所周知,人才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对效果进行评估。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估体系或缺,无法真实反映整体和个体培训效果。另外,培训结果未能和职工的岗位变动以及绩效等进行挂钩,使得很多员工培训时缺少清晰的目标,导致职工在进行培训学习时缺少动力驱使,有的就是来凑个人数。

(四)灵活性不够

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培训的灵活性很低,培训的主体是没有生产一线岗位经验的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他们的培养模式和目标不一定适应企业的需求。专业知识的迭代更新、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工学矛盾的日益突出导致企业需要灵活的培养模式满足人才需要,确保达到预计的目的和效果。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在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特别的突出培训的实效性、目的性以及针对性。要根据人才的需求以及实际出发。要构建科学的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校企联合,企业主体明确培训目标,学院辅助落实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培训要与企业发展、员工规划的契合,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进行职能拓展,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可以真正地发挥出其应具有的价值。将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效的融合,根据员工潜能的测评结果,有针对地明确其发展的方向,并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双方共同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评价、反馈、调整,在培训结束后给予相应的考核评价防止培训流于形式。

(二)校企互聘组建师资团队

充分利用“企校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优势,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的同时制定企业导师的聘用、培养与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导师的长效管理机制。大量聘請受陪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技师担任实践技能课的培训导师。通过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专业教师到学企业顶岗实践、实践导师到学校兼职授课,着力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

(三)合作开发理实一体课程

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项目任务,设置课程及实训项目,构建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提升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理实交替、教学场地校企交替、教学时间季节交替。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骨干全过程参与的课程开发建设。

(四)打造产教融合培训基地

依据岗位能力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跟岗实习四个层次,采取项目组建、校企共建、社会捐建等多种方式,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建成融教学、培训、生产、鉴定、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具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公共实训基地;紧紧依托合作培训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提升企业员工跟岗实习经验。

(五)构建绩效考评激励机制

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综合立体、科学高效的奖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第一,在绩效考评机制上要对岗位的要求职责予以明确,要遵循利益、责任和风险一致的原则;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提升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利用物质、精神等多种激励方式促进员工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培训提升,从而使得员工的成就、尊重以及个人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得以满足。

三、结语

总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力占有立足之地,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企业培训和员工职业规划的契合;有针对性的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恒胜,李园春.浅析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策略[J].有色金属设计,2012(1):68—69,72

猜你喜欢

企业培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管理下的企业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