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复方法防治校园欺凌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20-10-29杨梨师会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

杨梨 师会敏

摘要 :修复方法治理校园欺凌在价值观、目标、参与方式、决策过程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修复方法经历了从会议修复、连续体修复到全校修复的模式升级过程,具体实践方式包括以学生为主的同辈支持与调解、以学校老师为主的协商解决法及多方参与的修复会议等。它能够减少校园欺凌发生、营造和谐校园,增加学生、家庭与教师的参与度。树立惩罚性与修复性并重理念、克服现实困难、开展修复方法试点与评估,将有利于防治我国日益突出的校园欺凌问题。

关键词:修复方法;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

一、修复方法防治校园欺凌的背景

針对欺凌问题,目前国际上有两种不同理念的治理措施:一种是惩罚方法,认为欺凌双方关系对立,提出“零容忍”欺凌[1];另一种则是修复方法,提出重建和修复关系是处理欺凌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2]。2006年,美国心理协会(APA)发布权威报告,指出零容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导致欺凌者辍学、对学校产生负面态度,人际关系并未得到改善,被欺凌者的安全感很难修复等,并建议以修复方法替代“零容忍”[3]。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最先开展修复方法实践,随后修复方法防治校园欺凌被广泛运用。修复方法旨在解决惩罚方法导致“犯规、暂停和再犯”的校园欺凌恶性循环问题,并实现修复各方关系、建立对话平台和促进达成共识的目的[4]。目前,国内研究还极少关注修复方法在校园欺

凌治理中的应用。刘晓梅(2007)[5]提出采取修复措施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倡议。吴圆琴(2016)[6]分析了修复理念在校园欺凌处理中的适用性。本文希望系统梳理域外修复方法治理校园欺凌的经验,为我国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二、学校修复方法的特点、模式和实践方式

1.    修复方法的特点

修复方法与惩罚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对比突显各自的特点(见表1)。惩罚方法以体现正义为价值指导,认为欺凌者应接受惩罚,主张以恶有恶报的方式体现正义;修复方法却强调修复正义,包括欺凌者在内的任何人都应得到基本的尊重,整合、修复以治愈情感伤害和社会关系才是解决欺凌的根本之道[7]。惩罚方法的目标是惩罚欺凌者;修复方法的目标却在于修复伤害,让欺凌者明白并承认自身行为带来的伤害,并愿意承担责任,同时修复被欺凌者的情绪,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减少欺凌的发生。基于此,惩罚方法主要根据校规、政策及法律等规定,由授权处理事件的成人决定如何处置欺凌者,实现对欺凌者的控制;修复方法旨在建立与欺凌者、被欺凌者的相关人士(包括同学、老师、家长等)的协商平台,通过和解、对话的方式决议如何恢复关系,达致减少欺凌的发生。

2.    修复方法的模式

(1)     会议修复模式

早期修复方法的模式主要采取会议作为对话平台,实现各方参与、共同协商,以解决问题和修复关系。具体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被欺凌者-欺凌者的调解,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调解员来促进双方的沟通[8]。第二种是团体-家庭会议,学校、社区成员和家庭成员被邀参与会议,帮助修复关系。第三种会议的参与者更广泛,包括与事件直接相关的学生、其他学生、老师、父母、学校管理者等[9]。

(2)     连续体修复方法模式

该模式丰富了修复实践,为学校提供了从非正式到正式、从事前预防到事后反应的多种修复方法[10]。这一模式突破了早期修复方法仅用于事后应对问题的思路。事前预防采用非正式方式,旨在支持大家学习修复方法,学会处理关系,预防问题发生;事后反应则是采取非正式及正式方式应对已经发生的欺凌。

(3)     全校修复模式

该模式形成了针对全部人群的初级阶段,针对特定个人和群体的二级阶段以及特别强化的三级阶段[11]。初级阶段旨在学校社区建立修复正义的价值观,发展关系生态,以尊重和关心的方式解决分歧的问题。二级阶段针对校内人员,采取同伴调解、问题解决圈等方式应对破坏和谐校园关系的行为,促进对话、修复关系。三级阶段则将全部相关人士

(包括家庭、专业人士、同学等)拉入到修复过程中,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网络。全校模式的核心是促进相关各方的责任和情感投入,建立一个关心、安全的学校社区环境,实现预防欺凌和及时处理、修复关系的目的。

3.    修复方法的具体实践方式

(1)     以学生为主的同辈支持与调解

根据青少年特性可知,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沟通交流。一些修复方法培育一些具有同理心和领导力的青少年,让他们发挥同伴教育优势,促进积极、健康的同伴交往,以预防欺凌发生。同时,让他们调解欺凌矛盾,从而修复双方关系、促进旁观者的反欺凌学习。

①预防为主的同辈支持

一般来说,新生遭遇校园欺凌的可能性更高,主要是因为新成立的班级中,原来彼此陌生的同伴互动处于试探期,更易促成欺凌发生[12]。针对新生开展支持性服务,能促使同伴良性互动,减少新生欺凌。

同辈支持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做朋友的方式,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环境、结交朋友,扩大交友圈,并学习自我保护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3]:

第一,设计和准备期。首先,学校老师等讨论确定本校的同辈支持方案。为使方案设计合理,学校可以向全体教职工征求方案意见,并鼓励他们支持学生参与和实施方案设计。其次,向全校公开方案,鼓励师生讨论并提出建议。最后,公开招募和遴选同辈支持或调解者。他们须要具备以下条件:A.具有较高的情感交流技能,能同理他人的感受;B.平时为人处世随和,拥有健康人际关系;C.乐于助人,愿意且有时间参与同辈支持活动;D.习能力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曾遭遇过欺凌并成功处理了欺凌问题且适应良好的学生也比较适合做同辈支持者。

第二,培训同辈支持/调解者。培训内容包括欺凌的基础知识、理解同辈支持与调解、具体的支持技巧(良好的观察、倾听、回应及鼓励等)和具体的调解技巧(调解的基本程序、倾听、开启话题、转述/复述、澄清事实和聚焦问题等)。

第三,方案实施。同辈支持者与新生结成一对一的伙伴关系,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新生人际交往困难,定期见面(如每周一次),讨论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及进展情况等。

第四,维持方案。同辈支持是一种预防性的修复方法,一般针对开学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新生。学校每年有新生入学,方案可以一直维持。学校须要遴选和培训新的高年级学生,并做好新生配对工作,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②干预为主的同辈调解

同辈调解指在欺凌发生后,学生使用修复方法协调欺凌相关方关系,帮助处理欺凌问题,包括以下四步骤[13]:第一步,初次见面。初见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并协商调解的基本规则。调解员须要让双方同意不以任何方式打断或使用恶言谩骂对方,双方诚实坦率,一起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第二步,弄清欺凌事件过程。在调解员主持下,双方叙述欺凌事件经过,并讲述经历和感受。在此过程中可采用以下修复式提问:谁受到了伤害?欺凌事件造成了哪些伤害?怎样影响你或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为了处理事件和伤害,你和其他人须要怎样做?第三步,同辈调解员复述欺凌过程,允许相关双方做出阐述和更正,以便澄清问题。复述过程可多次反复,但不允许中途打断。第四步,共同协商决定解决方案。同辈调解员与双方一起讨论期望的解决方式,反复协商,直到最终达成共识。调解员须提醒双方最终的解决方案重点不是惩罚、报复,而是修复彼此的关系。常见策略包括欺凌者真诚地道歉并保证不再实施伤害,被欺凌者原谅欺凌者等。

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同辈调解员须要让被欺凌者感到安全,同理其感受,同时让欺凌者认识到自身错误,学会承担责任,强调修复关系的重要性,并让双方意识到彼此指责无法真正面对和解决欺凌。如果在调解过程中有人破坏商定的规则,调解员须及时指出。如果有人继续破坏规则,调解必须停止。此时,调解员可提出24小时冷静期,或者交至教师处理。

(2)     以老师为主的协商解决法

该方法由老师担任协调者,他们遵循“信任、尊重和建议”的基本原则,聆听被欺凌者感受,让欺凌者体验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被欺凌者,让旁观者意识到面对欺凌事件的不作为、冷眼围观往往会鼓励欺凌者继续负性行为。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4]。

①老师与欺凌双方单独会面

如若欺凌者表现出较明显的负面情绪,则可先与被欺凌者会面,理解被欺凌者的情绪和感受,了解并理清欺凌经过。如果存在多个欺凌者,则先与欺凌者群体的带头者谈话,然后再与其他欺凌者谈话。在此过程中,老师须确保欺凌者之间没有交流串通并否认欺凌的机会;同时,注意谈话的语气语调,并强调谈话重点在于让他们明白欺凌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并学会承担责任。此时,还可以联系协助欺凌、目睹欺凌的同学进行谈话,以便全面了解欺凌经过。

②组织团体会面

老师组建由欺凌者、欺凌协助者、旁观者及班级里比较受欢迎的同学等一起召开会议。老师讲述欺凌情况,重申必须承认欺凌行为存在,并鼓励大家客观地回应欺凌行为,合作寻找友善解决欺凌的方法。老师可以邀请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具体、清晰且积极的建议帮助被欺凌者。例如:“我和他家在同一方向,可以和他一起上下学。”“我会主动帮助她的学业。“”我会问她是否想周五晚上跟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欺凌者可以留到最后征求意见,防止出现负面反应。

③同学们采取行动

老师限定时间,鼓励成员自由地实施讨论的解决办法。该环节非常有意义,它会带动成员共同行动,争做积极的旁观者。在和谐的班级氛围里,如果欺凌者不肯承认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极有可能失去同伴支持。

④再次会面

老师询问大家事情进展如何,他们是否尝试实施各种建议?他们感觉如何?被欺凌者的感受如何?老师肯定大家的努力,为大家接下来的任务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时间表。同时,老师继续与被欺凌者定期会面,以确保其得到支持。如果欺凌者未认识到自身错误、不同意停止欺凌,老师也须要继续与之定期会谈。老师须要检查和确认建议是否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发挥作用,须要考虑采取其他方法。

(3)     多方修复会议

多方修复会议是最正式的修复实践方法之一,适用于解决重复发生、情况较严重的欺凌问题。参会者包括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及未参与事件、处于中立的一位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调停者。一些校园欺凌干预项目经验表明,教师直接参与欺凌处理,很可能由于任务量过大或缺乏专业处理技能而很难较好地制止欺凌[15]。家长很可能因护子心切、对欺凌认识不足而不能较好处理欺凌。因此,引入第三方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是较合理的方法。

会议包括四个步骤[16]:第一步,欺凌事件发生后,调停者迅速确定事件的相关方,立即准备针对各方开展面谈。第二步,调停者分别与各方开展第一次面谈。单次谈话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确保连续性,以避免各方在面谈之前相互沟通。第三步,调停者邀请各方参加团体会议。约一周后,调停者在确保欺凌双方已进行深刻反思的情况下,召开团体会议,允许各方发表看法和对处理欺凌事件的意见,并传达彼此尊重、认真倾听和不打断他人说话等基本原则。第四步,达成协议。调停者协调各方意见,基于修复各方关系的总体目标,达成共同认可的协议。在每个阶段,调停者都要使用修复性问题促使各方回应,认可欺凌对被欺凌者影響的严重性,同时强调修复会议不是要聚焦于责备或惩罚,而是要给欺凌者以及支持者提供机会进行正面的行动,保护被欺凌者不再受到伤害。调停者鼓励各方思考未来所须要做出的努力以修复关系。

三、修复方法防治校园欺凌的启示

自2014年以来,媒体、学界及政府都日益关注校园欺凌问题。2016以来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指导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校园欺凌的专项及综合治理。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缺乏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的实践方法[17]。我们可以借鉴修复方法这一新理念与方法治理校园欺凌的有益经验,实质性推动学校治理欺凌的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治理校园欺凌问题。

首先,我们须要打破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二元对立的假设,树立修复性与惩罚性并重的理念。我们必须在适当惩罚欺凌者的同时鼓励学校师生、双方家长和平对话、修复关系,这才是更有效的方式。其次,我们须要开展修复方法治理校园欺凌的试点,并对其开展有效性评估,为后续改进及推广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我们须要做好克服推进修复方法的现实难题的充分准备。域外经验表明,推行修复方法治理校园欺凌面临着时间成本、成人控制的教育传统等困难。修复方法要求参与各方民主协商、尊重他人、公正平等地处理欺凌问题,这个过程中必然面临极大的考验。我们必须保证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有足够的机会表达感受和看法,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同辈协调人,以保证修复方法的实际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Stinchcomb J B,Bazemore G,Riestenberg N.Beyond Zero ToleranceRestoring Justice in Secondary Schools[J].Youth Violence&Juvenile Justice,2006(02).

[2]   Vaandering D.ImplementingRestorativeJusticePracticeinSchools:What Pedagogy Reveals[J].Journal of Peace Education,2014(01).

[3]   Skiba,R.,Reynolds,C.R.,Graham,S.etal.,Arezerotolerance policies effective in schools?an evidentiary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R].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8-9.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梨花女子大学.School Violence andBullying-GlobalStatusReport[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4/002469/246970e.pdf,2017-1-17.

[5]   刘晓梅.以复和措施处理校园欺凌问题[J].青年研究,2007(07).

[6]   吴圆琴.惩罚之外: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校园欺凌中的适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7]   Harris,N.Evaluatingthepracticeofrestorativejustice:Thecaseof familygroupconferencing[M].InL.Walgrave(Ed.),Repositioning restorativejustice:Restorativejustice,criminaljusticeandsocialcontext.Cullompton:Willan Publishing,2003.

[8]   Bazemore,G.The fork in the road to juvenile court reform[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Social Science,1999(01).

[9]   Gonzalez,T.Keepingkidsinschools:restorativejustice,punitive discipline,andtheschooltoprisonpipeline[J].JournalofLaw&Education,2012(02).

[10] Morrison,B.,Blood,P.,&Thorsborne,M.Practicingrestorative justice in school communities:addressing the challenge of culture change[J].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2005(04).

[11] Morrison,B.&VaanderingD.,RestorativeJustice:Pedagogy,Praxis,and Discipline[J],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2012(02).

[12] 宋雁慧,孛志君,陈泽.同伴互动中的校园欺凌及其过程研究[J].社会建设,2018(03).

[13] 李小宁,张大生.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止实用手册[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14] 方刚.让欺凌归“零”:终止校园欺凌工具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5] 王祈然,蔡娟.美國第三方组织反校园欺凌实践研究——以“欧米茄人”组织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8(10).

[16] Gregory,A.,ClawsonK.,DavisA.,&GerewitzJ.,ThePromiseofRestorativePracticestoTransform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sandAchieveEquityinSchoolDiscipline[J],JournalofEducational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2016(04).

[17] 孔令帅,陈铭霞.构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机制——来自英国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7(20).

[作者:杨梨(1983-),女,重庆长寿人,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会敏(1980-),女,河南安阳人,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该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重庆市预防小学生欺凌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2019QNSH3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生态学研究”(17SKG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从社会建构论视角看“校园欺凌”
法律规制校园欺凌的若干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