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罐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20-10-26刘晓静王世广毛雪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患侧

刘晓静,王世广,毛雪文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北京 1013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俗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急性起病,突然出现一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患侧面部功能减弱或丧失,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给其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1-2]。除了影响美观外,眼睑闭合不全继而引起的结膜炎、流泪,以及口角歪斜所带来的进食不方便、漱口漏水等问题,极大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3]。本病发病的前7 d属于急性期是大多数医家的共识[4]。走罐是在操作局部涂抹一定润滑介质,罐体吸附于皮肤后,用一手抓住罐体,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来回移动,是对传统罐法的发展,属于动态拔罐[5]。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物理牵拉作用。课题组以针刺治疗作为基本治疗方法,同时对治疗组加用了面部走罐法,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患者均来自2018年5—10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左侧13例,右侧17例,平均年龄(44.00±6.74)岁,平均发病日期(2.30±1.24)d,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的标准评价其面神经功能,其中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6例,Ⅳ级17例,Ⅴ级4例,Ⅵ级1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左侧 12例,右侧 18例,平均年龄(45.00±7.56)岁,平均发病日期(2.25±1.13)d,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的标准评价其面神经功能,其中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13例,Ⅴ级5例,Ⅵ级12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认为本课题符合伦理要求,同意开展本项研究,共收集60例患者入组,入组前均与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神经病学》[6]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制定:1)突然发病,出现症状前可有受凉或病毒感染的情况。2)症状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抬眉不能,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等,或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听觉过敏以及舌前2/3味觉丧失。3)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常,肌电图可见面神经不同程度损伤。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学》制定:急性起病,患侧额纹消失,皱眉力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经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诊断明确者。2)年龄18~65岁。3)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在Ⅱ~Ⅵ级水平。4)初次单侧发病。

1.3.2 排除标准 1)有一部分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由外伤、肿瘤、手术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需要排除在外。2)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等特殊时期。3)同时患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病(心、肝、肾等)者。4)有精神疾病者。5)亨特综合征。6)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3 剔除、脱落标准 1)入组后没有接受治疗。2)在治疗期间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退出。3)患者自己原因要求退出。4)无法配合完成随访。

1.4 干预方法 药物及调护:参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指南》[6]及《神经病学》[7],两组同时给予顿服醋酸泼尼松片(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51020189)30 mg/d,连用 5 d,第 6 天至第10天内逐步减量至停用;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80290)0.5 mg/次,每日3次,服用1个月。调护方面注意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患侧可以热敷。

1.4.1 对照组 仅采用基础毫针刺法。根据《针灸学》[8]制定:针具选用0.25 cm×25 mm及0.30 cm×40 mm华成牌不锈钢针灸针。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20 min,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取穴方法:1)急性期(发病1~7 d):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太冲。面部穴位浅刺0.3~0.5寸(同身寸,下同),平补平泻,合谷、太冲泻法重刺激;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听觉过敏加听宫。2)恢复期(发病8~60 d):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翳风,同时选取双侧足三里。针刺0.8~1寸,采用补法。3)联动期和痉挛期(病程中出现面部肌肉联动和痉挛时):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翳风,双侧足三里,刺法同前。如伴随有面肌跳动可加行间、阳陵泉,泻法;伴随有面肌萎缩则加用脾俞、三阴交,补法。

1.4.2 治疗组 采用基础毫针刺法结合面部走罐法。面部走罐操作方法(根据《针灸学》[8]制定):每次针刺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仰卧位放松,选用1号玻璃罐(外径3.8 cm,内径2 cm,北京国医研医药公司)。操作前要注意检查罐口是否平整光滑,并在患侧面部和玻璃罐口涂抹适量润滑剂。开始操作时,先将罐拔在患侧面部,然后手握罐体,均匀用力,将罐沿着面部表情肌的走行部位进行滑动,操作方向为沿地仓穴向下关穴,由下关穴向太阳穴,额部由阳白穴向发际处,单方向走罐,直至走罐部位皮肤潮红。每处操作3~5次。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前准备好所需物品,操作者消毒双手。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施术前检查患者皮肤有无皮损,玻璃罐有无破裂、罐口是否平整光滑。操作时医者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过量乙醇,避免拔罐时乙醇滴落到患者皮肤上造成烫伤。注意罐口吸附在皮肤的松紧要适宜,太松起不到治疗作用,太紧会引起疼痛不适。玻璃罐罐口温度升高时要及时更换,以免烫伤患者皮肤。走罐程度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果施术部位皮肤有损伤、过敏、溃疡或出血倾向时,禁止采用拔罐法。

1.5 疗效评价

1.5.1 观察指标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评价标准[9]:分为Ⅰ~Ⅵ级。若面神经支配的各区运动正常判定为Ⅰ级(正常)。面部不做表情时双侧对称,做表情时皱眉正常,稍用力眼睑可完全闭合,口角稍微不对称,则判定为Ⅱ级(轻度功能障碍)。面部不做表情时双侧对称,做表情时皱眉动作减弱,眼睑用力可闭合,嘴角用最大力时有轻微不对称,则判定为Ⅲ级(中度功能障碍)。不做表情时双侧面部表情肌对称,不能完成皱眉动作,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嘴角用最大力后明显不对称,则判定为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不做表情时面部不对称,皱眉不能,眼睑不能闭合,口角仅能微微活动,则判定为Ⅴ级(重度功能障碍)。患侧的面部无任何运动,表情肌完全不能做任何表情,则判定Ⅵ级(完全麻痹)。在患者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4、8周末评价两组患者分级情况。

1.5.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文献制定[10-11]:痊愈为面部所有区域正常,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为Ⅰ级;显效为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部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微不对称,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为Ⅱ~Ⅲ级;有效为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明显不对称,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为Ⅳ级;无效为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为Ⅴ级和Ⅵ级。

1.5.3 安全性评价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局部疼痛、晕针、烫伤、出血等,并对不良事件是否与治疗相关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脱落与剔除情况 共收集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1名受试者中途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规定疗程而致脱落,未能完成第8周末的评分。最终共完成59例受试者,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8周末均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评价,入组时两组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结果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见表 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4、8周末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本病治疗中,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有疗效;但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末的痊愈率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 P<0.01),表示在本病的预后改善方面,走罐结合针刺优于单纯毫针治疗。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呈急性起病,据境外报道本病的发病率在(11.5~55.3)/10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6]。其发病多有颜面部吹风受寒之诱因,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外感病史或接触史。患者大多在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口角漏水、下垂并歪向另一侧,伴随有患侧的额纹消失,睑裂变大或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变浅,患病一侧面部做不了皱眉头、抬眉毛、闭眼睛、龇牙、鼓气和吹口哨等动作。《灵枢·经筋》曰:“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引颊移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脉络空虚,邪气侵袭经络,导致局部经筋失养而致。《素问·皮部论》记载:“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而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噬神经病毒感染相关。

通过针刺治疗,能改善面部的淋巴血液循环,受损的面神经和面肌营养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局部水肿的消退,达到了扶正通络、行气化瘀的目的[12-13]。走罐直接作用于皮部,并且能拉动面部表情肌运动,有通经络、行气血的作用,并且还有一定温热作用,可以帮助驱散面部的寒邪。一般用于面神经炎时,作用于面部的罐走行方向是从地仓穴向下关穴、下关穴向太阳穴,再由阳白穴向发际处,这样作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肌肉的起止点、自下而上单方向的走罐方法,就可以使面部肌肉进行一个向上提拉的被动运动,进而促进面部肌肉的功能恢复。同时走罐还可以刺激面神经,改善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了局部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提高面部肌肉弹性、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走罐也可拉长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增加机体痛阈、耐痛阈,从而使肌肉得到放松,疲劳得到缓解,起到类似推拿之作用。部分研究者认为拔罐之所以能产生治疗所用,是其通过破坏小毛细血管、使局部皮肤产生充血实现的[14-18],认为走罐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微循环的改善可以带来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的改善[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主要指标方面,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结合面部走罐治疗能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疗效满意度,同时在4、8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完全恢复面神经功能的比例分别为86.67%、96.67%,这一结果明显优于单一毫针治疗,并且针刺结合面部走罐治疗也同时提高了Ⅴ、Ⅵ级这一类严重面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恢复。综上,通过在面部走罐,能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目的,有“以动代静”的治疗作用,还能活动瘫痪的肌肉,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选用针刺结合面部走罐疗法,在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较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在临床中进行面部走罐治疗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面部皮肤,防治烫伤事件的发生,并且走罐以面部潮红为度,以免出痧影响美观,应单方向走罐,从而避免双向走罐刺激过强所致的面部皮肤受损。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患侧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