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020-10-21吴奇胜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份数结合律分配律

吴奇胜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知识和能力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知识是能力的源泉和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数学教学中观察则是学生认识题目、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题目所给出的特点着手观察,寻求解题途径,确定解题方法。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35+125×45通过对题目观察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35个125加上45个125就等于80个125,结果是10000.所以我们用乘法分配律125×(35+45)就可以得到125×80=10000。

再比如在数学应用题中经常出现“照这样计算”的文字,一般我们就可以考虑是归一问题。如果求总数,那就是“正归一”;如果求份数,就是“反归一”。不管是哪种归一问题,都应该先求出每份数。当然,题目中“每”后面那个数就是每份数,“每”后面的单位就是份数的单位。一般每份数和总数的单位都是相同的。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记忆规律。究其根本,记忆无非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和原理的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反复强调。例如;乘法结合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分配律则表示为(a+b)×c=a×c+b×c,在这里a、b、c可以表示我们学过的任意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部分学生总是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我们就只能通过反复的练习,让他们反复感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记住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而乘法分配律则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透了,才能记得牢。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数学上的概念、定理、定律、法则、公式和原理,从多方面揭示它们的本质,通过一定的逻辑体系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智能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不好数学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富有智能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而是教师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长期培养的结果。教师要因才施教,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基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抗挫折能力,磨炼学生的创新意志。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善于质问。对于学生各种异想天开甚至幼稚可笑的问题,只要有一点创新意识,我们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使学生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到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从而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只是一个方面。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将来从事工作和深造不可缺少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让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知识。预习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教学环节。在课前可给学生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形成。

教学习方法,把自学引进课堂。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把教落实到学上,落实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的自学如“画龙”,教师的指导如“点睛”,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求三角形的面积这个新知识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旧知识,最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会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归纳。这样虽然没有教师领着省力,但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自己归纳整理,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即可使知识条理化,又逐步提高了自我归纳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份数结合律分配律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对“运算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建构
“份数法”的妙用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探究求和问题
活用乘法分配律
妙用“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
巧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巧用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