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实际,贯彻课标,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2020-10-21黄伟

求知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质量

摘 要:随着当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农村学校,体育成了非常重要的课程,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保障学生健康体质的基石。为了让学生享受到高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文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我县)当前农村体育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困惑,从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因地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时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贯彻新课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我县是一个有几十万人口的贫困县,县城只有几所中学和几所小学,其余中小学校全部在农村基层。这些农村中小学没有正规体育场地,缺少体育器材,师资力量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上好体育课?这显然成为提高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提高我县农村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并不在于教学方法本身,而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呢?

1.抓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对體育教育的认识水平,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一般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对体育教育规律懂得不多,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凭着想当然去做,结果出现了一些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事情,工作效率不高。因而,为了提高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我县必须组织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让教师们掌握体育课程教学规律并利用这一教学规律。那么,该怎样抓教育理论学习呢?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体育教学法》。教师要掌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常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自我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能力,为抓好体育教学打好基础。

(2)运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体育教学经验,按照教育规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新课题,发现新问题,探索体育教学新问题,从而实现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进而总结实践,使之升华为理论,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学,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教师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1)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更新和丰富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水平,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2)安排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总量呈指数级增长,知识的更新期越来越短,因而,抓好教师的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培养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二、因地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我县农村各中小学校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有正规体育场地,活动场所有的仅是教室前小小的一块院坝。有的连一个合格的球场也没有,或者只有半边篮球场,或者有篮板无篮圈。学校只有小型的塑料球,大多无单杠、双杠、技巧垫等,甭说百米跑道了。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体是无德智”的道理,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好体育教学。例如,没有跑道又靠近公路的中小学,可利用公路两旁宽直的线锻炼短跑,但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公路的中小学,就利用河滩、堤坝、比较直的乡间马路练短跑;靠山、靠水的中小学,可搞登山、游泳活动;而无山无水,又无公路的小学,教师可带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慢跑、游戏等。

三、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我县农村学生入学年龄偏大,不及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机灵、活跃,加之场地、器材缺乏,他们对体育课深感单调乏味。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师应把握农村学生力大好动的特点,多动脑筋,根据各校实际,自制和开发体育器材,如用布做沙包、用竹子做接力棒、用稻草编制跳绳和技巧垫、用蒿菜做毽子等。因材利导上好体育课。我观摩过一节非常创意的体育课,该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跑、跳、跨的综合能力,用的器材是竹竿、石灰、橡皮筋和稻草。在教师的指导下,男生跳移动的竹竿,女生跳皮筋,石灰来画线,稻草地上垫,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村学生足劲好,没有沙坑就立定跳远;农村学生手劲棒,没有吊环、单双杠,就往树枝上悬吊的竹竿上爬;农村学生力气大,没有举重器材,就用石磙、石磨抓举训练;农村女生足灵巧,没有踢毽子就用蒿菜代替。教学设备虽差,教师却能因“材”施教,体育课颇具创新意识。

四、因时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我县的农村学生上学大多要走较长时间的山路,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惯行山路,行走、跳跃特别灵活的特点,利用来校上课和放学回家的一路行程,给学生布置体育锻炼任务,让学生自觉完成。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是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学条件极差的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好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体育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上学时间在途中晨跑,课间做操,课余适当开展体育兴趣活动,开发智力,愉悦身心。雨天,教师又可让学生在室内走廊、空地做操,原地跑步,立定跳远等。

五、贯彻新课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可以采用七步教学法。

1.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沉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

2.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布置场地摆放器材。教师事先把器材随意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让学生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挨个发器材的效果好。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學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至于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头脑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掌握运动技能

①用5~6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发结成小组的分组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②用10~20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7分钟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用1~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指导。

4.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肯定的目光看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5.导向价值

用1~2分钟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6.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好把握,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7.思考与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本次课进行思考与反思,引导他们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体育对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在学生的技术达到要求的水平后,再开展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形成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

综上所述,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有一支思想水平高,专业知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其次是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特点,抓好体育教学实践,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最后是领会新课标、贯彻新课标,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刁翔.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7(19).

[2]王晓翔.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黄伟(1979—),男,瑶族,广西都安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农村小学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