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侗语量词研究述评

2020-10-21邵帅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量词述评研究现状

邵帅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壮侗语研究现状,具体梳理了壮侗语量词定名研究和壮侗语量词的描写和解释研究,指出当下壮侗语量词研究的不足,号召学界应关注壮侗语研究的框架,早日摆脱受汉语量词研究系统束缚的问题,同时应关注量词认知研究和多语言比较研究。

关键词:壮侗语;量词;研究现状;述评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独有的词汇类型之一。深入研究和比较汉藏语系下不同语言中量词的异同,对确立语言亲疏关系、构建原始语言,都大有裨益。壮侗语的量词丰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壮侗语的量词系统。本文将简要梳理已有关于壮侗语量词研究的成果,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的努力方向。

一、壮侗语量词的定名研究

罗常培、傅懋勣(1954)指出,汉藏语系有几个共同特征,其中之一是“有类别词”,这里的“类别词”指的是汉语中的“这个人,两匹马”中的“个”“匹”,这是较早将“类别词”作为汉藏语系的一个类型学特征进行的论述。现有研究表明,类别词、量词无论是在意义特征还是性质功能上以及起源和分布上都有根本差别,这些差异体现在词汇性质、意义功能、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量词”和“分类词”还是经常被混在一起使用。已有研究认为,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都不注意类别词问题,而把类别词这样一个重要的词类混在构词法的词缀里面或者当作量词来处理,因此根本查不到类别词;类别词表示事物的类别,不跟数词发生关系,一般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有关的名词属于何种类别;中国南方百越民族后裔的语言大都有类别词,汉语没有。

关于壮侗语量词的定名研究,相关成果较为丰富。喻世长(1956)、王均等(1984)、韦庆稳(1985)、张均如、梁敏等(1999)都给出了壮侗语量词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基本是在汉语量词研究的理念下进行的。事实上,壮侗语量词的内涵与外延与汉语量词都存在差异。有些学者在具体论述的同时也对量词的概念开始做进一步界定,个别文章还提出了新的名称。

张公瑾(1978)把壮侗语的“量词”看成单位词;小航、文安(1988)认为量词具有双重身份、双重性;薄文泽(2003)认为壮侗语量词在分布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跟数词组合,表示名词性成分的单位数量,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作为中心成分受名词及名词修饰语的修饰;覃晓航(2005)认为,壮语量词“词头化”之后,失去表示事物单位的意义,即早期壮侗语量词在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两类成分:一类仍是量词,另一类则虚化为词头。后者不能视为量词的兼类现象。李明、谭志满(2006)回顾了量词和类别词研究的历史,比较了二者的特点,认为壮侗语中存在有类别词,它不同于传统的量词,是名词发展为量词的中间环节。陆天桥(2007)在承认毛南语“数+名”结构前提下将毛南语里相当于汉语量词和词头的一类词称为类别名词,毛南语属于侗台语族,与其他壮侗语量词特征较为一致,这就启示学界对壮侗语量词定名进行重新思考。可以看到,之所以出现壮侗语量词名称不统一,主要原因在于类别名词、数量词组中的单位词以及虚化的词头三者间的关系存在交叉与模糊。

二、台语量词的描写与解释研究

近年来,学界有大量描写和解释台语或某个语点量词的文章,在这里不一一表述,只列举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广西区民语委办公室(1988)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壮语量词;张元生(1979,1993)描写了武鸣壮语名量词的语法特征;钦炳泉(1982)、吴启禄(1983)分别介绍了泰语、布依语量词的概况;胡静(2001)从亲属语言比较的角度描写老挝语量词的语法特征;梁敏(1983,1986)考察了壯侗语族量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总结出各语言量词发展的一些共同趋向。

晋风(1982)认为壮语量词不存在词头;不具备构词词干作用;壮语体词结构的中心是名词而不是量词。谢志民(1985)持类似观点,认为壮语量名结构里,量词是词,不是词头。陆天桥(1998)考察了壮语中的元音交替现象;刘力坚(2004)从与汉语接触的角度描写广东连山壮语的量词系统。

关于壮语量词与名词、数词等组合的语序,袁家骅(1979)在参照汉藏语系其他语言的基础上,对壮语体词(数词、量词、人称代词、指示词和名词)的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壮语的体词结构以量词或者“量名组合体”为核心。季永兴(1983)认为壮语中修饰成分和限制成分在后是壮语固有的语序,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前这种跟汉语一致的语序是受汉语影响的结果,壮语北部方言跟汉语接触较多,许多地区都是壮汉杂居,较多地受到汉语的影响是必然的。覃晓航(2003)认为数量词后置是壮侗语族语法系统中的原有形式,并总结了壮侗语数量名结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三、壮侗语量词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梳理现有成果发现,壮侗语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这为进一步认识壮侗语族语言打下了基础,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今后加强。这首先表现为壮侗语分类词的研究多借鉴汉语的描写框架,分类词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挖掘不够。其次,目前壮侗语量词的研究绝大多数没有严格区分分类词和度量词,之前大多量词的研究,都把度量衡量词考虑进去,导致分类词的特点和重要意义没有被凸显出来。而前者才是最具类型学特征的参项,因此,严格区分这两类词在量词类型学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三,结合语言类型学以及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去研究分类词语义句法特点的文章屈指可数。最后,从宏观角度对壮侗语语义特点比较的文章不多;鲜有文章从语言接触角度分析壮侗语数量名语序的演变机制和从语序类型学角度分析壮侗语指量名语序组合的倾向性。

壮侗语不同名词通常使用不同的分类词,常用名词可以据此形成不同的类别系统。壮侗语的分类词的语义特点是什么?认知机制如何?如何体现背后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分类词的使用是否具有强制性?句法组合能力怎么样?分类词与数词、名词或者与指示词、名词等构成的结构语序分布情况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薄文泽. 木佬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2] 广西区民语委办公室. 壮语量词[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8.

[3]胡静. 从亲属语言的比较看老挝语量词的特点[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4).

[4]季永兴. 壮汉代词数词量词名词结构形式比较分析[J]. 民族语文, 1993 (4).

[5]晋风. 对壮语量词研究中几个论点的商榷[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 (4).

[6]李明,谭志满. 壮侗语类别词再认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6).

[7]梁敏. 壮侗语量词的产生和发展[J]. 民族语文, 1983 (3).

[8]梁敏. 壮侗语族诸语言名词性修饰词组的语序[J]. 民族语文, 1986 (4).

[9]刘力坚. 语言接触中的连山壮语量词[A]. 李锦芳编. 汉藏语系量词研究[C].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10]陆天桥. 毛南语的类别名词[J]. 民族语文, 2007(3).

[11]陆天桥. 壮语元音象义现象试析[J]. 民族语文,1998(4).

[12]罗常培, 付懋勣. 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J]. 中国语文, 1954(3)

[13]钦炳泉. 泰语量词浅谈[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3).

[14]覃晓航. 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源流.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M]. 民族出版社, 2003.

[15]覃晓航. 壮语量词的词头化[M]. 民族语文, 2005 (3).

[16]王均等. 壮侗语族语言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4.

[17]韦庆稳. 壯语语法研究[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5.

[18]吴启禄. 布依语量词概略[J]. 贵州民族研究, 1983(3).

[19]小航, 文安. 壮语类属词头与壮语量词的关系[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4).

[20]谢志民. 论壮语量词及其在文字上的处理[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5 (5).

[21]喻世长. 布依语语法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

[22]袁家骅. 汉壮语的体词向心结构[J]. 民族语文, 1979 (2).

[23]张公瑾. 论汉语及壮侗语族诸语言中的单位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 (4).

[24]张均如,梁敏. 壮语方言研究[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9 (12).

[25]张元生. 武鸣壮语的名量词[J]. 民族语文, 1979 (3).

[26]张元生. 武鸣壮语名量词新探[J].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3 (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壮侗语分类词语义句法的类型学研究”(16YJC740009)

猜你喜欢

量词述评研究现状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