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微生物培养的新方法

2020-10-21郦江宁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新方法微生物改善

摘  要:当前,自然界当中仅有很少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研究与微生物资源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改善微生物培养方法,采取先进的培养技术,使微生物可培养性得到大大提升,培养更多自然界当中出现的微生物,进而充分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得到微生物群体当中,每种微生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协调规律,进而可以精准的设计环境微生物技术,对其详细调控与高效使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传统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其次分析了微生物培养的新方法,最后探讨了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生物;改善;新方法

在自然界中包括多种类型的微生物,同时其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角落,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当前得到认可的微生物类型为十万种左右,但是因为之前长期运用陈旧的培养方法,一直到现在人们已然发掘微生物物种在自然界微生物总数中约占1%~10%,采用陈旧方法从自然环境当中获取的微生物不可以代替自然环境中包含的所有微生物类型,逐步研发新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对于未培养的新微生物类型在获取新型微生物药物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传统微生物往往会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培养。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不同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在土壤中能够培养微生物,接着依据微生物的菌落状态和其菌落数估测微生物的类型与数量。平板稀释法是土壤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通常可以按照稀释、接种、培养及计数等几个流程进行。但是这种方法运用过程中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与固体培养基地甄选等方面还存在較大的约束性。

二、微生物培养的新方法

(一)稀释培养法和高通量培养法

海洋环境是地球环境中能够培养微生物的比例最少,仅占0.001%~01%,这是因为海洋环境当中存在的主要是寡营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工培养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少部分优势生长微生物产生的影响,不能进一步成长。

(二)扩散盒培养法

通过将新型的自制培养仪器应用在潮间带底泥中的微生物时,可以将其称之为扩散盒。扩散盒的结构主要包括不锈钢垫圈与两侧0.11μm滤膜,滤膜可以有效的阻止细胞的通过,仅让培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通过。

(三)细胞包囊法

通过把土壤样品与海水样品当中的微生物展开相似稀释培养法的稀释过程,接着对其进行乳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就会构成包括单个细胞的胶状微滴。下一步工作是把胶状微滴装到层析柱当中,让培养液持续利用层析柱展开流态培养。层析柱进口处使用0.11m滤膜进行封堵,避免细菌混入层析柱当中对其造成污染;出口段使用8m滤膜进行封堵,准许培养形成的细胞跟随培养液流出。这种方法具有的明显特征是使微生物在开放式培养液当中生长,让培养环境类似于微生物的自然生长环境,可以有效的使微生物可培养性得到大大提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成本,不能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

三、微生物培养新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减少毒性氧物质的毒害作用

因为日常微生物培养方法运用的高浓度营养基质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减少营养基质的浓度能够削弱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得知,浓度越低的基质,培养出的微生物从数量与类型方面都优于高浓度基质的培养,但是如果营养浓度太低时,就会减少微生物培养的数量。

(二)保持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培养基质当中通过融入微生物互相作用的信号分子就能够发挥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得到满足。

(三)其他改进措施

1.供应新型的电子供体和受体

由于微生物的不同,其代谢过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反应的底物要求也不同。供应微生物通过使用特有底物有利于加快新陈代谢的反应,同时促进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经过相关研究得知,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应用新型的电子供体与受体,可以得到未知的生理型微生物。

2.分散微生物细胞

自然界当中包括许多微生物的聚集成长,构成颗粒或者是絮体等,导致其内部的微生物不容易被培养。通过适当的超声处理颗粒与絮体,把细胞进行分散然后培养,能够培养大量微生物接触的培养基。

3.增加培养时间

在培养“寡营养菌”时,可以合理增加其培养时间,让寡营养菌生长到肉眼能看到的尺度。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无限增加寡营养菌的培养时间,如果培养时间无限延长,就会对培养环境无菌提出更高的要求。

结论

就目前来看,经过对可以培养微生物的整体数量对微生物的可培养性进行精准的判断,从而对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好坏进行评判。但是,这个评价标准缺乏对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充分考虑。事实上,表征微微生物具有的培养性既需要结合可培养微生物的整体数量,同时还需要对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指的是可培养微生物类型的多样化程度与均匀度,微生物可培养性指标实际上就是这三种因子的函数。

通过以上内容对各种微生物培养方法进行陈述得知,保持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效仿自然环境条件等是提升环境中微生物可培养性不可缺少的手段。所以,提升微生物可培养性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保持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效仿自然环境条件等作为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全面开展与改善。除此之外,在培养期间根据多样化组合与培养因素采用多种多样的培养计划代替模拟单一培养条件的方案,这样一来能够得到大量可培养的微生物,从而实现良好的微生物培养效果。

综上所述,因为微生物群落和其自身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提升微生物的可培养性,同时应该系统运用多样化高效的培养方法。从另一方面来看,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创新与改革的同时,根据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微生物的可培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毕玉晶,杨瑞馥.肠道微生物群研究的测序与培养组学方法[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19(03):189-190-191-192-193.

[2]  刘艳,葛海燕.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8):214-216+224.

[3]  陈雷,毕洪玉,王婉莹,王光玉.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新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9):2035-2042.

作者简介:郦江宁(1999.05)男,汉,江苏省丹阳市陵口镇大专。

猜你喜欢

新方法微生物改善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