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0-10-21江六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语文教学培养

江六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注重学生的科學兴趣、科学意识的培养,发展科学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习方式上切入,引导学生多想、多钻、多看、多做和多说,学生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或者设计各种项目而发展科学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注重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意识的培养,发展科学素养。

何谓科学素养?

70年代初,寿沃尔特提出了七个维度组成的科学素养的定义,认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具备:(1)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2)与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和理论;(3)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并增进对世界的了解;(4)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与科学价值原则相一致;(5)理解并接受科学与技术是密切联系的事业,并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关系;(6)通过接受科学教育以及拓展终身的科学教育,形成各种对世界更为丰富的确信的并且更加激动人心的看法;(7)掌握多种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操作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引导学生多想,培养科学想象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各种环节,全方面培养学生想象力。比如在教朱自清《春》时,可以设计听春环节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播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

通过我们的想象,我们随着春的旋律在听觉上感受到了春色的美,培养了学生科学想象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多钻,培养科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是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获得理性认识的能力,正确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教师适时提问。

如:作者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了科学说明,我们追寻作者的思路看这六个方面的先后安排有什么规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是说明一个事理,花红是表象,内在的原因是本质,比较抽象,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就无法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因此,作者遵照顾及事物本身及其内在的联系这一原则,将决定性因素放在第一位,其语言标志是什么?(首先、还需要、还有)而总体方面,花红的原因也是先自身因素后外部因素。这种事物内在的主次安排行文先后次序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顺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此环节主要使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多看,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运用感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从自然界和实验中获取自然事物与现象的信息能力,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内容,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如在教学《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动物作为观察对象,并提出观察要求:针鼹的特征是什么?珍在哪里?奇在何处?同时作好记录。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按顺序观察事物的外部形状,总结出观察对象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可以结合网络资源,调阅有关刺猬,鸭嘴兽、袋鼠、穿山甲以及针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完成这几种动物的图片,特别是针鼹的(建议动态生成,静观——挖土——食蚁——繁殖),帮助学生比较形象掌握这一珍奇的稀有动物。图片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做,培养科学实验动手能力。

实验能力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控制和模仿自然现象去研究自然的一种能力。自然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动手能力主要是指制作、栽培和饲养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就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从模仿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某项活动,真正做到教师参谋,学生动手,使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形成某种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当上《中国石拱桥》这课时,当介绍到赵州桥特征时,根据课文,学生概括出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弓形独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结构匀称。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赵州桥的平面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数据。再根据平面图课外动手制作赵州桥的模型。学生亲自动手去参与科学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互结合,注重渗透,鼓励探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不断发展,让科学实践活动深入学生的心,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

五、启发学生多说,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时往往是他们思维活动最活跃之时,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最好之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辩论,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声争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科学真理,学生间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中放松地进行深层次交流沟通。不要看见“结论”见好就收,而应突出思维过程。通过对科学问题的研讨,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作为语文教师,我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意识,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素养撑起前进的风帆。科学素养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的,而是贯穿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多想、多钻、多看、多做和多说,学生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或者设计各种项目而发展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2]  科普中国

[3]  爱因斯坦的《论科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语文教学培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