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角下文化体验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2020-10-21王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标准差英语对照组

王莹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6)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应提升了科学技术水平,教育媒体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多数高校开展计算机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流方式。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发展,深入影响了外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相应改变了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资源,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特征,探索事宜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有效融合移动信息技术,并将其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此次研究基于生态视角,合理应用多媒体移动信息技术,建立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推广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语言水平。

1 文化体验教学设计

1.1 教育生态学理念

生态主要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下总生存的状态。在19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给养理论”,注重环境和观察人员之间的交互关系。该理念的提出涉及语言学在内的教学领域,并且验证了语言学习和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1]。此次研究立足于生态学角度,探索一套适宜的英语教学方法。由于学习属于认知过程,在开展期间必须立足于相应的情境。由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缺乏一定的教育环境,所以必须注重情境是教学的重要性。将教学任务和学生生活作为基础依据,优化设计情景式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到具体情境中处理各类学习问题。文化意识主要是学习人员对于他国文化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合理化开展文化教育,确保学习人员能够认识到本民族文化和他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1.2 “互联网+”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课程理念必须注重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所以必须确保英语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高度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外语教学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开展体验式语言课程教育,主要是通过目标语言开展整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单是分析语言内容,还需要结合语言与其他学科,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够全面吸纳语言学派的理论精华,并且对外语教学理念的不足进行批判[2]。此种教学模式将体验哲学和构建主义作为基础,深化体验式理念,以此确保学习人员建立出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能够理解各类知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第一,在移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文化体验模式进行优化完善,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通过大量教学实践,验证移动体验式教学与大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2.2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选择某高校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学校公共英语主要采用不同班级分级教学模式。1 班学生的文化基础扎实,因此预测选修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不显著。2 班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若公共英语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感,相应提升学习效果。该校开展3门英语文化体验的选修课程,但是不同选修课程之间不能同时选择。此次研究抽取2 班学生所选修的戏剧表演课程,英语演讲课程以及电影配音课程,将其划分为戏剧组(55 名)、演讲组(33 名)和配音组(53 名)。其次在此次研究中选择没有选修英语课程的学生共计67 名,将其作为对照组。

2.3 研究工具

第一,前测英语试卷与后测英语试卷。此次研究按照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编写前测英语试卷与后测英语试卷,均为复份测验。测验内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翻译与写作。英语试卷的复本信度为0.947。此次研究聘请英语专业,教师对试卷内容效度进行评估,试卷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926,说明试卷的内容效度良好。

第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选择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被试的成绩。

2.4 实施过程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课时相同,对照组学生,只接受每周两次的英语课程教育,教育时间为90 min/次。不同组学生分别选修不同的文化课程,并进行3 个月干预研究。在干预之前使用前测英语试卷,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在干预后再次进行测试。同时调取所有研究人员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

2.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应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处理数据,采用t 检验,F 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数据分析和讨论

3.1 4 组学生前测英语成绩的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法,对所有研究对象前测英语成绩的差异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演讲组(33 例)平均数为71.38 分,标准差为8.75;配音组(53 例)平均数为63.63 分,标准差为13.06;戏剧组(55 例)平均数为62.75 分,标准差为12.71;对照组(67 例)平均数为62.81 分,标准差为11.38。通过数据能够看出,自主学生的前测英语成绩差异显著(P<0.05)。通过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演讲组学生英语成绩明显高于戏剧组、配音组、对照组(P<0.05)。配音组、戏剧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大学生选修文化体验课时,主要是源于自身兴趣和英语水平所决定。戏剧课程和配音课程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相比于单人独立英语演讲来说,学习难度比较低。当学生英语成绩比较高时,才会选修英语演讲课程,因此在前测成绩中演讲,选修课程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3]。

3.2 4 组学生后测英语成绩的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后测英语成绩的差异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演讲组(33例)平均数为73.15 分,标准差为10.02;配音组(53例)平均数为67.64 分,标准差为13.24;戏剧组(55例)平均数为66.61 分,标准差为11.23;对照组(67例)平均数为61.07 分,标准差为12.26。通过数据能够看出,4 组学生的英语成绩存在明显差异(P<0.05)。演讲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组学生(P<0.05)。配音组与戏剧组学生英语成绩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该两组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通过教学干预实践能够看出,选修英语课程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没有选修英语课程的学生,表明文化体验教学具备实效性。对于选修,英语演讲课程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英语基础扎实,因此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组学生。配音组和戏剧组学生与实施文化体验教学前的成绩相比,英语能力明显进步。

3.3 4 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英语成绩的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法对4 组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差异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演讲组(33 例)平均数为406.75 分,标准差为52.37;配音组(53 例)平均数为385.05 分,标准差为55.68;戏剧组(55 例)平均数为382.64 分,标准差为54.17;对照组(67 例)平均数为369.38 分,标准差为42.57。通过数据结果能够看出,4 组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存在明显差异(P<0.05),演讲组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组学生(P<0.05)。配音组和戏剧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却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分析4 组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能够看出文化体验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尽管成绩一般的学生无明显差异,然而在接受文化体验教学之后,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文化体验教学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3.4 分析学生前测成绩、后测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

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对学生前测成绩、后测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进行考察,详情见表1。

表1 分析学生前测成绩、后测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

通过表1结果能够看出,学生前测与后测成绩、大学英语四级英语成绩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99、0.433。后测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455。通过相关性能够看出,不同城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前测成绩、后测成绩高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也比较高。通过实验结果能够看出,若学生前测成绩高,教学干预效果不明显。然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学干预效果显著。所以采用体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程成绩,进一步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4 大学生英语教学启示

此次教学实践,全面更新了教学方法,并且分析了文化体验教学的实效性,现实意义比较高。首先,教师采用移动信息设备,可以将教学资源和指令发放给学生,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高效率的完成演讲学习,戏剧表演学习以及配音学习。体验教学方法能够全面突出学生的重要性,课程目标能够由课内逐渐延伸到课外,同时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4]。其次,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明显摆脱单一化的语言技能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语言学习抱有较大热情,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有效的交际策略表达自身观点。随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再加上课堂上的分小组表演,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共享信息的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文化性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语言本体知识,还可以在不同语言模式、文化氛围、交际模式中建立沟通桥梁,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学生注重理解现学内容,能够确保知识构建的稳固性,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效结合。

采用体验式文化教学,能够全面凸显出“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与传统评价标准相比,体验式教学从评价人员的实际需求角度入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度与考试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评价机制,以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等[5]。文化体验课程达到最后阶段时,需要进行汇报演出,按照学生自我评价、生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能够避免评价主观性,全面提升评价的客观性水平,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高度统一。

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大学生英语教学起到启示作用。合理设置文化体验课程,联合母语文化输出和外语文化输入。通过英语配音、戏剧表演等方式,能够使学生采用母语介绍本国文化,同时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评价,确保学生能够深层次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强化文化情感,将自身情感转移到他人境遇中,可以体会到他人的情感与情绪,实现情感共鸣[6]。通过文化体验教学可以传播语言知识,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西方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交际能力。采用口语教学方式,能够提升语言输出效率,养成目标语言形式与结构习惯,以此加强思维逻辑性和清晰度。比如,教学期间组织学生观看演讲比赛的视频,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语言的应用方式与价值意义,在使用语言表达观点时可以不受局限,还可以充分积累母语文化。该类学习过程可以全面展现出“移动式”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语言信息的内涵,采用表达方式训练语言输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英语教学的成效。基于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渠道,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体验与互动。

5 结语

此次研究立足于生态视角,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到文化体验教学中,能够在教学情境内,将所有教学内容融入统一教学过程中,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方式,能够实现知识共享以及移动式学习目标。采用移动终端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可以随时学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作用,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在后续课题研究中,应当关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问题,并且通过多视角,全面分析和研究文化体验教学与英语学习的影响作用,以此实现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差英语对照组
订正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abdominal complication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Applying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to patient pain management in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