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课程视角下的初中环境保护教育

2020-10-20黄海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物课程环保意识道德教育

黄海平

摘 要:良好的环境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污染,最终的恶果必然会反映到人类本身。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引领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相关知识的课程,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其教育功能之一。本文基于生物课程视角下的初中环境保护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物课程 环保意识 道德教育

引言

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迅猛,在这些可喜的成果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莫大的危机:环境恶化迅速。由于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人们只关注经济数字的增长,却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新时代的教师要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1]

一、环保意识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和自然中的事物和谐相处,才能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活动一旦超出自然承受的最大限度,则会受到自然的反噬。因此,早在中国古代就已诞生了最朴素的环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环保意识即指人类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自觉性,或者说是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意识,基于此,可以将环境保护意识的内涵概括为3个方面:(1)环境知识。简单来讲,就是人类必须要对生态环境具备的基本认知,了解各类环境现象以及环境问题的内因,掌握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存在的影响,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解决方案。(2)环境情感,即人类思维上表现出维持自然环境和谐的意识,并上升到思想观念的层次,这出于一种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以及向往。基于这种意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人类要从可持续发展或是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盲目地为了发展而牺牲后代人的利益。(3)环境行为,即在具备环境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理论知识的效用,有利于和谐环境的构建。[2]

二、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生物学科中的问题

学生只有对生物学科产生疑惑,才能主动进行思考。问题存在于生物课堂的各个角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带领学生解决生物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当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将知识归纳好,找到生物问题的一切变式,并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理论性问题还是实践性问题,教师都应使用正确的规则来引导学生。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同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哪些因素为植物在生物圈中生存提供了支持?”“为什么有些植物可以在沙漠中生长?”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指导,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

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能够意识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那么他们就会积极自主地践行生态保护的行为,生物课堂上的生态道德教育也就获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而且生物学科内容本身就包括对生态变化的研究,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物内容,对学生展开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可以呼伦贝尔草原的狼、羊、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种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人们一开始认为呼伦贝尔草原的狼对羊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危害,所以就大肆捕狼,但是等狼的数量大肆减少后,兔子的数量急剧增长,兔子和羊争食草原上的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也影响了羊的生长。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每一种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重要性案例的收集,进而让学生在思想深处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接着,教师可以再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人非但没有与动物和谐相处,反而对动物滥捕滥杀,致使生物圈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某些小朋友认为捕捉蝌蚪很好玩,就会在夏天用网兜捕捉大量的蝌蚪,而这些蝌蚪最终都无法蜕变成青蛙;如某些人会捕捉各种鸟类,或是观赏,或是贩卖;如某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捕捉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动物,等等。[3]

四、活动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时时讲环保,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但如果只是这种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一话题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和认识停滞不前。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寻求新颖的方法和形式。對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中国环保日”“地球日”“世界无烟日”等传统的环境教育日临近的时候,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专业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绘制手抄报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环保有了新的认识,也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环保行动。

结语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教学一直没有被广泛地重视起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生物教学就是可有可无的是没有用的。因此在这种观念的禁锢下,学生对生物教学普遍不感兴趣,偶尔有感兴趣的学生家长也会认为学生是不务正业,这不仅严重阻碍了生物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未来的生物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治水.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6.

[2]吴敏.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探微[J].成才之路,2019(27):34-35.

[3]李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教育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8(04):85.

猜你喜欢

生物课程环保意识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构建育人模式转型下的生物课程体系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浅谈生物课程备课艺术
多样化的生物课程评价方式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