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物育种学》企业实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20姜龙于晓明于海燕吴楠陈殿元刘玉兰包岩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企业

姜龙 于晓明 于海燕 吴楠 陈殿元 刘玉兰 包岩

【摘要】《作物育种学》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课程还存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把“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对作物育种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教学实践表明,企业实战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认识作物育种的重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作物育种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  教学模式  企业  实践

《作物育种学》是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人类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和科学试验的浓缩和成果。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作物育种学》是骨干课程。对于企业来讲,基于《作物育种学》理论基础的新品种选育技术是控制商品性种子质量的有效方法,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是商品性种子流通的凭证,种子选育和繁育的效果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按照审定标准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如:国家级标准、省级标准和企业绿色通道标准等。在以往教学中发现,“以教師教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认识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新品种选育技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实践性人才,结合学生在吉林省鸿泽种业有限公司的实践过程,本文研究通过“企业实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来改善现有《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企业实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始终以培养现代种业需求的卓越的理论型和实践型“双一流”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教学团队优化了课程体系,合理分配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基本上按照1∶1的学时数展开。在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如:增设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讨论,案例分析等,来培养和调动学生兴趣,以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在吉林省鸿泽种业的实验教学环节中的粮食作物育种模块、经济作物育种模块、油料作物育种模块等实验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SSR分子标记检测种子真实性(DNA真实性)实验、DUS测试实验、转基因检测实验、抗病性鉴定实验等,真正做到与种子企业需求相接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为避免以考试“一刀切”方式打分,将日常文献阅读,每次实验考核,阶段性测试,翻转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等纳入考核环节。

二、企业实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作物育种学》从传统育种(优选法)、常规育种(杂交及杂种优势利用)到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基因工程、分子育种),其育种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作物新品种研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吉林省鸿泽种业等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来讲,育种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作物育种学》教学时应重点考虑,如何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合格的育种人员为目的展开。在教学中应明确各项教学指标在企业新品种研发方面的作用,作物育种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要实现系统化,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层次。本次教改的一个亮点就是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每项作物育种目标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老师带着问题去讲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主题构架不变(见图1),但教学层次发生了改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做到“一一对应”。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凝练理论。绪论部分,以吉林省鸿泽种业发生的品种侵权典型案例为题开头,引导学生认识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拥有品种权是种业进行良种销售合法化的唯一途径。

在主要目标性状的育种方法章节,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教学,理论教学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目标性状的筛选,实验教学时使得学生明确哪些病害是“一票否决”式病害,进一步掌握主要作物的抗病性鉴定分级标准,有的放矢地将农业病理学课程和作物育种学课程有机结合,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企业实战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评定

为提高《作物育种学》课程教改的效果,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体系,科学的考评机制显得非常重要。以往课程的考评方式主要由传统的“试卷成绩+实验报告”组成,且试卷成绩占相当大的比重,导致学生临考前被动学习,突击学习,死记硬背的情况。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百分制的考评,将《作物育种学》的成绩核算分为3个部分,具体见图2,且权衡各个部分的权重。

其中,理论知识掌握考核权重占40%,实验操作占50%,创新能力占10%。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综合随堂小考,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根据学生做实验的表现,包括操作规范性,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结果准确性等评价。创新能力通过文献阅读,实验技能竞赛,课程教学中的翻转课堂等评价。综合几种考核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保证日常的教学质量。

四、展望

随着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种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作物育种学》的教学内容,做到与农业发展快速接轨。为了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质量,笔者将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企业实战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种业人才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文彦,吕香玲,肖木辑,等.面向专业方向的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0(09):50-52..

[2]李志新,张文英,刘章勇,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03):79-81.

[3]王后苗.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河南农业,2019(27):27-28.

[4]李辉,唐映红,新奇,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04):141-142.

[5]朱宗河.从提高农学本科学生专业素质角度谈《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9-7380.

[6]杨平.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战略要点及对策建议——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20,49(03):64-6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一体化三层次”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H19255)。

作者简介:姜龙(1988-),男,农学博士,研究方向:作物育种的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模式企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