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2020-10-20张树辉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1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文明

张树辉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再介绍了我国土地整理中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之后从景观多样性、景观生态稳定性、景观功能三个方面阐释了土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而后明确了土地整理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生态文明的大背景,提出四点土地整理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理;景观生态;生态文明

1土地整理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进行了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 但土地整理概念的正式提出还是以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为标志,并因此形成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土地整理概念,即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1]。

2我国土地整理中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

罗为群[2]等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提出了以单个峰丛洼地为单元的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依据研究区的特点探讨适合的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规划方案与措施。

黄超[3]等根据研究区域特点,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斑块和廊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指数、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稳定性指数以及廊道的密度与连通性等指标,来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

3土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3.1     土地整理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在结构、功能及其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揭示了景观的复杂性。它可区分为景观类型多样性,斑块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类型多样性的测定指标有多样性指数、优势度、丰富度等[4]。斑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形状等方面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以及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与功能关系。

3.2     土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稳定性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必然对原有土层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着区域的土壤肥力[5]。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水资源利用量与化肥施用量也明显增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与区域的土壤侵蚀过程相结合,增加水体污染的潜在危险[6]。此外,项目实施的农田水利工程与坡耕地梯田化建设等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区域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区域自然生境类型的改变,同时还可能会对伴随原有水系网络形成的各种生态相关过程也产生影响。

3.3     土地整理对景观功能的影响

经过土地整理后,区域景观美感度发生很大变化,如田块变得更加规整,经过硬化的道路平整畅通,灌排渠系也得到完善,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防护林网呈片排列等,使人身心愉悦。但是乡村景观本身作为一种景观类型,越来越多的受到城市化干扰,原本旖旎的乡村田园风光,逐渐变成千篇一律的景观布局模式,失去了原有风貌,单调的景观重复已然破坏了乡村景观。为此,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规划设计,在做到改善区域生产条件的同时,也要能够保留原有的乡村田园风貌,促进可持续发展。

4土地整理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4.1     生态文明是土地整理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引入了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7]。生態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和土地整理的目标和理念是一致的。土地整理要求生态文明的指导,要迎合生态文明,贯彻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土地整理的新要求,新目标。

4.2     土地整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促进因素之一

可持续土地整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因素。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适度拓展土地整理建设内容,使其发挥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是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8]。通过土地整理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土地空间分布格局,提高土地的空间分布的整洁性,增加土地的生态、经济等综合价值,对于解决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生态文明下背景下土地整理的战略措施

5.1     积极探索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整理新模式

积极推动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整理新模式。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类型多样,生产生活方式各异,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区别对待,支持各地依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不同,探索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土地整理模式[9]。

5.2     处理好农用地保护与城市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农用地保护与城市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把农用地纳入到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之中[10]。将农用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必须在建设生态型城市目标下,处理好农用地保护与城市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以发挥农用地保护的整体效应。

5.3     建立土地保护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所谓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调整环境保护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形式上表现为消费自然资源和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受益人,在有关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下,向提供生态资源和服务的地区、机构或个人支付费用的行为。鉴于生态产品度量到每个受益人的困难,因而,这一机制的运行,必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

5.4     建立生态文明下土地整理实施评价体系

建立生态文明下土地整理实施评价体系,把包括土地整理规划、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项目评估、项目谈判、项目实施以及项目回顾(总结)整个流程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根据不同层次,可以构筑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土地整理规划评价和土地整理项目评价3个层次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宋慧瑾,高建华.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土地整理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05):21-22.

[2] 罗为群,蒋忠诚,覃小群.广西平果龙何屯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98-102.

[3] 黄超,唐南奇,林奇胜.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土地学会: 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8.

[4] 李海丹.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及生态效应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0):6-8.

[5] 崔嘉昕,刘峻岭,李申等.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途径[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01):86-91.

[6] 崔志刚,赵文晖,杨皓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析——以河北省昌黎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330-334.

[7] 赵茜.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土地整理探究[J].居舍,2017(36):188-189.

[8] 刘云峰.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土地整治潜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9] 张深.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154.

[10]    刘芙蓉.加强耕地保护科学开发土地[J].兵团建设,2007(12):45.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生态文明
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
优化土地整理 改善生态环境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