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020-10-20马瑞芳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长家庭教育影响

马瑞芳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会时刻影响着孩子,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可以找到父母行为的影子。培育孩子的品德和素质,是父母的天职,父母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的模仿的对象,是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孩子 成长 影响

纵观当今的中国青少年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的状况,可以发现,部分孩子出现了以下特征,一是不懂感恩,自我意识强烈,有的学生甚至打骂老师、父母;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不会过集体生活。二是抗挫折能力很差,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离家出走,一些重点高校的学生甚至会得抑郁症。三是独立意识淡漠,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大学生衣服都不洗,大包小包的寄给父母,有的学生连被子都不会叠。四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弱,有的名牌大学的学生甚至被社会上文化层次很低的人蒙蔽欺骗。这些都与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出榜样有直接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可以找到父母行为的影子,培养孩子的品德是父母的天职。父母是距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决定因素。所以家长们必须以身作则,教给孩子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方法以及生活的技巧,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摔倒了,要让他自己站起来,使孩子从小事中学会独立,明白不能永远靠父母而要靠自己的道理。 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要合理管束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每个人都不可以没有限制,为所欲为。溺爱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是真正爱孩子,溺爱和过分的呵护只会让他们将来吃苦。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学会忍耐,不能克制自己是没有修养的,是会让人瞧不起的,即便是孩子,如果没有忍耐力,将来也不会有大作为。父母还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勇气是人进取的動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无论多么才华横溢,也不过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当然,父母疼爱孩子是无可置疑的天性,但是如果爱的过分了,像对待温室里的花一样呵护孩子,生怕他们受到伤害,那就是愚蠢了。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安全,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勇气,即使孩子长得身强体壮,也只是外刚内柔,不堪一击,更别说成为社会的栋梁了。孩子碰伤身体容易愈合,但是受伤的自信和未开发的勇气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甚至觉得自己无能。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心理失衡,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越是不让做的,他们越是要不顾一切的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就等于对他们能力和勇气的怀疑,这不仅让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且是对他们的积极性最大的打击。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使身强体壮,仪表堂堂,也是畏首畏尾,没有勇气和独立的能力,更谈不上拥有美好的未来了。父母应从小磨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他们会更加成熟,能够笑对挫折,逆流而上。只有经过逆境和挫折锤炼的人,才具有更强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要想让孩子能够勇敢面对挫折,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世界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树林里什么鸟都有。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自己,要比让他们成为愚善的人好得多。要尽早让孩子了解世事真相,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告诉孩子眼见并不总是为实,一定要用脑子分析、判断你看到的一切。没有敏锐辨别力的孩子,不管怎样努力,也不管读了多少书,也只能是一个知识存储器。世界上很多东西并不是和外在表现一样,有人漂亮,表现得很可亲,但并不意味着这人就是好人;有人外表凶神恶煞,但也许是真正的好人,因为人是复杂的动物。所以要教会孩子分辨是非,告诉他们阳光下面一定有阴影。有些人不惜牺牲自己帮助别人,却上当受骗,被恩将仇报。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辨别力,没有看清那个人是否值得帮助。不客气地说,他们的这种好心是愚蠢的。对孩子而言,聪明比老实更重要,老实和循规蹈矩的人并不一定不能妥善处理好自身和社会的关系。不要轻信任何人,这种轻信会让他们失去分辨力,变得愚昧无知,一定要用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和辨别你所看到的人和事。

三、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艺术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一个人如果不会与人交往,就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管多么聪明的孩子,不会与人相处也只能是孤家寡人,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对孩子从小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友爱、合作、开朗、公道、礼貌、自尊、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等,这样就能以恰当的方式与人和睦相处,拥有更多的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人觉得顺风顺水,反之就会处处碰壁,以至于一事无成。能够和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人永远是快乐的,反之则是孤独和不幸的。在与人的相处中,沟通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是否具有沟通的技巧,关系到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他们从小在家里就学会沟通的技巧,那么步入社会后,就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如果人和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每个人都偏执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那么社会秩序就会大乱。不能很好地与人协作,就等于给自己设置很多绊脚石,不可能顺利做好每件事。所以说,只有能理解他人、和别人顺畅地沟通,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对孩子少评价多鼓励

有的家长把批评作为唯一的教育方法,孩子一旦犯了错,很多家长会对孩子施以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孩子不管是默默承受,还是顶嘴,都会受到家长更严厉的批评。但是批评往往让孩子距离优秀越来越远,如果家长经常这样,你的孩子很难再优秀了。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犯错之后,家长们首先要避免孩子出现自责、不安、痛苦的心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纠正错误。孩子错了,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什么错,怎样才能改正。家长错误的批评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情绪化的批评。孩子错了却把自己搞的情绪很激动,孩子愧疚不安的心被家长骂没了,这样的批评,孩子一定没记住,一定还会再犯。第二类是泛滥化的批评。这种家长总是提过去,翻旧账。这样的家长孩子最厌恶,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叛逆和反抗。第三类是唠叨式的批评,家长边批评,边唠叨,把责任推给孩子。第四种是急躁化的批评,这种家长的表现得急不可耐,不讲对错,过分干涉,过多介入。这种批评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错,就受到批评,当然不知如何改正。正确的批评方法是,家长应该首先描述行为,说出结果,给孩子以方法和方向,给孩子以信任和信念,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最后才能成功。

总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家长们应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学习。这就要求父母们必须以身作则,在思想行为上为孩子做出表率,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5.

[2][德国]老卡尔 .威特和小卡尔 .威特.吴莉莉,杨雪婧译.北京出版社,2007.09.

猜你喜欢

成长家庭教育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