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绘本阅读,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2020-10-20唐佳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绘本教学阅读能力

唐佳钰

【摘    要】  绘本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发挥绘本阅读的优势,用绘本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因此,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现状,深入分析了幼儿园内绘本阅读的组织策略,旨在为幼儿的成长增添一缕书香。

【关键词】  绘本教学;阅读能力;组织策略

绘本阅读是幼儿阶段的教育模式,关系着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绘本的特色是图文并茂、种类丰富,可以从多个维度提高幼儿的智能。在幼儿园内组织绘本阅读,既符合教育需要,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因此,本文深入论述了幼儿阶段绘本阅读的组织策略。

一、精心挑选绘本,开启阅读闸门

在幼儿园内组织绘本阅读,其隐含条件是绘本的选择问题。不同种类的绘本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在选择具体的绘本时,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绘本。绘本按照其功能,可简单划分为知识经验型、鉴赏型、故事型三大类。知识类的绘本旨在提升幼儿的生活技能,鉴赏型绘本主要包括儿歌、散文诗一类的题材,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而故事型绘本可以打开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见识。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阶段需求,这样才能发挥其功效。

例如,小班幼儿刚刚迈入幼儿园,还未习惯集体生活,生活技能方面非常欠缺,有的孩子甚至完全不会穿衣服、系鞋带等,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为小班幼儿推荐绘本时,建议选择知识经验型绘本,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绘本适合3-4岁幼儿,通过鳄鱼和牙医之间的趣味故事,培养幼儿的生活经验,即按时刷牙,做一个爱护口腔卫生的孩子。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此时可以将重心放在培养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上。比如,可以推荐《花婆婆》,故事以鲁菲丝婆婆的视角展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梦想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大班幼儿心智发展较为成熟,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在即将迈入小学以前,教师需要推荐一些扩展幼儿视野的绘本,比如《小心大野狼》,这有利于幼儿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

总之,在组织绘本阅读以前,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挑选适宜的绘本。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绘本,这样才能发挥绘本的教育优势。

二、巧借图片欣赏,引导幼儿感知

绘本阅读,从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图片信息的检索。在组织绘本阅读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一些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常常随心所欲,翻到哪页看哪页,而且多半会为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吸引,却无法准确说出图片表达了哪些内容。因此,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引导幼儿,让幼儿学会捕捉图片信息,懂得从既有的图片内容中提炼故事情节,甚至还可以鼓励幼儿猜测故事发展脉络。长此以往,幼儿阅读绘本时会更加深入,得到的信息也会越多,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阅读能力。

以《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这一绘本为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绘本中插图的时间,让幼儿先初步感知绘本内容。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断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在幼儿完成阅读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述刚才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分析出哪些信息、得到了什么结论。根据幼儿的回答反馈,教师可以明确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幼儿知道自己刚才表述中遗漏了哪些信息。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懂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学会从细节概括整体。比如,插图中出现了某个人,教师需要让幼儿思考这个人穿着什么衣服,代表他是什么身份,医生、警察还是普通人?人物脸上的表情如何?开心还是不开心?图片中的环境、天气又是怎样的?人物此时此刻在做些什么呢?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将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组织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幼儿对图片的观察能力。只有提高幼儿对图片信息的检索与提炼能力,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爱上阅读。

三、利用問题启智,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不能只是用眼睛看,还需要动脑筋思考。只读而不思考,读再多绘本也无益于幼儿的成长。因此,教师需要优化问题设计,懂得用问题启发幼儿心智,启迪幼儿心灵。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层层递进,用螺旋式问题引导幼儿逐步深入,有的放矢地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渐深刻。因此,教师需要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幼儿边读绘本边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以绘本《我爸爸》为例。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先自行阅读绘本内容,看看绘本主要讲了些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系列思考性问题,让幼儿想想故事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是自信的人还是乐于助人的人?他的个性如何?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让幼儿想想自己的爸爸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和故事中的父亲有哪些区别?然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爸爸。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利于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而且还能链接幼儿的生活,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幼儿意识到生活与阅读之间的联系。

阅读是一项需要独立思考的活动。在幼儿阶段组织绘本阅读,不仅能启迪幼儿心智,还能促进幼儿成长,对幼儿知识经验、语言发展以及知识视野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绘本的选择,要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推荐,而且还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提升绘本阅读的组织效率。

【参考文献】

[1]孔国栋.构建有效课堂,关注幼儿的发展[J].名师在线,2019(29):61-62.

[2]刘晓凤.寓教于乐,推动幼儿教育发展[J].科普童话,2019(48):134.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绘本教学阅读能力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