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途径

2020-10-20吴金金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国赏析情怀

吴金金

“家国情怀”培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它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中最后一个,其作用不可忽视。历史人物教学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应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借助历史人物教学,打通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十分可行。诚然,家国情怀依附于历史事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知其人、明其事,方可学其精神,铸就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肥沃而丰厚的土壤。

一、明晰家国情怀内涵,立足教材挖掘历史人物去开展教学

“家庭和睦,祖国安定,家国相连,家好国才好,国好家更好”是家国情怀所折射出的主要内容。“家国情怀”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人民等表现出了超越自我,超越一切的深情大爱,还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国家富强、和谐,人民幸福安乐的一种强烈的希冀与追寻,更可以理解为对国家强烈的认同、归属、自豪、责任与使命之感。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明确了精神内涵,才能在其指导下立足教材去挖掘展现家国情怀的典型历史人物,用于教学。

历史教材中经常提及的关键性且具有典型代表的人物有很多,这些人物身上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关于家国情怀的呈现,有些人物身上所闪现的家国因素是浮于事件表面的,但有些则是隐于内里的,教师在挖掘时应酌情对待。

自古至今,典型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总是扮演着进步者的角色。古有一代明君汉武帝,攘夷拓土,令国威远扬,让一个民族有了屹立于世界的雄心。学习这一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近现代有民族英雄林则徐,冒天下之大不韪,饱含爱国热情;有谭嗣同视死如归,抛头洒血,为民主自由而战斗;有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开明开放,知人善任,打造贞观之治局面。还有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做出重大贡献,还有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实现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并非仅有以上所述几位,教师要更多地开展历史人物教学,链接“家国情怀”,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展现典型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在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时,评价历史人物是重要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家国情怀培育的要求下,教师引导学生对主要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从一定程度上说,有利于在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诚然,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都不是足够完美的,其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确实可圈可点,但有功便意味着有过,其功与过自待后人去评价。为了挖掘其身上洋溢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两种评价方法来进行。其一是教学分析评价法,这一方法需要教师来完成评价,其二是功过评价法,主要让学生来分析、评价。

首先,教学分析评价法的运用。在对具体的人物进行评价时,教师最好能通过罗列其在历史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感受这一人物身上所洋溢的家国情怀。例如,在评价千古一帝秦始皇时,历史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秦始皇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必要时还可为学生讲述部分经典事件展现智慧和勇气兼具的领导者形象,如统一文字与货币,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扫灭六国,统一海内等,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格局。运用功过评价法。关于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可能并存于一個时期,但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功”和“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功过评价时,要坚持全面看问题。

三、开展多元课内外活动,在历史活动中融入人物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育理应是全方位、多角度,多方法的,不仅要立足理论课,更要关注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说,学生家国情怀的萌生需要教师开展多元的课内外活动,借助课内外活动搭建平台,让家国情怀尽显魅力。对于高中生而言,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远比一些理论课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体验到重要人物身上不可缺失的家国情怀。在具体的历史课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首先是课内活动。其一,对历史人物主要言论、经典语句的赏析活动,从赏析活动中洞察家国情怀。如近代革命志士秋瑾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千古流传,每一字都饱含热血、溢满真挚,家国情怀立现。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赏析,给出自己的评价与解释。其二,影片赏析活动。如可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电影片段,来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伟岸灵魂。其次是课外活动。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十分繁杂多元,为了让家国情怀真正走进每一位学生心间,让学生备受滋润,继而对家、对友、对亲有更为深刻的爱,教师可开展演讲活动、朗诵活动、辩论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更接近人物灵魂深处,挖掘深埋的家国情感。例如,历史教师可举办“评析康熙皇帝”探讨活动,让学生借助多种渠道收集和康熙有关的资料,如在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削三藩,收台湾”“三征葛尔丹”等,仔细筛选资料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辩论,不仅要讨论康熙皇帝的功绩,还要站在反面分析康熙皇帝过失,深刻理解经典历史人物康熙皇帝以及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现代化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应摒弃陈旧教学法,立足历史人物教学,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诚然,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的恒久过程,教师要抓住一些典型历史人物,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评价。并且,要在历史课堂中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与影响学生,最终达到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良好家国意识,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家国赏析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