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10-14蓝顺明

考试周刊 2020年54期
关键词: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摘 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立足课堂教学阵地,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交流反思,培养阅读习惯”“课内课外结合,拓展阅读渠道”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重视;提升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人们才能迅速地扫清文字、图表的障碍,有效提取信息,做好准确的分析判断,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库里快速获取有用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效率。所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立足课堂教学阵地,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并非文史哲类学科的专属基本素养。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也同样意义深远。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他们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数学问题的中心,排除干扰因素,进而理清思路,确定由已知到未知思维途径,达到提升逻辑创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数学学习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就需要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注意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序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呢?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学科。有了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就省时、高效。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首先要碰到的就是对数学问题基本信息的阅读理解。从教育理论看来,数学问题的基本信息越贴近日常生活,越贴近时代,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所以说,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对教材里的问题情境进行巧妙适当改造,使得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这样小学生才能有效调动生活经验,充满兴趣地投入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去,保持足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是讲究数量关系的。小学生要完成由生活化的情境到具体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需要一个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数学老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越具生活化,学生越容易调动起原有生活、学习经验,就越容易促成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以教学圆的周长为例,我们知道决定圆周长的因素中有常量,也有变量。可是小学生对于直径(半径)这个变量的理解往往会存在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巧妙设置问题情境:“短跑比赛的时候,每一位选手对应一条跑道。可是为什么在跑道上不同的选手起点各不一样,而终点却是一样的?”相信通过这个大家熟悉的体育运动细节,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在不同的跑道上跑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而造成这个距离差距的原因正是直径(半径)这个变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置,学生就把数学学习,把数学问题解决与日常运动生活挂起钩来,很好地解决疑问,快速地促成他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二、 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预习、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和复习是学习的几个关键步骤。在以上几个学习步骤中,不管是哪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完成阅读的目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也不例外。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节,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他们学习任务的实现首先要依赖的就是他们较高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环节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也就要求学生要懂得灵活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注意教育引导学生不同学习环节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具备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以适应不同环节学习的需要。

(一)预习环节

在预习环节,数学课堂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大致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留下初步的学习印象,保存些许学习上的疑惑。所以说,在这个学习环节里,我们不过是要求学生进行初读感知。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就要注意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里的对话框,搞清楚小精灵提出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自己先尝试着做下思考。然后才是读插图,看一下教材设置了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想办法找出情境里隐藏着的数学信息。接下来才是读例题,留下对解决问题办法的初步印象。最后是阅读结论,看看归纳出什么样的概念、公式、定理。

(二)自主学习环节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就和预习环节有所不同了。在这个环节里,学生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精读感悟。因为有了之前的初读感知,我们可以略去不少当堂学习的时间,而是直接引导学生就预习环节存留的疑问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预习环节的疑问进行集中探讨,相互释疑,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练习环节

不管是在学生当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环节,我们数学教师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迅速准确阅读题干,把握关键信息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题干中出现的对解题有干扰的、无用的甚至是误导的信息,深入思考题目的类型、命题的初衷以及解决问题的套路等。同时注意不同题型间的比较综合,以达到分门别类、举一反三目的。

(四)复习环节

复习环节其实就是促使学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从回顾例题和结论角度入手。通过回顾例题,我们要引導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搞清楚每一步骤解决问题依据什么样的数学原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可能的话,还要归纳出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办法,做好横向比较延伸。关于课堂学习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公式和结论等,确实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抽象、难懂。但正因为这些概念、公式和结论是数学成果与发现的精华,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理解,弄清其实质、推导思路、包含内涵等。

三、 引导交流反思,培养阅读习惯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习惯。学生不同的阅读习惯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方向、阅读的方式方法,正是这样的阅读思维习惯最终造成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差异。所以说,在同样的教学任务之下,学生同样的阅读过程却有着不同的阅读成效。因此,为了更好地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拉近全体同学彼此之间的数学学习距离,数学教师应该既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方式方法的过程,又要养成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之后的交流反思,培养学生学后反馈,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阅读思维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反思中获得成长,他们的学习也才能逐渐地走到同一个步调上来,从而得到每一位同学“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提升。

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指向个人的,是任何人的努力所无法代替的。所以说,为了求得学生关于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或者是进一步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反思。这样的话,小学生就能够从思维的结果进行反向的推导,一步一步地回顾自己的每一个思维步骤,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会犯“当局者迷”的毛病,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思维习惯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这个时候,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就能够起到很好地相应印证、找到自己不足的效果。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提倡过多地通过老师的点评来替代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反馈的原因。

课堂学习的交流反思环节其实就是对学生整堂课学习的归纳提升,是促进学生感性思维上升理性思维的最好方式,对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系统建构章节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以教学“相遇问题”为例。在课堂新知教学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班上的小昕同学住在学校的东面,小乐同学住在学校的西面。放学后,两位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小昕同学每分钟行走70米,”小乐同学每分钟行走80米.过了4分钟,两位同学同时到家,请问两位同学家相距多少米?”,相信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们解决类似的问题应该不会太困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从这个问题情境出发,在不改变条件、数据的情况下相互间设计行程问题并进行设疑释疑。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出发去回顾所学知识,促成他们在同类问题上的综合与梳理,很好地巩固与提升了章节知识内容。

四、 课内课外结合,拓展阅读渠道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时间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办法应该是积极地拓展课前课后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数学问题,进行课外的数学材料阅读理解。比如说课堂上数学教师讲解的重点知识或者是教材里相关的结论,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反复地阅读理解。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不断地反复阅读,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理解,学生往往就能够有些新的感悟与体会,促成知识链条的构建。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巩固提升,数学教师往往会布置些课后习题。这些课后习题是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延伸进行独立解答的。由课堂内到课堂外,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在可能受到遗忘规律的影响,有可能因为还不能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因素而导致解答不畅。因此,学生是否能顺利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否能很好地联系新旧知识,做好举一反三?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建立在正确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有的是,数学阅读其实不只包括对教材的阅读,还要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通过这些有益的课外阅读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的良好习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最终养成终身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兴贵.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戚海行.关于数学课堂“课本阅读”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0.

[3]王盈盈.小學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素质教育,2016.

[4]李淑静.谈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未来教育家,2017.

作者简介:

蓝顺明,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谈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现象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分析
试谈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