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与启迪: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时代新人培育价值

2020-10-14刘华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实践育人

刘华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鲜明特征。实践作为联系人与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高校育人理论的创新发展、构建实践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育人;时代新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

实践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深刻地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注意,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生活的本质,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新唯物主义实践观。

第一,对以前的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揭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忽视了主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只看到二者之间直观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虽然以“自然和人”为研究对象,但是却没有理解主体活动真正的实践内涵。关于唯心主义实践观,马克思指出:“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5]批判了唯心主义对实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主观精神层面,没有看到客观实践活动对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也无法理解实践对于人的本质的意义。

第二,对新唯物主义实践观的阐释。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批判,阐明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从而构建起了科学的实践观。首先,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从整个人类社会出发,以实践为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并贯穿其始终,明确阐明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在变革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次,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是实践的。通过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对异化劳动的解释,马克思把人的类本质“劳动”上升为社会实践,真正从历史的、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最后,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并且从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以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的阐明了實践在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二、新时代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观意蕴

马克思把“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于实践,并从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中探寻人的本质,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双重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转化,发展面临的新方位,民族复兴使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培育更多能肩负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的人才。时代新人培育目标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客观需求,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首先,基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使命明确了“时代新人”的群体指向。“新人”是一个具体的、发展的概念,因不同时期的时代责任而指向不同的群体。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接续力量的角度看,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每一代中华儿女都为之不懈奋斗。因此,“时代新人”的主体应是奋斗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万千中华儿女。从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变化来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代人的时代责任又是具体的、不同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只有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实现,这也就决定了必须始终以青年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点对象。

其次,立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求明确了“时代新人”的素质构成。新时代所要塑造的“新人”既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时代弄潮儿,也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还是极具创新品质,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一系列论述,不难看出“时代新人”是一个包含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立体形象,高校培育时代新人就必须着眼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把广大青年培养成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

再次,根据时代新人提出的具体语境明确了新人培育实践的价值指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时代新人”是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2],而时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观决定了我国社会未来的价值走向,对凝聚中国精神、塑造中国价值的意义不容忽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肩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明确其价值指向,才能培养造就出真正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它揭示出了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都是一个兼具规律性与能动性的过程。从科学实践观的视域来探究新时代的高校新人培育工作,对于高校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明确实践育人目标、构建实践育人机制、拓宽实践育人载体、开展丰富的实践育人活动,进而实现时代新人培育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其一,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于实践在新人培育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思想、轻实践”的现象十分普遍。当前,时代新人培育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育新人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变思想理论教育与人才培养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教育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二,明确新人培育的实践目标。首先要培育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代新人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能否担负起时代重任,关键在于是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四个自信”的根基和灵魂,体现着时代新人的精神支柱和鲜明底色,也只有自觉把马克思主义贯穿于新人培育的全过程,才能准确把握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需求和宏观目标,促进民族复兴使命的实现。其次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再次要培育时代新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融合的世界,孤立、隔绝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高校要深化对时代新人的角色认知,引导时代新人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全面的眼光认识世界,既要当好传播中国声音的“代言人”,又要树立兼容天下的胸怀,为战胜流行疾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而刻苦努力,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其三,构建新人培育的实践机制。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综合性、协同性的工作,需要以完善的实践育人機制,促进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心骨”和“黏合剂”的作用,既要加强新人培育实践的顶层制度设计,又要明确培育时代新人不仅仅是各类学校的任务,重视调动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要激发各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形成实践育人的协同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人培育对一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具有重要意义,既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还要注重人、财、物的资源投入,形成长效保障机制。时代新人担负着新的时代使命,就要有更全面的基本素质、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因此高校就要改变“唯分数、唯成绩”的评价方式,建立更加全面新人培育、考核机制。

其四,拓宽新人培育的实践载体。目前高校新人培育工作的实践仍然停留在参观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志愿服务等传统形式,新人培育的实践载体较为单一。拓宽高校新人培育的实践载体,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突出实践教育基地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例如建设脱贫攻坚事迹展览馆,依托脱贫地区建设高校学生奋斗精神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疫情防控”纪念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还要创新校内实践载体,根据各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的特征,打造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载体,例如依托实验室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开展杰出校友事迹寻访活动等。

其五,创新新人培育的实践方式。培育时代新人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必须开展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特征、回应时代需求的实践育人活动。当前“00后”大学生具有生活方式网络化、知识获取虚拟化、思想表达符号化的特征,加上“后疫情时期”网络直播教学已成为常态。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既是育新人工作的机遇,亦是挑战。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育人的优势,发挥网络空间的正向作用,搭建思政网络实践育人平台,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教学、心理疏导和教学成果展示等,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网红”思政课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 2018-09-11.

[4]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朱文帅.以实践去改变世界——重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9):29-30.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实践育人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进程中的功能研究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