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思政教学中传承融合延安精神的启发

2020-10-14吴建华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理论课延安

2018年暑期,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思政课党员教师,有幸参加了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为期8天的培训学习。此次学习培训以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参观调研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期间,聆听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讲座,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梁家河知青旧居、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延安新区等,在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参加了“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梁家河习近平知青岁月等现场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分组讨论和学习交流。

通过参观学习,笔者受益匪浅,激发了思政课教师如何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努力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更多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内涵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等等。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折服,这些先驱们正是用这样一些精神的力量与敌人对抗,尽管他们手中有的只是近乎可怜的小米加步枪,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让敌人胆寒,让敌人退却!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党精神力量的大胜利。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反对教条主义,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解决了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展现出宏大的“中国作風”和“中国气派”,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与重构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赴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延安精神的洗礼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更是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更要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以身示范;同时在思政教学中要善于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下形成的延安精神中提取出中国特色,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融合,于一言一行中向当代青年大学生传递延安精神,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一脉相承的三种文化形态中,革命文化传承升华了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革命文化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对民族复兴的奋斗历史,是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宝贵的思想资源,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部分青年大学生对这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知之甚少、恍如隔世,如何防范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断裂的风险,是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理直气壮地在大学生中传播革命文化的基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最深厚的力量。

三、延安精神传承与思政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协调

作为思政课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需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其次要发挥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把心留住”的地方。结合践行延安精神、梁家河大学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延安的红色教育资源用足、用好,上好“初心课”、“忠诚课”和“担当课”。最后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努力做到“六要”。按照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和“八个统一”的要求,找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力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做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培养,实施了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提升理想信念;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提升责任担当;走进改革开放前沿,进一步强化思政队伍的教育培养。

通过组织思政课教师走进红色圣地,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学习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在守初心、担责任中做好本职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六要”要求,坚定政治信念、增强业务能力、努力学习提高,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组织思政教师、学生代表开展系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帮助思政教师坚定信念之魂,筑牢思想之根,拓展知识之源,在授课中做到守正创新,成为帮助学生自觉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引路人。

四、积极开展学生参与体验式创新思政课教学,将延安精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时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同时也是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与挖掘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统一体。不少人习惯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挖掘,因而在教学中多注重理论灌输,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教学过程单调乏味,难以与青年大学生的接受方式相对接,从而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面对这种现状,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创新延安精神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方法,不断扩展思政课堂,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融合度、理解度、感悟力。逐步探索形成延安精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体验式教学模式,让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打造思政教学金课堂。

具体措施有红色思政课的“课赛融合”。围绕一些列活动,如:读一本“红”书、看一场“红”戏、唱一首“红”歌、演一幕“红”剧、访一位“红”人、讲一个“红”故事、听一次“红”文化讲座,举办以“红色情景剧比赛”“讲红色故事比赛”“读红书谈心得比赛”等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导自演,读讲结合、看悟相融,在参与中品读红色作品,感悟红色革命精神,让给青春赋予鲜亮的红色。

思政课教学实践让安排各个班级学生积极制作校园延安精神红色文化展览;制作宣传展板,开展“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军精神”进校园、班级活动。思政课讲延安革命故事,要聲情并茂,既要深刻再现革命故事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同时更要深入挖掘革命故事令人深思的聚焦点,找准革命故事与当代实践的结合点,使革命故事真正从历史深处走入学生现实生活,使思政课政治导向亮起来、教学内容红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可以实现延安红色文化与学校思政课堂的无缝对接。

五、结束语

延安精神不是书本上抄下来的理论,它是通过革命实践培育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经过考验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延安精神不仅在艰苦的革命岁月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革命胜利前赴后继,更是我们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延安精神元素,通过革命精神的滋养,使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学生心中闪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担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青少年学生处于人生的 “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有充足的精神营养来精心引导与栽培。

作者简介:吴建华(1978-),男,汉族,重庆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李方祥,2019年03月8日,中国教育报.

[2]“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许涛,201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理论课延安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的故事
延安精神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延安,我把你追寻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