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促进探索 思考促进成长

2020-10-12黄惠贤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幼儿

黄惠贤

【摘 要】要让幼儿不对游戏感到厌倦,并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达到目标,就要有目标地创设环境,为儿童提供材料、工具以及能促进他们发展的挑战。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为出发点,对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幼儿;环境;学习

一个高品质的区域环境,应有重点特征、吸引力和美感,并提供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有趣的,能互动的丰富的材料。这样的区域环境,能鼓励儿童在其中独立活动。

一、环境创设体现幼儿成长轨迹,记录促进幼儿探索思考

《幼儿教育的园地》中提到:教师要仔细观察作为主体的幼儿是如何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创生出游戏活动的。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努力解读幼儿此时此刻游戏的意义。为了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不断发展新经验,笔者努力将幼儿的足迹保留在区域环境中。所谓的“成长轨迹”,对孩子而言,其实就是记录他们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通过和材料的互动,主动深入地学习,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那么,区域环境中如何呈现幼儿成长的轨迹?通过环境中的“足迹”,教师能了解幼儿个性化的学习特点,根据幼儿的需求,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材料,支持支撑幼儿的探索学习。通过幼儿的成长轨迹,教师可以思考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支持,材料上需要的支撑,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一)通过作品展示,让幼儿看见自己的成长

在讨论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可以制作些什么的時候,幼儿争先恐后地表达各自的想法。之后开展了“春天的公园”美术活动,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制作成美工区的场景展示台。这样元素多样、场景感强,完全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布置中来,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技能。通过这样的布置,在美工区就有了一个春天作品展示区,不仅可以营造春天的环境氛围,还可以让他们在看见自己作品的同时思考:还可以增添些什么新材料?幼儿在美工区操作了几天之后,成功做出了小河、水乡房子、桥、荷花、青蛙、柳树等精美的小作品。

幼儿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正是这些作品使环境间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从幼儿的作品中看到幼儿技能水平的发展,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在后期调整材料的投放,在幼儿与材料互动中,主动探索新技能,进行深度学习。

(二)通过记录的轨迹,让幼儿自主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

利用各区域中架起的PVC管,配合钩子、麻绳、夹子展示幼儿在益智区和科学区中记录下的“我遇到的问题”和“我解决的方法”,幼儿能思考及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记录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让幼儿主动探索。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幼儿之间的互动,来了解解决方法,让经验带动经验,让学习促进学习。教师还要准备好留白的记录表,让幼儿在活动过后可以随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

科学区的墙面上还有一个“有趣的轨道”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由选取PVC管进行拼搭,探究不同小球在管道中滚动的现象。幼儿也可以两两比赛,看看谁的轨道更复杂,谁的小球可以滚得时间更长,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来。以往提供的记录表就是让幼儿记录完成情况和输赢情况,内容比较简单。而现在设计的两张记录表,一张是“我设计的轨道”,另一张是“我的科学发现”,让幼儿在科学实验中进行设计和探究,这样的记录也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它记录幼儿的成长留下的踪迹。通过观察他们的记录,教师也能看到他们独特的想法,发现他们特有的学习方法,在下次深入学习之后再次进行记录,形成属于他们的成长轨迹。通过记录的调整,再次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一开始记录表都是教师设计的,后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索方式多样,记录需求多样,一张简单的从教师主观出发的记录表,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例如,在投放颜色的活动中,笔者分发了固定的记录表,上面标好两种颜色相加会产生什么颜色。后来发现,当幼儿用滴管完成了两种颜色混合之后,还将三种甚至四种颜色混在一起,探究这样又会产生什么颜色。于是,笔者提供了空白的纸,让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二、投放丰富且适宜的区域材料,思考促进幼儿成长

书中说到为儿童创设平等、合理的情感支持环境,应根据需要丰富区域。由于新投放的材料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并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师可能需要不断地观察,并合理地丰富区域。

以往,在材料投放方面都比较节俭,尤其是在美工区的区域活动中总是设置固定的内容,提供固定的材料。这是因为担心幼儿会胡乱使用材料,浪费太多,但笔者在后来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有自己的计划,需要什么就会使用什么。有些认真的幼儿还会监督调皮的幼儿不要浪费,可见他们可以做到合理使用材料,但是如果现有的材料不够,幼儿很快就没了兴趣。这件事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是不是投放材料方面哪里做得不对,才会导致幼儿“止步不前”。

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通过观察他们的游戏情况来衡量区域活动的科学性,幼儿能够接受和喜欢参与的活动区就是好的活动区。如果教师发现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要进行分析并重新设计区域材料与活动方法,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一)幼儿参与合理规划,有序投放材料

笔者创设的美工区是让幼儿能自由自主地选取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柜中用统一大小颜色的盒子作为材料盒,美观大方,上面的色块都是幼儿自己用贴纸贴出来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想制作的内容选择所需材料。而在PVC管道上,笔者利用挂钩来展示材料,既有空间感,还能体现出选材的多样化。笔者规划的主材区、低结构区,让幼儿进行自主管理,引导其根据材料的数量及时增添,让幼儿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二)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顺应深入学习

幼儿对益智区的简单操作活动会渐渐失去兴趣,新鲜感过去了,趣味就减少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一是尝试在保持基础材料不变的同时,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其提供不同难度的玩法。二是根据游戏进度,及时增加辅材,提高难度。为了让幼儿可以深入学习挑战,笔者将游戏活动设计成有不同难度的几种玩法,这样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有挑战的学习探索过程。环境方面,笔者将墙面设计成扑克牌形式的益智挑战,让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以往幼儿都是在结束后直接口头总结一下自己玩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而现在,正如之前介绍的那样,幼儿可以自己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痕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深入学习。有的幼儿记录游戏难度太低,这种反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学习的情况,进而提供有难度的游戏材料,给他们所需的支持。

语言区设置在图书馆的走廊中,这样的环境能营造出阅读图书的氛围,和角色游戏也有互动性。在语言区,幼儿不像以往只是安静地阅读图书,而是可以参与修补图书、你做我猜、进行故事创编、表演皮影戏等活动,动静结合,又有所区分。幼儿能自主阅读、自主表演、自主学习。

(三)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满足学习的需求

在生活区,笔者投放了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材料。例如,研磨坚果,教师提供研磨机器,让幼儿自己带来一些坚果,幼儿既可以动手剥,也可以用机器研磨。幼儿在活动后记录有些坚果很难用手剥开,所以笔者再投放各种各样的工具,这样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工具来帮助自己操作,并更新之前的记录表,让他们可以记录自己使用的工具、难易程度,最后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根据幼儿的需求,笔者还提供了棉花糖机。幼儿对此都十分感兴趣,自己亲手制作,还能吃到自己做出来的棉花糖。这不仅是个很棒的体验,而且也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幼儿的活动记录中,笔者还发现他们想体验制作水果茶,所以,在讨论能提供什么活动的时候,最后决定开展“制作水果茶”的活动,他们纷纷表示很感兴趣,也很期待。之前在生活区中投放各类衣物,让幼儿折叠、整理,他们一旦完成,就觉得没意思,兴趣点也就消失了。而现在这样投放材料,幼儿明显兴趣更加浓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把活动中的困难和新想法记录下来,教师再进行整改和增添,从而使幼儿进行深入学习。

区域环境构成包含着诸多的因素,如区域的设置、空间的大小、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幼儿间的交往等,教师需要将这些进行有机的整合。不过,最基本的问题还是要读懂幼儿,站在幼儿的立场来创设环境和开展活动。

如果从幼儿的成长轨迹中发现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根据幼儿的记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支持他们的深入学习,创设的区域环境会越来越好,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环境清洁工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漫观环境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