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及安全性

2020-10-12饶建李春鸣周颖林秀欣张钦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靶区肺癌病灶

饶建 李春鸣 周颖 林秀欣 张钦华

(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 江门 529070)

肺癌是我国临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在我国肺癌中占85%,受环境因素、生活节奏加快及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Ⅲ~Ⅳ期肺癌的治疗方式以放疗联合化疗为主〔2〕。放疗是一种采用电离辐射直接对肿瘤进行杀伤的治疗方式〔3〕,放射治疗的范围必须足够大才能使肿瘤细胞包括在照射野范围内,其后果必然使肿瘤周围较多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受到了不必要的照射,增加了放疗的副反应和正常器官的放射损伤,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避免伤及重要器官,在剂量上妥协,结果是肿瘤无法完全杀灭,为转移和复发埋下隐患,调强放疗(IMRT)能够对射野内剂量进行调节,增加病灶区域的放射剂量,能够对每束射线内的子射线进行强度控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就可达到最大限度控制剂量分布,使肿瘤的控制率提高、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损伤降低的目的,联合同期化疗,效果较佳〔4〕。本研究对江门市中心医院NSCLC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发现其疗效较好,对患者放射性损伤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8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纳入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NSCLC患者〔5〕;分期均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Ⅲ期;满足放疗指征;愿意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具有放疗禁忌证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意识不清,无沟通能力者;预计生命<3个月者。对照组年龄45~72岁,平均(57.63±6.21)岁;观察组年龄46~73岁,平均(58.01±6.2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43)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34,规格20 mg/粒),剂量60 mg/m2,每周1次口服;顺铂(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372,规格50 mg/支),剂量75 mg/m2,于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3~4个周期。

对照组给予适形放疗,患者取仰卧体位,采用飞利浦大孔径CT模拟机对肿瘤部位定位,扫描上界为环状软骨上缘,下界为肺下缘。肿瘤靶区(GTV)为影像所见肿瘤组织,包括淋巴结及原发灶,外扩5~8 mm为临床靶区(CTV),再外扩5~8 mm为计划靶区(PTV)。PTV剂量为60 Gy/30次,5次/w。观察组给予IMRT,PTV剂量为54 Gy/30次,同时,肿瘤靶区直接外扩5 mm为计划肿瘤靶区(PGTV),剂量66 Gy/30次,5次/w。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目标病灶全部消失且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未出现新的病灶,持续时间>4 w为完全缓解(CR);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和减少>30%,且持续时间>4 w为部分缓解(PR);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和减少<20%,为稳定(SD);出现新病灶且目标病灶无明显减少或有所增大为病情进展(PD);临床获益率=(CR+ PR+SD)/总例数×100%。远期疗效:计算两组患者2年内生存率。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化试剂有限公司。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治疗后 KPS 评分变化:KPS评分若增加且增加幅度≥10分为生活质量改善,若减少且减少≥10分为生活质量降低,若增加或减少均<10分为生活质量稳定〔6〕。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7〕。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收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n=43〕

2.2两组2年生存状况对比 观察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26% vs 11.63%,P<0.05)。

2.3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TSGF及VEGF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SGF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肿瘤标准物对比

2.4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n(%),n=43〕

2.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放射性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n=43〕

3 讨 论

局部晚期(Ⅲ期)NSCLC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联合放疗〔8〕。化疗中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是临床治疗NSCLC效果较好的方案。放疗采用电离辐射的方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干扰,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9〕。常规放疗虽然能够提高肿瘤的杀伤率,但是对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较大,增加了放疗的副反应和正常器官的放射损伤,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2年生存率较低〔10,11〕,IMRT是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通过对射野内放射线束强度的调节,达到对肿瘤病灶的精确定位,并根据剂量设计放疗计划,增加病灶区域的放射剂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能够提高肿瘤部位的放疗剂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12,13〕,因此本研究采用IMRT联合长春瑞滨+顺铂同步化疗对晚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IMRT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放疗。其原因可能与IMRT能够对肿瘤精确定位,增加对肿瘤部位的放射剂量有关。调强放疗更适合应用与临床NSCLC的治疗,IMRT能够较少射线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少。同时,本研究由于病例选择、人力等的限制,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IMRT联合同步化疗在晚期Ⅲ期NSCLC中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更明显的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明显降低放射性损伤程度,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靶区肺癌病灶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