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2020-10-12邢颖谢立凯钟司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苯磺酸贝沙坦尿蛋白

邢颖 谢立凯 钟司宇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并发症也在逐年增加〔1〕。糖尿病肾病(DN)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微血管的改变。早期DN几乎无任何临床表现,检测尿常规中尿蛋白可能是阴性或仅有微量,易被忽略。随着病情的进展,将会出现水肿,高血压,持续性蛋白尿,从而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因此,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除尿白蛋白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指标,尿β2-微球蛋白(MG)等在早期DN诊断和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亦可作为诊断DN的指标。本研究探讨了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10例早期DN患者,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40~70岁。纳入标准:既往明确的T2DM病史,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符合早期DN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血肌酐(Scr)≥133 μmol/L;②近半年内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③4 w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者;④存在其他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0例,A组男35例,女35例;平均(62.5±10.3)岁;糖尿病病程 5~20 年,平均(8.5±3.5)年。B组男38例,女32例;平均(60.9±6.5)岁;糖尿病病程 5~20 年,平均(8.8±3.4)年;C组男33例,女37例,平均(60.6±7.5)岁;糖尿病病程 4~20 年,平均(8.6±3.7)年。3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3组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给予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应用诺和锐30控制血糖,并使其达标〔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A组接受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0.15 g/片,口服,1次/d;B组接受羟苯磺酸钙(商品名:可元,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0.5 g/片,口服,3次/d;C组接受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剂量与A,B两组相同。12 w为1个疗程,共24 w。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ACR、尿β2-MG、Scr、尿素氮(BUN)、FBG、2 h PG。观察比较3组用药后的临床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没有缓解,甚至病情加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3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ACR、尿β2-MG、Scr、BUN、FBG、2 h PG 水平比较 治疗后,3组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ACR、尿β2-M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C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2.23组治疗前后Scr、BUN、FBG、2 h PG 水平比较 治疗后,3组Scr、BUN、FBG、2 h PG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测定、ACR及β2-MG、Scr、BUN、FBG、2 h PG水平比较

3 讨 论

T2DM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为90%以上。该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常发于中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同时有些患者表现为并发症相关的临床症状。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等来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微血管和大血管两大类,其中DN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则对肾功能有很大的损害。因此DN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肾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等是DN的主要致病因素〔4〕。目前国内外专家意见较统一的方案以ACEI和(或)ARB为主治疗DN。厄贝沙坦属于ARB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和循环血压,此外也可以减少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作用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使肾脏的过度重塑得到了抑制,进而减少了尿蛋白,达到了保护肾功能的作用〔5〕。羟苯磺酸钙是一种毛细血管保护剂,能够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也可以保护肾脏的功能〔6〕。有研究指出羟苯磺酸钙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7〕。

近年来国内外对 DN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ACR是国际公认的诊断早期DN的指标。其中ACR指标是以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为基础衍生出的指标。当大量白蛋白尿或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尿量对尿白蛋白的影响可以排除〔8〕。研究表明在早期DN的发生过程中,慢性肾功能的损伤并未表现出来,虽然血清肌酐与BUN测定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但肾功能有所损伤也不能排除〔9〕。β2-MG由淋巴细胞所产生,主要通过肾小球过滤,正常情况时尿液、血浆内β2-MG的含量极少〔10〕。当肾脏发生病变时,β2-MG较早地出现在尿液和血液中,能够灵敏地反映肾脏损伤的情况。

综上,在早期DN的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羟苯磺酸钙结合的治疗方式, 可明显有效减少患者的尿蛋白,逆转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苯磺酸贝沙坦尿蛋白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