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立场,探寻教材的奥秘

2020-10-12曹江峰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苏教版小数教材

文∣曹江峰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逐步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由于数学教材呈现方式的束缚,在小学生的视野中其未免有些冰冷、乏味、不可触及,甚至有时候还“不讲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深处,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现状和最近发展区,从儿童思维的视角,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教材巧变学材,变“一掠而过”“囫囵吞枣”的接受学习,为真参与、深探究、深体验、深发展的意义学习,从而让儿童为“不讲理”的教材讲出大道理,真正成为教材的小小“代言人”。

一、现象:“一帆风顺”下的“无语”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聆听一些名家的评课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节课师生配合默契,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教材思路进行得一帆风顺,是一节难得的好课。”然而,近几年随着对自组织教材、自组织教学、自组织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按照教材思路一帆风顺的课就是好课”似乎有点站不住脚了。

【交流1】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课后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几种统计数量的方法?

生:两种,分别是“数一数”和“做记号”。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准确?

生:当然是“数一数”更好。

【交流2】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课后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凑十法”,怎么凑成十的呢?

生:拆小数,凑大数。

师:能不能拆大数,凑小数呢?

生:不能吧。因为书上就是“拆小数,凑大数”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

【交流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课后交流。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出现小数吗?

学生支支吾吾。

生:书上说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班级的大部分孩子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

二、溯源: 教材中心论惹的“祸”?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教师教学用,很多教师对教材“顶礼膜拜”,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教材一招一式地进行教学。他们认为只有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我们对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进行分析,发现并非如此。

(一)喧宾夺主

【教学片段1】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

教师出示主题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按不同标准把图中的人物分类。

师:如何准确地统计出图中学生的人数呢?

生:在图上一个一个数。(脱口而出)

师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课堂一片沉寂,无人举手。

(时间过了三四分钟)

师:其实我们用边数边做记号的方法统计人数更方便。

图1

让学生亲身体验用边数边做记号的方法统计数量的优越性并且掌握这种统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对统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数一数”水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化身”为学生,体验一下教材中静止的主题图能点燃“边数边做记号”的思维火花吗?感同身受的你们也会和学生一样可能“抱怨”,教材中的图很难数。

(二)只走一条路

【教学片段2】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

教师出示主题图,如图2所示,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帮小猴算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

学生脱口而出:9+4=13(个)。

教师追问:结合主题图你们能具体向大家展示13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教师邀请一名学生演示,学生上台从盒子外面的4个青苹果中拿1个放入盒子里正好凑满10个。

教师带领学生“顺其自然”总结出“拆小数、凑大数”的“凑十法”。

整节课教师带领学生用这种“凑十法”计算“9加几”。

图2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充分凸显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感受、总结、优化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然而本教学片段使用的教学方法犹如导航仪测算出到目的地的最短距离的“路线图”。在这样的“路线图”面前,学生的思维齐刷刷朝着“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飞奔而去。“只走一条路”虽然很快到达了预定的目的地,但是他们没有机会自己选择道路并探索,无法分享这一路走来看到的不同美景。

(三)冰山一角

【教材解读】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

寥寥数语就把素不相识的“小数”生拉硬拽到学生面前,面对突如其来的“0.5”,学生的内心会有许多疑问,“这个数”有什么含义?“0”表示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就这样顺着教材牵引,懵懂地和小数见了面,凭借教材呈现小数的冰山一角,学生对知识概念理解不够。

三、反思:儿童为什么丧失了独自探索的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的,在理性的、封闭的、静态的教材面前,在“教材中心论”强势占据话语权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独立探索的过程被缩减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变“教材中心论”为“儿童中心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情感的体验,我们需要在读懂儿童思维、尊重儿童思维、顺应儿童思维、提升儿童思维的基础上,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努力让“教材”变“学材”,让学生在教材面前有兴趣探索,知识学透彻,让学习真的发生。

四、实践:童向思维,让儿童为教材代言

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曾感慨:“要让基础有灵性。”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气质,而数学的核心气质是思维。教师需要读懂、尊重、顺应儿童思维,合理开发教材,探究如何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材的代言人。

(一)化静为动,点燃儿童思维火花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操作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思维特征,把教材中静止、凝固的知识成果转化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片段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A

B

C

教师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分割成3幅,如图3中的A、B、C所示,依次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一遍,然后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同时分类。

生1:太快了,根本数不过来。

生2:数着数着就乱了。

师:为什么数着数着就乱了?

生:因为每幅图中出现不同类型的人,数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分类。

师:看来用数一数的方法是不行了。有没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不混乱呢?请同学们尝试尝试。

教师再次滚动播放一次被分割的3幅图。

生3:可以在数的时候用做记号的方法来数一数。

生4:是的,可以数一个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乱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中的统计往往都是动态的。教师结合现实,顺应儿童的思维,将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分割,化整为零,化静为动,“做记号”的方法从儿童内心呼之欲出,感受其方便、准确的优越性,及时点燃儿童的思维火花。

(二)添砖加瓦,发散儿童思维

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教育智慧,要对教材进行“添砖加瓦”式的重组和整合,使之更贴近儿童的思维,让儿童的思维更流畅、维度更宽广。

【教学片段4】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

教师对教材图进行了稍微地改动,把原来单独放在桌子上的4个苹果也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如图4所示。

图4

当学生列出算式“9+4=13”后,教师为了让学生经历“凑十法”的形成过程,增加一个讲道理的环节,进行图5中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动手,然后邀请学生上台来演示。

图5

此外,关于“凑十法”学生还提出了各种思考,如图6所示。

根据学生对“凑十法”各种形散而神聚的多元表征,两种顺应儿童思维的“凑十法”呼之欲出,如图7所示。

图6

图7

接下来,教师对教材稍微进行重组,把练习中的小猴子搬箱子的题目提到了前面。教师出示图8。计算9+2,学生根据上一活动中的经验,两种“凑十法”呼之欲出。

图8

教师顺应儿童的思维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猴,搬几块正方体凑成10块比较方便呢?顺势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体验方法,优化算法。

教师对教学增加了“一个盒子”和“我会讲道理”的环节,看似简单,实则为儿童思维通向知识点添砖加瓦,其中蕴含多种“凑十法”的模型,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上探索出一条通往知识点的蹊径,感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对比优化方法,变线性的教材为网状的立体书,发散儿童思维。

(三)深入浅出,打通儿童思维壁垒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单元的第一课承担着此单元内容“支点”的作用。无论课程教学怎么改革,数学教育都要牢牢抓住数学本质。支点知识尤要在此聚焦,驻足、体验、感悟,弄清为什么需要它、它是什么、它会向哪发展。

【教学片段5】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

教师给学生进行计数器(如图9所示)演示:百位上退1到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退1到个位上是多少,引导学生学会用小数记录。

师:如果小棒的根数连1根都不到,又想用数记录,记录在哪呢?

生:记录在个位的右面。(指着计数器)

图9

师:可个位的右边已经没位置啦!

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再接一个计数器。

师:那把这个“1”退下来后,要几等分呢?为什么?

生:一定是十等分,计数器前面的数位都是退一当十的。

教师进行计数器演示,用数记录。

师:个位上是1,个位上右边一位也是1,如图10所示,所以计数器上的珠子可以表示成11吗?

生:不行,两个1之间要隔开。

这时,教师提出小数点的概念。

图10

从儿童的思维出发,向教材的思路逼近,向核心素养前行。站在儿童的立场,读懂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思维、顺应儿童的思维、提升儿童的思维,让儿童为奥妙的数学“代言”。

猜你喜欢

苏教版小数教材
小数加减“四不忘”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