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府服饰文化艺术的特征与其发展

2020-10-09黄诗婷

艺术大观 2020年19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多元性

黄诗婷

摘 要:广府服饰特色的形成,与广府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服饰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广府服饰文化基础起点出发,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及影响,并总结其在逐渐发展中形成的自身风格特点和广府服饰文化的多元性。

关键词:岭南文化;广府服饰;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9-0-02

一、广府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

岭南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开发较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较晚。广府服饰文化从先秦到清末,在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浪潮中,是不断与时代环境相发展适应,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

在岭南文化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创造出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福佬文化。这三大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特质和风格,但总的来说,适应自然环境这一基本要求是广府服饰文化形成的一个原因。这三种文化是特定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并无优劣之分,都有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具体来说,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的广府民系文化特征,既有古南越的遗传,又受到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的影响,更受中原汉文化的哺育,对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和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1]

二、广府服饰文化的特征

汲取其他民族地域服饰文化精华,以中原汉服饰为主体,经过长期整合的广府服饰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结合,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服饰文化在不断地对外传播中,对中华服饰文化的弘扬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广府地区面积广大,多种地形分布,能利用和选择的的自然资源也比较多,因而广府地区服饰的原料品种丰富,广泛上使用的原料多为棉、麻、蕉、竹、葛、蚕丝等。同时,为了适应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轻、薄”为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色,广府服饰形态也多为衣裤、衣裙等形制,尺寸变化多样。明清时,珠江三角洲基塘地区居民喜穿质地轻 薄、色深耐脏、耐水,且不沾肌肤的广东特色布料薯莨布。[2]

广府系主要处于珠江流域,以珠江三角洲为重要聚居地。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以开垦的沙田、滩地有很多,有利于南迁汉族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汉服饰文化。唐代以后,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来自异国他乡的服饰文化也更多地移入岭南地区。唐宋时代广州城里设有专门的外国人居住区,他们身穿奇装异服,往来于各交通大道中,为岭南一道特有服饰风景线。显然外来文化的侵入也对广府服饰文化多元性特征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3]

麻织成布质轻、不粘身、透气,为上好衣料。清代岭南乡村不少农民自己种麻 用土布机织成麻布造衣。广府地区的麻包衫名声并不大,主要流传于三水、四会、高要等县市农村,其小以子水为最。因为三水市盛产黄麻,年产量大,三水市的人利用这些廉价物美的麻袋材料,就地取材做成了麻包衫,(见图1)成为流行一时的劳动服。

麻包衫以另式对襟唐装衫为基本型,无领,左右两下袋,无盖,只有上装,没有下装,男女同一款式,多于田间劳动时穿着:这种衣衫优点很多,冬天可御寒,夏天又通透、吸汗、易洗、易干,耐磨、耐脏,价钱又便宜,所以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自清末民初到开放改革之前,行走在这一带田野上,到处可以见到穿着麻包衫、戴着布边凉帽的农民,不分男女,不加雕饰,自然朴素而逗人喜爱。[4]

到辛亥革命以后,广府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及交通线沿线城镇地区,尤其是广州、佛山等,最早受到服饰变革的影响,传统服饰的地位动摇,西方服饰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中去,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中西服饰汲取积极的元素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山装。(见图2)到了改革开放之时,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服饰也领岭南乃至全国潮流,服饰景观焕然一新,举世瞩目。总之,广府地区的服饰以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突出特征,在服饰文化上得到充分表现,是服饰文化多元性的一个聚集区。

相对于生产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对福佬人服饰呈现出复杂、华丽、精细等特征的影响;交通闭塞,远离中原和岭南文化中心对客家传统服饰变化小,经济实用,简洁朴实特征的影响;岭南服饰文化既开放又保守,由于广府民系服饰所处区域优势,受港澳流行信息及港口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更加时代化的多元审美特征。多种风格并存同时又保留了自身文化服饰的特征,兼收并蓄有着极强的包容性。[5]

三、广府服饰文化的发展形成的因素

(一)岭南地域特征

广府系主要处于珠江流域,以珠江三角洲为重要聚居地。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以开垦的沙田、滩地有很多,有利于南迁汉族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汉服饰文化。唐代以后,岭南地区的外来服饰文化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更多地移入进来。专门供给外国人居住的蕃坊区在唐宋时期的广州城里就有设立,这些来自中亚、西亚的阿拉伯商人大批聚集在此。他们身穿奇装异服,往来于各交通大道之中,为岭南一道特有服饰风景线。外来文化的侵入也对广府服饰文化多元性特征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6]

(二)岭南自然地理环境

岭南地区早期长期与北方富饶发达之地相分隔,经济技术发展滞后,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机会致使文化发展缓慢,加上其地理位置之偏远,环境之险恶,自唐宋以来,一直为朝廷官员的流放之地。较少过度开发与人为破坏,加之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湿热多雨的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使得植被生长获得了便利的生长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纤维丰富的植被是服饰材料的主要来源,这都是通过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环境与复杂的地形造就而成,因此广府地区服饰原料多种多样。[7]

人们接触服装首先考虑的是这件衣服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面料质地怎样,功能性如何。服饰原材料的分布使得服装文化的展开表现出地域性的差别,这些早期的地域性差别都是可以通过纺织品的使用材料看出来。特别是气候的变化这一自然客观因素,在客观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也刺激了人们对服饰的需求量,为人们制作服饰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的可能性。人类通过适应环境到改造自然环境的行动,征服自然,最终使得服饰的产生。这些都是人类在主观愿望上再加上客观的条件演绎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服装世界。也就是说,对服饰的形态特征直接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于服饰所用的原材料的区域性。[8]

四、结束语

岭南地区处于边缘化,远离政治中心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会适应自然环境这一个基本要求是岭南服饰文化的重点,而多次移民高潮和多元民族分布格局,也是造成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的一个根本原因。岭南服饰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透过对广府服饰文化的发展研究,可以从中了解到岭南服饰文化的特征。在现今我们要保留中华文化多样性、弘扬和继承传统的文化遗产,我们对岭南服饰传统文化可以加大探讨力度,让岭南文化中广府服饰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现代的设计中充分地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韩强.广府海洋文化撮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05):1-5+25.

[2]许桂香.司徒尚纪.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服饰文化探微[J].岭南文史,2009(06):44-45.

[3]张述林,罗世伟.试论服装地理的主要研究领域[J].人文地理,1995(03):25-32.

[4]高万芬.服饰演变的历史地理学思考:以清代民国时期广东服饰为例[D].暨南大学,2010.

[5]陈娟.服饰与自然环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1):109-113.

[6]司徒尚纪.珠江传[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黄嘉蕃.北海的疍家风俗[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0.

[8]陈金怡.广东汉族民间服饰探析[J].丝绸,2009(09):49-51.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多元性
基于项目的“岭南文化研学行”特色课程开发与设计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软法的多元性思考
贝多芬作品风格形成及分析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