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

2020-10-09朱慧敏

艺术大观 2020年19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朱慧敏

摘 要: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歌唱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声乐演唱质量和演唱水平,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着声乐演唱的效果,所以,高校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进行相关探索,提出了正视歌唱中的紧张心理、加强舞蹈实践等相关的策略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9-0-02

声乐是一门展现歌唱技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固然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演唱技巧的培养,但同时声乐也是一门表演艺术,高超、娴熟的演唱技巧在舞台的发挥和呈现需要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供重要支撑,加强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也应该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有助于声乐演唱者真实演唱能力和演唱水平的充分发挥,能够进一步完善声乐舞台表演,进而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声乐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声乐教学的心理规律,运用多元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在确保声乐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1]

一、正视歌唱中的紧张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紧张是人类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如愤怒、恐惧、快乐等一样都是人类的原始心理,也可称之为恐惧心理。对于声乐来说,所谓“怯场”“怯台”,主要是指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在上临场时产生的害怕、不自信以及在登上舞台之后产生的焦虑等心理波动,打乱了其在长期声乐练习中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式的歌唱语言。出现“怯场”“怯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演场地、表演舞台以及观众等歌唱环境的改变,使得演唱者的心理产生了波动,造成其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完美运用演唱技巧、难以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演唱水平对歌曲进行完美演绎,演唱效果自然也不甚理想。

“怯场”“怯台”都是恐惧心理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紧张心理的一种表现,那么在声乐演唱中怎样摆脱紧张心理造成的“怯场”“怯台”的问题,如何使紧张心理不对歌唱造成消极影响而是使其转化为积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要提高对于紧张心理的认识,紧张是所有声乐演唱者在临场或者舞台表演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甚至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家在临场或者舞台表演过程中也会感到一些紧张与不安,适度的紧张往往可以提高歌唱的注意力,甚至是超常发挥。而过于紧张则会引起比较大的心理波动,进而会严重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导致破音、跑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声乐演唱中的紧张心理有正确的认识,重视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舞台表演能力和水平。[2]

二、加强舞台实践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加强舞台实践是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将舞台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作为学生声乐学习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登上舞台之前稳定情绪,寻找自己在日常声乐演唱技巧练习中的感觉,可以在心里对所要演唱的歌曲进行默唱,以缓解自身的紧张心理,为登台之后自然顺畅的演唱奠定基础,尽可能地规避舞台表演过程中因内心过于紧张而出现僵化、呆滞的现象。

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同受众“见面”才能使其感受到声乐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在,与受众的“见面”过程也是舞台实践的过程,在高校聲乐教学中,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举办文艺晚会或者小型演唱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和实践机会,使其通过舞台实践锻炼自身的声乐演唱技能,同时通过体会和感受舞台培养自身的歌唱心理。在舞台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声乐演唱方面,不能过于关注舞台下方的观众,更不能将其作为考核者或者检查者,而加重自身的思想负担。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观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使其保持轻松、快乐的情绪,进而在声乐演唱中正确运用演唱技巧用歌声倾诉情感,展现声乐艺术的魅力。[3]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高度发展阶段,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创设模拟舞台来强化学生的声乐演唱实践锻炼。例如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登上舞台之后面对成千上万观众的场景,以及该怎样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习唱会,要求全班学生积极参加并互相观摩和点评。将教室小小的讲台作为演唱舞台,上“舞台”演唱的学生面对坐在下面的教师和同学自然而然的会有一种心理压力,教师在此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使其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声乐演唱之中。避免演唱过程中因为过于紧张而出现的失声、忘词、跑调等现象,从而通过舞台实践培养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使其可以在声乐演唱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

另外,声乐比赛作为一种展示歌唱技能和水平的活动,也是舞台实践的重要形式,通过比赛不但可以使课堂知识得到拓展和运用,还能够促进对于学生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声乐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场特殊的“实战”演习,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观众主要是由专家、评委等组成,是寻找其歌唱缺陷、发现其优点、比较“挑剔”的听者,声乐比赛的特殊性对于参赛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声乐比赛,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

三、重视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声乐演唱是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造,这一创造过程非常复杂,对于演唱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基本功,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是简单地运用发生技巧使曲谱声音化,而是在对声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加工和创造,用自己独具特色的声音塑造抽象化的音乐艺术形象。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有效载体,在声乐学习中至关重要,其不但可以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提供思路和方向,还能够为学生正确的运用演唱技巧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声乐演唱中可以正确演唱、科学发声,逐渐树立歌唱的自信。

四、注重学生个性表现的训练

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演唱者可以用不同的构思呈现出不同的演唱效果,因为演唱者在文化素养、艺术修养、演唱风格以及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首声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诠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艺术而言,永远提倡个性的表现,声乐艺术也是如此,个性化发展也是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追求的,声乐艺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个性表现中逐渐实现的。在声乐学习中,学生的独特嗓音也是其个性的外在表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注重对其个性化表现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声乐的兴趣,激发其自我表现的积极性。由于声乐演唱是一种自我表现形式,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演唱者合理调整心理状态,在演唱处于兴奋或者愉悦的状态时,其嗓音功能会充分地发挥和展现出来,能够更加完美的诠释声乐作品内涵,同时个性化的声乐演唱也更具有艺术表现力。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此应该有较为深入的认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注重对于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训练,进而培养其个性化的演唱风格,使其声乐演唱独具特色,从而提升其声乐舞台表演的自信心。

五、加强临场训练

由于“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仍然占据着主流,学习空间较窄,听众也只能是自己的教师,其與正常的声乐演唱在场所空间、听众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存在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学生在声乐演唱表演时的“怯场”“怯台”现象的出现,影响整体演唱效果。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加强临场训练有利于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礼堂舞台、操场主席台等地方亲临其境的感受舞台空间、氛围等,进而培养其心理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阿瑶.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调控与培养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05):129-130.

[2]刘志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调控与培养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2):13+15.

[3]雷亚林.声乐教学中的歌唱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探讨[J].中国文艺家,2018(07):198-199.

[4]白鸽.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J].大众文艺,2016(04):228+260.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