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精神病患者》的“钥匙”解析

2020-10-09于璐璇刘洁

戏剧之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观众希区柯克悬念

于璐璇 刘洁

【摘 要】经典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中往往隐藏着一些玄机,希区柯克在电影《精神病患者》中设置的“钥匙”开创了一代叙事手法的新篇章,这种创新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悬念和冲突,也将电影艺术提升到了更高的阶段。

【关键词】希区柯克;“钥”匙;观众;悬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148-02

一、电影《精神病患者》中“钥匙”的设置及作用

希区柯克是惊悚电影大师,他的《精神病患者》是其电影中最有名的一部,同时也是最恐怖的一部。希区柯克的拍摄手法最为经典的就是他独具匠心地在电影中设置“钥匙”。这里的“钥匙”不是传统意义上用来开门的钥匙,而是在每段情节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人或者事物。那么这个“钥匙”到底是起什么作用呢?

(一)四万美元现金

当老板在大家面前,挥舞着他的四万美元现金,刺激了每一个人的心。Marion(因译法不同,后文统一称玛丽恩)忍不住把钱紧紧攥了一会,然后玛丽恩用洁净的信封把钱包裹起来,随后放进了皮包里。这时钱便成了一把“钥匙”。它的第一个作用是成功开启了后面的剧情——玛丽恩携巨款潜逃。

玛丽恩在收拾行李的过程中始终是焦躁不安的,摄影机随着玛丽恩的目光给了这些钱三次特写,通过这三次特写,作为“钥匙”发挥了第二重作用:制造紧张与不安的氛围,让观众开始兴奋起来,从而更加好奇后面的剧情。

在路途上被警察尾随后,惴惴不安的玛丽恩终于找到了休息的旅馆,她还是觉得钱放在哪里都不合适,于是又用刚刚买来的报纸包裹了钱。其实把钱从信封拿出来又换成报纸包装,从物理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这个动作却也恰恰再次强调了这笔钱,因为观众刚刚从被警察的追问中镇定下来,导演要用这把“钥匙”再一次唤起观众视觉上的兴奋,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同情起玛丽恩来。在电影的初期,导演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观众认同玛丽恩,虽然人物道德是存在问题的。

(二)诺曼

在玛丽恩和诺曼边吃饭边交谈的时候,天平逐渐向诺曼的过往经历倾斜,观众开始逐渐忘记刚刚的“钥匙”——那笔钱,而是慢慢对诺曼产生了好奇。玛丽恩站起来说她决定回去,在玛丽恩离开房间以后,镜头竟然没有跟着她出去,而是停留在了诺曼的脸上,此时“钥匙”被希区柯克巧妙地偷换了。

当诺曼挪开挂在墙上的那幅《苏珊娜和长老们》的画时,观众被更加具有冲擊力的剧情所震撼,诺曼俨然成了新的“钥匙”。随着诺曼的视角,观众也成了偷窥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着剧情的发展。“钥匙”的切换代表了剧情迈进了另一个阶段,前半段的故事仅仅是为了引申到新的故事里去,这种切换不但没有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反倒干净利落地给了观影者一个惊喜。

显然,诺曼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是电影的圆心,此时导演需要观众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诺曼身上,这样才能让观众既担心又质疑。

(三)母亲

在未婚夫和姐姐一同追查玛丽恩下落的时候,剧情出现了惊人的反转——诺曼的母亲竟然已经去世了很多年!那浴室里杀死玛丽恩的又是谁呢?在这个时候母亲又成了第三把“钥匙”。观众于是又开始纠结于母亲这个角色是否真的还活着?这个转折和之前的剧情没有什么联系,似乎开始了一部新的电影。在这段情节中,导演使用了麦格芬手法,捏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却是整部电影最让人聚焦的线索。这时“钥匙”的作用就是在揭开真相之前,让观众内心形成两种猜测,并且对两者的笃定程度各占一半,从而更加无法坚定自己的判断。

二、“钥匙”的意义

希区柯克通过不断设置“钥匙”,丢弃旧的“钥匙”换上新的“钥匙”,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观众主动跟着剧情走,自己化为一个窥探者和调查者沉浸在他构想的世界之中。每一个新的“钥匙”的产生都代表着一个新的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故事起伏让人焦躁不安。

封闭性的叙事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大刀阔斧地展开故事情节才更能直接解决问题。希区柯克总是以观众意想不到的坦诚度和透明度,阐述他的作品和生活的线索。

(一)“钥匙”成为象征

“钥匙”隐喻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或寓意,例如电影《天浴》中作为“钥匙”的红色丝巾代表了女主角的童贞;少女姣好的胴体;对性欲的邀请;丑恶的交易性行为;以及文秀的血的祭礼。再如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中作为“钥匙”的门相当于一种抽象的约束,并非一个出口,而是一种形式,不断记录着我们从一种束缚中跨入另一种束缚中的过程。

而在《精神病患者》中,“钥匙”作为四万美元现金,曾经代表着诱惑,顺利地引出了玛丽恩偷走钱款的动作;作为诺曼,代表着深受阴性产物带来的“阉割恐惧”之害的受害者,观众能够看出他阳光温暖的外表之下,隐藏着某种隐忍、叛逆和略带变态的性格;作为母亲,代表着在当时的美国,由男性作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女性主义的崛起。这解释了为什么诺曼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因为女性做了违背道德的事,侵犯了父权,在这种恐慌之下,诺曼不得不将其杀死以来维护父亲,并消除自己的恐惧。作为电影中的象征,“钥匙”充分展现了人性。

当“钥匙”成为象征时,它的作用是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某种现象,更好地交代电影所处的时代背景,观众也更容易理解剧中角色们做的每一个决定。作为每个悬疑点的“钥匙”都是用来故意让观众的眼球死死盯住,并且在其间不断创造新的波浪。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引起观众的共鸣才会让观众有代入感,同情他们的遭遇,也会对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充满期待。

(二)“钥匙”分割电影

如何在两个小时内让电影情节在适当的时间发生转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钥匙”。如果把希区柯克设置的三段故事拆分开来,使用普通的叙事手法,情节之间是不会流畅地衔接的。所以导演索性就以一个个“钥匙”作为每段情节的主题来展开,就像一个大电影中包含了三个小电影,但这些小电影之间又是顺接关系。观众在观影时,可以真切地感觉到这种分段式的变化,也会欣然接受这种变化。所以说,希区柯克是一位将剧本、镜头运动、视觉形象、场景和表演融会贯通的大师。

把电影进行分割是一种大胆的操作,希区柯克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电影中导演就是上帝,他无情地操纵着手中的刀,任性地把蛋糕切成独特的形状。第一段分割是引起整个故事的锚点,如果不是这四万美元现金,也不会让玛丽恩起了携款潜逃的心。诺曼的出现将电影分割成新的一段,这里的主角也有了新的人选,这一段才是电影的主体部分。第三段分割并不是玛丽恩在浴室被刺杀的时候,而是观众得到线索——母亲已经去世,从意义上来说,这一段的分割是对前两段的观众的猜测进行否定,或重新归位。当我们从分割“钥匙”的角度理解电影时,就更能顺理成章地跟随电影发展,跟着情节的推进一起破案。

(三)“钥匙”引发悬念

整部电影充斥着一个又一个悬念,在最开始,作为“钥匙”引发的第一个悬念就是这四万美元现金将何去何从,玛丽恩是否会将其带走,在逃跑的过程中玛丽恩是否会被警察抓住,在路上又会有哪些突然的变故?紧接着第二段悬念是在诺曼出场后,这个看上去温暖可爱的年轻男孩,为什么守着一个鲜有人光顾的只有十二间空屋的旅馆?他的特殊爱好也让人觉得有一丝神秘和奇怪,他的猫头鹰标本就像他本人一样在夜间俯瞰着这间旅馆,他将会和玛丽恩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第三把“钥匙”引发的悬念就是诺曼的母亲之谜,她为什么不让儿子与其他女人来往,为什么她如此暴躁。这个女人在电影中似乎从没出现过,但是她却能够杀死玛丽恩,在外人追查真相的时候,却得知这个女人早就不在了,这又让电影蒙上了一层更加惊悚神秘的迷雾。

《精神病患者》最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究竟谁是杀人者的悬念。当玛丽恩被杀以后,剧中所有的信息都在指向母亲这把“钥匙”,角色也都依从着这个信息顺势探索,但故事却在不停地暗示,根本不存在母亲这么一个人。在警长和他的太太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诺曼的母亲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的时候,镜头里的诺曼却依然可以听到母亲的声音,甚至让观众看到诺曼抱着母亲躲进地下室。观众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又对警长的话不得不信。在这种时刻,正反两种冲突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三、结语

在电影中使用“钥匙”能够迅速集中观影者的注意力,让人们跟着导演的节奏沉浸在影片之中,同时它也是一个“信物”,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总是被偷换的“钥匙”,却让剧情衔接得恰到好处,仿佛在讲述一个个新的故事,但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钥匙”作为象征,使电影有了明确的视觉刺激点,让观众难以抽离。作为分割电影的工具,“钥匙”掌握着控制节奏的主动权,让电影的所有精彩镜头和剧情走向都紧紧扣在最令观众紧张的点上。“钥匙”作为引发悬念的工具,可以说是在整部电影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故事中每一个人物做的每一件事,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符合逻辑和不合理性,可在电影的行进过程中,观众很难察觉出来,但又能感觉到哪里不对劲,这就是悬念引发的观影者自身的矛盾。

所以说“钥匙”的设置对于电影来说意义重大。希区柯克的拍摄技巧让许多后人或模仿或致敬,但其独具匠心的创新思维更值得后辈们学习与研究。

參考文献:

[1][美]大卫·斯特里特.希区柯克的电影[M].李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5-124.

[2]史文杰.浅析希区柯克电影情节中的悬念机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4):109-110.

[3]聂欣如.电影悬念的产生——以影片<精神病患者>和<化装杀人>为例[J].世界电影,2004,(05):22-40.

[4]万霁萱.分析电影<精神病患者>人物与情节塑造[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173+178.

[5]安桃.一部刺激心理的伟大电影——浅析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惊魂记>[J].视听,2017,(05):201-202.

猜你喜欢

观众希区柯克悬念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