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与“创新”

2020-10-09马安平

戏剧之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新时期

马安平

【摘 要】豫剧历经风雨沧桑而绵延至今生生不息的根源,体现出的正是中国戏曲乃至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强大生命力。只有筑牢文化根基,对豫剧文化基因进行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豫剧艺术本体发展,并彰显该剧种特色与韵律以及个性,在有基因、有根基的文化回望与坚守中,才能够体现戏曲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豫剧现代戏;豫剧文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033-02

“豫剧现代戏伴随着民族运动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曲改革中成熟,随着新中国的前进而发展,是20世纪在豫剧领域,也是整个戏曲领域发生的最令人注目的现象之一。”[1]豫剧现代戏民国时期已有之,在新中国成立后焕发光芒。当今,豫剧现代戏以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深入到百姓大众的精神生活中,而具有悠久历史的豫剧艺术,也只有筑牢文化根基,对豫剧文化基因进行与时俱进的创造改良,在有基因、有根基的文化回望与坚守中,才能够体现戏曲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涵与意义。

一、新时期豫剧现代戏的创作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豫剧现代戏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紧扣时代脉搏,勤奋耕耘,以表现当代生活为己任,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旧的“河南梆子”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个新的豫剧艺术流派,为豫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先后排演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焦裕禄》《倔公公与犟媳妇》《儿大不由爹》《红果红了》《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二百多个表现新时代、新人物、新形象的现代豫剧剧目。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豫剧现代戏越来越强调全方位、宽领悟,既做到“守正”,加固戏曲本体美学传统,遵循豫剧艺术特点,又做到“创新”,全新的艺术品格,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紧跟时代主旋律。如,豫剧现代戏《重渡沟》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河南豫剧院三团排演。反映扶贫主题的豫剧现代戏有《大村官》《太行新愚公》《梨花开了》《春风化雨》《老村里的新故事》《扶贫天使》《父亲》《柳月湾》等;反映打黑除恶的豫剧现代戏有《寻亲路》等;反映红色革命主题的豫剧现代戏有《铡刀下的红梅》《沂蒙山嫂》等。此外还有大型廉政豫剧《使命》《天职》,以南水北调移民搬迁为题材的《南水迢迢》,以河南淇县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为原型创作的现代豫剧《头雁归来》,等等。这些豫剧现代戏在选材及舞台艺术表现上丰富多样,既继承了豫剧的优良传统,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审美心理,深得观众喜爱。

二、新时期豫剧现代戏的拓展创新

“现代戏的现代性,既包含内容的现代性,又包含形式的现代性。新时期以来,戏剧舞台一个重要的突破是打破既定框范,进行多元手法的尝试。”[2]

(一)表现现代生活题材,人物形象生活化

豫剧现代戏以舞台美术、人物刻画的时代性,深入生活,体现了现代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意识,拉近了现代人的心理距离,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愉悦。

如《红果红了》的舞美设计用玻璃造型表现果林的郁郁葱葱,用变幻的光色展现果实的丰硕;《朝阳沟》里栓宝教银环锄地“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幽默风趣的生活语言等,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有利于观众深刻体会剧情及人物表达。

(二)深化当代意识,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精神

豫剧现代戏以其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心灵体验、鲜活的人物形象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巨大的影响力。以《焦裕禄》为例,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大量运用了戏曲传统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戏曲高难度的程式化动作,深化了县委书记焦裕禄一心为党为民的光辉形象,凸显了时代精神。正是《焦裕禄》这种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让豫剧现代戏的旗帜在神州大地上永远飘扬。类似题材如《村官李天成》《重渡沟》等,在选材和主题提炼上更加多样化,塑造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也更加多样化,强化了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

较之以往的豫剧现代戏的创作,如今的豫剧现代戏比较注意突破传统的“理想人物模式”,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另一方面来看,新时期豫剧现代戏创作既有成就也有缺憾。所谓成就,在于这些剧目的文学品位得到了提升,如题材选取和主题提炼更加多样化、塑造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也更加多样化。

(三)豫剧现代戏的现代性

第一,“现代性”是豫剧现代戏呈现的首要要求。豫剧现代戏在经历了迅速发展和变革历程后,对自身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界定,在唱腔上大胆创新,将豫剧各流派唱腔融为一体,表演风格上不拘一格,大胆吸收,极大地丰富了豫剧唱腔的表现力,在把握戏曲美学原则基础上,扩大了豫剧的创造力,增强了生活的感染力。

第二,吸收了民间音乐、舞蹈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其展现在豫剧舞台上,给观众带来鲜明亲切的现代感和地域感。

第三,平民化的戏曲手段与现代生活感受的最佳融合。豫剧的创作者和观众都是平民百姓,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情感纠葛、精神诉求等都是豫剧现代戏的创作动力,平民化戏曲手段的运用迎合了老百姓的喜好,从而达到戏曲手段与现代生活感受的最佳融合。例如《朝阳沟》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平民百姓的现代生活,在个性鲜明的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全剧语言富有个性,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至今《朝阳沟》仍具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第四,“现代性”的布局别具一格。古老的豫剧既容纳了与自身不易协调的现代生活内容,又蕴含了特有的诗性之美与歌舞之长,豫剧现代戏在表现现代题材时,要开拓出一种新的可能,甚至会促进剧种新风格、新样态的产生。

三、“守正”与“创新”昭示的豫剧文化品格

豫剧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它不媚俗、不迎合,而是以创新、发展、前行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豫剧现代戏正是彰显了中原人民对戏曲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正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到方方面面,深入到中华民族当代戏曲文化精神生活之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以及文明素养。

豫剧现代戏的“守正”和“创新”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守正”是从豫剧几百年文化底蕴中淬炼经典,去糟存精、去伪存真,注重豫剧艺术本体发展,并彰显该剧种特色与韵律以及个性。“创新”是豫剧现代戏的创作者们饱含对戏曲创作发展的热情,出于对传统艺术深深的爱,给古老艺术输送新的营养,培育出新的“枝叶”,让艺术之树开出新花,树根扎得更深更牢。

只有创新,才能“推陈出新”,这样的“新”要在符合戏曲艺術规律的基础上继承优秀的戏曲独特性,尊重戏曲艺术的特征与特点,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点和长处,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戏曲表现手段,用开放性、多样性和艺术性促进豫剧现代戏正常健康发展,在更高意义上发展我们的传统艺术。正如著名导演张曼君所述的“退一进二”戏曲观:“退一步就是回归戏曲本体的思维形态,进两步就是跟进现代观念,跟进传统而创新。”[3]被誉为“豫剧现代戏之父”的杨兰春曾说:“艺术生命在于革新。”他认为,要通过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使戏曲和时代接轨,与新时代观众同呼吸共命运,给戏曲增添新的生命力。

正是由于豫剧现代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既传承了豫剧优秀文化内涵,又符合时代特色,并融入现实生活,才使得豫剧文化品格以全新的面貌彰显文化历史使命。以豫剧《重渡沟》为例,该剧创作历时5年,剧本修改了三十多次,演出大修改6版,共演出八十多场。这种不急功近利的创作真正体现了创作者们对生活的尊重,对先进人物的敬佩和挚爱,这部剧也充分彰显了豫剧善于继承、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文化品格。

四、结语

豫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喜爱豫剧艺术的人。豫剧现代戏是中国现代戏创作的一面旗帜,经过无数戏曲创作者和表演艺术家的精心创作而走到今天,它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是吸收与创新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格的独立艺术。

豫剧现代戏作品具有强烈的认真倾听时代呼声、及时回应人民期待的文化担当意识,解答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样,在豫剧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紧紧把握豫剧的根和魂,既要“守正”,更要“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使其永远保持活力。豫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来保持生命力,所有这些对戏曲的自信,都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中华民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中华民族当代戏曲文化精神生活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文明修养。

时代赋予豫剧浓厚的社会背景,为豫剧鲜活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现实素材,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豫剧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追求现代化和戏曲的有效融合,探索豫剧现代戏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以更加灵活的艺术形式展现社会现实生活,将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条件充分运用到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必然会使豫剧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长青。

参考文献:

[1]谭静波.豫剧文化概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86.

[2]谭静波.让生活的主旋律永放光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豫剧现代戏舞台样式的历史演进[J].中国戏剧,2019,(08).

[3]张曼君.“退一进二”与“三民主义”——我的戏曲创作及戏曲观[J].戏曲艺术,2017,(02).

猜你喜欢

新时期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