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术理胃饮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020-10-09范明明张湘龙张嘉裕王海强王顺

中医药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胃肠道

范明明,张湘龙, 张嘉裕,王海强,王顺*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功能障碍,易引发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不良表现,且常合并神经系统改变,不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1-2]。传统的中医观点认为FD可能因劳倦、精神、饮食等因素不当而引发,病变可侵袭肝脏,引发肝郁脾虚型改变,目前治疗大法聚焦于益气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因有着功能性疾病病程的特点,长期患病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滋生,也有报道证实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化制之一[3-4]。本病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胃肠道动力不足,影响胃液的调控系统[5-6],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同样会加重临床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手段及疗效及其有限,需要寻求更精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7-8],这些就成为了许多国内外医疗工作者对F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越来越关注,本文旨在总结论述柴术理胃饮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临床研究[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消化科住院部收治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3~64岁,平均(48.28±1.06)岁;病程6~12个月,平均(9.22±0.12)个月。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5~63岁,平均(48.26±1.08)岁;病程7~11个月,平均(9.26±0.11)个月。两组患者研究前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备案。

1.2 纳入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10],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11];②患者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治疗前6个月内未使用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④常规使用莫沙必利、吗丁啉等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不理想者。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酗酒史或药物滥用史;②具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者;③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精神障碍者;④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

1.4 方法

观察组:研究组患者给予柴术理胃饮,整方为柴胡15 g,白术15 g,党参20 g,枳实10 g,白芍15 g,陈皮10 g,姜半夏10 g,丹参10 g,砂仁10 g,炙甘草10 g,煎煮,早晚餐后30 min温服,2次/日,1剂/日,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剂量:10 mg/次,3次/日,于餐前15~30 min服用。指标观测时间点: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第二周时做量表测评,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1次。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方法

(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疗效指数高于90%为治愈,疗效指数处于70%~89%为显效,疗效指数处于30%~69%为有效,疗效指数低于29%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12]。

(2)两组中、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依据胃脘胀满、两胁胀满等评分;西医症状依据餐后饱胀、早饱感、腹痛腹胀对生活的影响严重程度评分。

(3)情绪心理评分: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况,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状况[13]。

(4)生活质量评价:依据健康问卷(SF-36)进行评分[14]。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6.32%)明显优于对照组(82.13%)。两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例)

2.2 两组症状积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西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焦虑、抑郁状况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焦虑、抑郁状况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焦虑、抑郁状况的比较(分,

2.4 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分,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由胃动力不足引发,其病程较长、症状迁延难愈,对于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大[15]。本病的辨证分型标准至今还尚未统一,通过临床实践经验以肝郁脾虚型FD多见[16-17]。本次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柴术理胃饮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3.1 方药及方解

柴术理胃饮,主治肝郁脾虚证,主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之功效。整方组成为柴胡、白术、党参、枳实、白芍、陈皮、姜半夏、丹参、砂仁、炙甘草。

方解:柴术理胃饮为柴胡疏肝散、小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三方加减而成。

方中以柴胡、白术为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调达肝气而疏郁结,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擅补气健脾,可助脾运化,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党参味甘,性平,擅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与白术相伍,健补脾胃之气,兼助运化,主治脾胃气虚之症;枳实、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以疏肝理脾;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且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俱为臣药。半夏、砂仁和胃燥湿,益气和胃,行气化滞;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增缓急止痛之功,俱为佐使药。

3.2 方药作用机制探讨

对方药成分进行药理学分析。柴胡内含多种糖分物质,有利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可改善胃液成分过多的状况,有效纠治溃疡症状;白术内含酮类及醇类物质,对于胃肠道运动具有灵活调控的效应,可维持胃肠道运动状态的稳定性,改善肠道蛋白的合成与起效过程[18];党参可有效阻碍胃液的生成过程,可有效维持胃部黏膜表面微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胃肠道的有效活动;枳实可抑制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在胃肠道则可表现出兴奋效应,促进胃肠节律性运动,增强收缩可增强胃肠蠕动,白芍主要成分白芍总苷具有镇静阵痛、抗惊厥、抗炎、增强免疫、保护肝脏等[19];陈皮有利于通过紧张性降低的机制抑制胃肠道活动[20];姜半夏在抑制胃液过量分泌及抗溃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21];丹参富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不仅能治疗心血管疾病还能抗菌抗炎、保护器官等[22]。砂仁的挥发油成分可通过对抗胃肠黏膜的攻击因子产生胃肠保护、抗菌调节菌群的作用[23],砂仁和陈皮的挥发油则可有效缓和消化道刺激,有利于排出胃肠道积气,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血清5-羟色胺及生长抑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4]。甘草在体内可抵抗炎症、溃疡等多种不良表现[25-26],有利于改善胃肠道平滑肌的持续紧张状态、降低胃液分泌水平。

3.3 精神心理因素机制探讨

近年来FD被视为一种身心疾病进行诊治,因此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以焦虑、抑郁为代表的心理因素与FD的发病联系较密切。因“肠-脑互动异常”机制,FD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合并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神经系统的状态[27]。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有基础焦虑、抑郁疾病时,合并再发FD的风险可提升6~8倍;但精神疾病与FD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尚未明确[28]。

《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肮当生满病”其证吐酸虽分寒热两端,然肝木为患,肝气犯胃乃为根本,本病病位虽在胃,却多因肝失疏泄所致。因此,肝、脾、胃三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气血痰食湿等郁滞中焦,气机不通。且本病患者多病程日久,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枢机不利,脾虚气滞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所以本病以胃脱痞满、饱胀为主要症状[29]。在治疗上,肝为刚脏善喜调达,脾为湿土以健为升,胃为燥土以降为和,故当益气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止痛[30]。

3.4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柴术理胃饮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胃肠道感觉异常而改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组总有效率(96.32%)明显优于对照组(82.13%)。两组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症状积分均明显劣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3)治疗前,两组的焦虑、抑郁状况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状况均明显劣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4)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因此,采用柴术理胃饮治疗肝郁脾虚型FD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中医症状及西医症状的共同好转,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3.5 研究不足及改善

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1)本次研究采用探索性临床研究,研究的总体样本量较小,后续研究应积极增加有效样本量;(2)本次研究尚未明确柴术理胃饮的具体起效机制;(3)本次研究采用的焦虑、抑郁评价,可能因患者主观感受而产生偏倚误差;(4)本次研究随访时间为4周,未能继续随访远期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因此,建议后续行长时程、大样本量临床研究,旨在明确柴术理胃饮的具体起效机制及应用方法,制定FD治疗的中药运用指南。

4 总结

肝郁脾虚型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往往未发生器质性改变但病情迁延难愈,常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利用柴术理胃饮治疗肝郁脾虚型FD有利于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中医症状及西医症状的共同好转,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改善消化不良指数,最终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胃肠道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