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探讨

2020-09-26李亚楠孙婷婷李荣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管理水平

李亚楠 孙婷婷 李荣

[摘要] 目的 探討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具体应用和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从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儿科收治的患儿中,择取13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65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后者采取细节管理。采取该院自制调研表,对患儿(家属)服务满意度以及管理中不良事件诱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且结合科室管理者的意见,对两组管理质量进行明确。结果 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服务满意度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0,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诱发率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5,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管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服务体验。

[关键词] 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水平;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6(c)-0003-03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Detail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ediatric Nursing Management

LI Ya-nan, SUN Ting-ting, LI Rong

Department of Neonatal, Liaocheng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detail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ediatric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in the hospital, 130 children with complete dat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it is divided into 2 groups-6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former adopts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latter adopts detailed management.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the hospital was used to make statistics on the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family member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in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pinions of department managers, 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larified.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family) with service was 96.9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46%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4.120, P<0.05);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dverse event induction rate of 4.6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8.46%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075, P<0.05). The management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management, the use of detail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manage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Key words] Detail management; Pediatric nursing; Management level; Nursing managment

细节管理本身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对企业运行中细节问题进行解决,达到优化整体管理效益的目的[1]。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也将该种管理理念引入,并在不同科室中加以运行。儿童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具有生理和心理尚未健全的特点[2]。其免疫力较差,对环境适应力较差,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疾病的诱发率自然偏高。在疾病诱发后,其难以自控,在受到病痛影响下,主诉能力存在明显的缺失,只能通过哭闹等行为来进行表达。这就使得临床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尤其是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哭闹不安时,由于对疾病和治疗缺乏完全的认知,就会对医疗服务产生质疑,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影响社会稳定[3]。且常规护理管理在儿科中运用时,没有结合这些具体状况,仅仅以患儿的疾病为管理中心,导致服务质量较差。基于此,该院提出了细节护理管理方案,其能够结合当前儿科的细节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运用效果较好。研究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儿科收治的患儿中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从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中,择取13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6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38例,女患儿27例;年龄在2~9岁之间,平均年龄(5.62±3.42)岁。观察组中,男患儿37例,女患儿28例;年龄在2~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4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纳入标准[4]:所有患儿资料完全,且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患儿病情相对稳定。排除标准[5]:患儿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缺损;患儿精神状况较差;患儿家属对研究依从性不高。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在儿科工作中,就患儿家属对疾病和科室的了解度进行健康宣教;遵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时上报医师等;观察组采取细节管理,其主要包含:①组建细节护理小组,其中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定期对儿科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督促整改,使儿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严谨性提高。②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儿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丰富自身的理论储备,并且定期考核,检验医护人员的学习成果,采取相应的奖惩制度,将考核成绩与工资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热情。③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儿科细节管理工作制度,做到专业化、系统化以及精细化,认真落实每一项工作,并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认真记录,在小组开会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时整改,确保医疗服务质量。④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结合患儿的机体状况,对遵医嘱用药进行监督,且观察患儿用药状况,并且及时报告给医生,并且进行药物调整;对病房环境进行管理,保证其干净、整洁和无菌;完善科室的娱乐设施,使得患儿的注意力得以转移,避免出现哭闹不安等诸多情绪;结合家属的背景,制定对应的疾病讲解和治疗原理宣教方案,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对儿科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制定对应流程干预,从而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规避。

1.3  观察指标

在两种管理模式下,对其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管理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①采取该院自制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调研表,从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来对患者体验进行调研。

②记录两组管理中不良事件的诱发状况,以医院感染、护理缺失和护患纠纷为主。

③采用科室自制的管理质量评估量表,来对管理质量进行了解,包括操作规范性、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以及沟通能力4个方面内容,每项100份,分值越高则状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服务满意度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0,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的诱发状况

观察组患儿管理中的不良事件诱发率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5,P<0.05)。见表2。

2.3  管理质量

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当前医疗环境的改善,科室划分更为细致,儿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收治患儿年龄较为特殊,在护理中存在较大的难度[6]。儿科患儿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存在较大的缺失,再加上机体功能尚未完全,在治疗中,很容易出现哭闹不安、排斥等情绪,影响临床工作的开展。因此,临床必须要加强儿科的护理管理力度。传统儿科护理管理侧重于既定护理措施的落实,没有根据科室状况、患儿需求、家属反馈等内容来进行护理调节,这种管理下,护理质量也会存在明显的缺失[7]。而在当前,临床引入了细节管理,其本身是一种企业管理模式。细节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根据管理战略思想,来对护理中的细节部分进行明确,并以补充、完善、分析和延伸的形式,来实现护理管理的模式。在落实的过程中,强调管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相结合,要求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对本质工作进行明确,在各个岗位工作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上,对细小环节予以重视,达到优化整体质量的目的[8]。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细节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18.46%,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较高,该次研究结果,与王晓云[9]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其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为13.33%、护理满意度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36.67%、80.00%(P<0.05)。也就是说,细节管理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科室的具体状况,从强化护理人员的细节意识培训着手,从而改善其对于细节的认知,并且能够就既往的工作经验,来对护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并且保障其落实。通过细节管理的开展,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与管理质量都得到了优化,这点从研究中,护理质量的改善就可以看出。当然,在护理中工作者承受力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要求科室能够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保证长期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春兰.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8):112-113,118.

[2]  张风梅.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2188-2190.

[3]  刘玉明,蔡益民.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J].中國卫生产业,2019,16(24):73-74.

[4]  鲁文军.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2):43-44.

[5]  陈维娟.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0):74-75.

[6]  隋耿.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54-256.

[7]  占利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3):144-145.

[8]  段永红.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485.

[9]  王晓云.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17-18.

(收稿日期:2020-03-21)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营销电能计量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浅谈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考
住房公积金贷款与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班主任细节管理之我见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