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0-09-24钱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乙肝胆红素肝功能

钱晨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62)

0 引言

乙肝一般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而形成的一种慢性肝脏病变,此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厌食恶心、黄疸、乏力、发热等,很多感染患者一般属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还有少数患者随着病情迁延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1],重症乙肝的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在治疗的过程中,除注重治疗效果之外,还应该重视治疗的安全性,为了研究重症乙肝的有效疗法,本次研究前来本院诊疗的100例重症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重症乙肝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胆红素治疗的疗效加以研究,现将报道示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前来本院诊疗的100例重症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5-56岁,平均(47.84±4.62)岁。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36-57岁,平均(47.48±4.5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肝功能以及乙肝五项检测,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为乙肝[2];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重症乙肝症状及体征;TBil>171μmol/L;PTA<40%;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标准: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其他嗜肝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肝外梗阻所致肝损伤患者。此次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经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灌流机血液净化人工肝治疗系统施治,首先给予患者股静脉插管,并完成体外循环通路的构建,通过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低分子肝素实施术中抗凝治疗,将活化凝血激酶时间保持在正常时间的1.5-2.5倍,并给予患者不同人工肝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给予患者使用新鲜血浆当做置换液,使用量为2500-3400 mL/d,2-3 h/次,1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前先通过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保持血流量在120-160 mL/min之间,血浆分离的速度应该在15-30 mL/min之间,血浆处理量应该在3-3.5 L之间,吸附时间应该设定为2 h。以此法治疗2-4 h/次,1次/周,当患者血浆灌流量达到4-6 L之间后,可将胆红素吸附器撤除。

1.3 观察指标。此次选择的观察指标为TBIL、SCr、ALT、ALB、PTA、PT、血氨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0.0,将(±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将%代表计数资料,经χ2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ALT、S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BIL、ALB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氨水平及PTA、PT指标对比。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血氨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TA、PT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如表3所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s)

?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血氨水平及PTA、PT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氨水平及PTA、PT指标对比(±s)

?

3 讨论

乙肝发病机制颇为复杂,且有着较高的致死率,而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组织,具有生物转化、合成以及解毒等诸多功能。重症乙肝是乙肝病毒造成大量肝细胞死亡进而引发肝功能衰竭,导致机体代谢出现严重紊乱,使肝细胞损伤程度加深,肝细胞严重出现坏死,且对肝细胞再生产生不良影响。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属于通过特异性的方式来对胆红素水平降低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经体外循环装置使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并流经灌流器使胆红素降低,此治疗方法属于肝衰竭以及重症肝炎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辅助治疗,其ALT、SCr、血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人工肝血浆胆红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有效吸附胆红素,使患者胆红素含量得以降低,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并且通过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从而对治疗效果实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重症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人工肝血浆胆红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乙肝胆红素肝功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