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研究

2020-09-24朱彦辉徐日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消融术瓣膜置换术

朱彦辉,徐日昊

(1.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吉大二院 心外科,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心脏瓣膜疾病是单个或多个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多是由于缺血性损伤、黏液样变性及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所导致,患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二尖瓣,导致其心功能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需要赌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改善预后效果。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有可靠的疗效,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1]。自2012年开始心胸外科联合吉大二院心外科开始在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过程中逐渐加入了射频消融术,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2]。本研究就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研究效果做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随机双色球方法把所有的患者分成单独手术组(即对照组)和联合射频治疗组(即研究组)。对照组(n=40)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73岁;平均(51.36±5.33)岁;研究组(n=40)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2-72岁;平均(51.24±5.40)岁;且组间基础资料相比差异均有均衡性(P>0.05)。纳入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70 mm;心胸比>0.70;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重度肺动脉高压;双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急症换瓣或二次手术者;满足以上至少两项条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对照组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保持中低温状态,在其胸骨下5 cm处作一手术切口,插管,将上下腔静脉与主动脉相连,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胸骨撑开暴露心脏组织。明确心脏内部的组织结构分布情况,确定切口部位,从左心房房间沟进行纵向切开,从上往下将人工心瓣与瓣环相缝合,拉直缝合线后将人工瓣置入瓣环内,待确认人工瓣着床在准确的位置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缝合,术毕。研究组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先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探明患者心脏窦房结的机构后,运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美国)开展手术治疗,消融顺序依次为双肺静脉根及其韧带、左心耳、二尖瓣环,直至三尖瓣后瓣,通过观察透壁性情况,每隔部位可以选择反复消融2-3次。待消融治疗结束后开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中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表1 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在治疗6个月后检查两组的左心房内径(LV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的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 23.0软件处理,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用χ2检验定性资料(n,%),LVEF、LAD等心功能指标用t检验定量资料(±s),P<0.05象征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LVEF、LA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研究组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比较(n,%)

2.3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心房颤动,一旦出现心房颤动将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血流灌注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心功能衰竭、动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常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单独采用该手术治疗该病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不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3-4]。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n(%)]

本组研究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LA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时同期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①双极射频消融系统作为一种智能反馈系统[5],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钳夹心肌组织可以对心内膜面及心外膜面进行消融,同时能够明确观察透壁性情况,能够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②射频装置在接触心房壁时保持着相对较低的温度,能够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降低术后血栓形成及心房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③约有90%的左心房血栓均来自于左心耳,而射频消融术能够对左心耳进行有效的消融,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血栓形成,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有可靠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消融术瓣膜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关键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