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0-09-24张建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张建辉

(曲阳仁济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属于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进步发展,逐渐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重要手段。现阶段,在社会老龄化以及高龄化背景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日益呈现上升趋势。就手术治疗手段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两种,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73-92岁,平均(78.1±2.9)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72-93岁,平均(78.0±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都存在摔倒受伤史;②患者经过X线拍片检查之后发现股骨颈基底部-股骨颈头颈交界位置有骨折现象发生。

1.3 方法。首先是术前处理。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检查之后,显示患者中患有两种及以上内科疾病的比较常见,疾病类型有肺部感染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尤其是高血压与糖尿病最为常见。在治疗前,需要给予患者进行皮套牵引骨折固定,从而缓解疼痛,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数值控制到8.3 mmol/L以下,且患者血压控制到140-150/80-90 mmHg,针对肺部感染患者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其次是手术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手段,包括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两种,然后指导其采取侧卧位,切口入路方式为大转子为中心,依次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然后切断外旋肌群止点,有效切开患者的关节囊,包括关节囊增生以及肥厚,此外还应部分切除患者的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借助摆锯修正患者的股骨颈残端,做到留股骨颈骨短距大约1 cm,对股骨上端进行扩髓直到松紧度满意为止,然后为患者安装适合的假体及金属球头,最后进行复位检查,保证关节的稳定性,有效缝合外旋肌群的止点。给予对照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有效取出患者股骨头之后科学清理髋臼,然后借助髋臼锉磨削髋臼软骨面,下骨板出现点状渗血视为满意状态,合理调整前倾角以及外展角,并有效选择大小适宜的髋臼植入,进而实施固定处理,股骨颈残端操作处理、假体柄植入与观察组相同。最后是手术后的处理。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之后,在麻醉师同意的情况下转入普通病房,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则需转 ICU 监护。术后24 h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引流时间控制到二十四小时到四十八小时之间,并在手术后的三天指导患者实施关节功能锻炼,并在五天后开始负重行走。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①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实际引流量及住院时间。②观察关节功能的实际优良率,结合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其中行走能力33分、关节运动5分、疼痛评估44分、关节功能18分;差表示分数在70分以下;可表示分数在70-79分之间;良表示分数在80-89分;优表示分数在90-100分。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中及手术后指标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手术指标上的比较(±s)

表1 两组在手术指标上的比较(±s)

?

2.2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在治疗优良率上的比较[n(%)]

3 讨论

高龄老年人由于自身骨质疏松以及反应动作迟钝,再加上肌力或者是机能下降,非常容易滑倒或者是摔倒,进而导致股骨颈骨折[1]。目前,股骨颈骨折作为老年群体常见骨折类型,在老年化进程逐步加深的背景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人群越来越多[2]。从治疗方式上来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却存在着一定争议,采用内固定术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手术后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非常容易引发股骨头坏死并发症,所以一般不建议采用[3]。就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最终治疗目的而言,主要是消除疼痛症状,最大限度减少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做到尽早下地,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4]。从这个角度出发,股骨头置换术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5]。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手术创伤小,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能够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风险,然而,股骨头置换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长远来看,会存在股骨头中心脱位以及髋臼磨损疼痛等不良症状,一般情况下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会欠佳[6]。在人口老年化发展以及医疗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只要高龄老年股骨颈患者术式选择没有手术禁忌症,则可以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这种手术方式同样可以缩短关节恢复时间,从而达到尽早下地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在手术时间与手术中出血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但是两种的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关节优良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而且股骨颈骨折不会因髋臼磨损产生髋部疼痛症状,也不会因人工股骨头内陷实施二次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7]。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