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0-09-21付羽杨洁黄良道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手术室

付羽,杨洁,黄良道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3)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采用腰椎后路手术,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1]。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性小,但对术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且要求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有较好的配合度[2]。手术室护理路径是按照计划为患者进行手术及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护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8~65岁,平均(42.73±3.61)岁;病程38~72 d,平均(42.12±3.53)d。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9~65岁,平均(42.25±3.54)岁;病程36~72 d,平均(41.12±3.20)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符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指征的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或认知障碍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对术前访视、术中指导及术后恢复锻炼等进行教育指导。

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内容如下:(1)由主治医师、护士长、麻醉医师、巡回护士等组成护理小组,评估患者年龄、病情等情况,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方案;(2)术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手术室相关人员、流程以及手术注意事项,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缓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告知患者麻醉的方式以及术中可能会听到的器械噪声,并讲解术中体位的动作和要点,保障手术顺利开展;(3)手术当天,做好器械的准备、核对以及消毒工作,适当升高手术室内的温度,告知患者麻醉效果以及平稳情绪对手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稳定心绪;(4)术前1 h,再次确认器械准备,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协助患者选取体位,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5)术中,做好体温保护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关注患者感受并进行适当沟通,使患者保持清醒,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6)术后,给予患者体位指导,确保椎体正常生理曲度和腰部过伸位,嘱患者术后保持4~6 h 的平卧位,每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24 h 后指导患者下床运动,帮助患者正确更换体位。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低体温、臂丛神经损伤、液体外渗或外漏及电灼伤)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低体温、臂丛神经损伤、液体外渗或外漏、电灼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下床时间(h)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2 39.23±2.51 17.36±1.54 9.23±1.68观察组 42 31.39±1.76 13.39±2.31 6.12±1.16 t 16.574 9.267 9.872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促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及工作能力[3-4]。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要求较高,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效增进患者、护士及医师的配合度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重点。

手术室护理路径从整体出发,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为其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计划[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低体温、臂丛神经损伤、液体外渗或外漏、电灼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可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其原因为,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明确护理时间与护理内容,从患者入院、术前、术中、术后着手进行护理,利于患者正确认知手术及麻醉相关流程、内容等,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反应[6-7];同时,手术室护理路径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通过要求其遵守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手术的重视程度,还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能力、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此外,手术室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了团队合作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通过强化手术流程的监测,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降低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在获得优质服务的同时,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可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艳,孙赟,李蕊,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317-319.

[2] 李宝丽,王秋苓,赵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6,38(23):3661-3663.

[3] 陈红梅,史美萍,付本升,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7):62-64.

[4] 吴晖,汪珍,潘娜,等.康复路径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80-83.

[5] 闫芳,净梅,权织彦.健康教育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90-191.

[6] 于文红,庞克慧.疼痛和情绪管理结合康复路径指引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08-710.

[7] 赵红伟,欧阳一雪,赵书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9):1108-1112.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手术室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与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