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式个体化护理在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21胡颖胡丹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消融术微波肝癌

胡颖,胡丹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南昌 330029)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前者好发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是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又称为转移性肝癌,为肉瘤,较少见,是由于患者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到肝脏所致,常见于胃、胆道、子宫及卵巢等器官的恶性肿瘤肝转移。该疾病临床病死率较高,仅次于胃癌与食管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以手术或化疗为主,但随着我国超声技术的发展,肝癌微波消融术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行全程式个体化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肝癌微波消融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46.35±3.26)岁;原发性肝癌18例,继发性肝癌7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6~62岁,平均(45.32±3.62)岁;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并行微波消融术治疗;(2)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伴有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患者;(3)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设置微波治疗仪[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3251320,规格:MTC-3C]工作频率为(2 450±50)MHz,微波输出功率为5~120 W,电压驻波比≤3,温度为40~112 ℃进行治疗,经B 超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病发于左肝的患者取左侧卧位,肋间穿刺,病发于右肝的患者取仰卧位,剑突下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至预定肝肿瘤的底部,拔出针芯后送入微波天线,根据肿瘤位置、大小,从最小功率40 W 开始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可将功率加至70 W,治疗结束后,撤出微波天线并包扎。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检查各项指标确认可实施微波消融术,并准备手术器械,术中、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其生命安全。

观察组给予全程式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个人档案:入院后,由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病情,记录临床症状、病例记录、个人喜好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重点信息进行特别备注,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2)术前护理:通过分析患者个人资料、心理状态,与患者积极交谈,有针对性地实施负面情绪疏导,并讲解治疗过程,分享治疗成功案例,给予鼓励、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疏导患者过度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避免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治疗效果;详细了解病情后给予血常规、尿常规等各项功能指标检查,确认符合治疗标准,术前4~6 h 禁食禁饮,确保手术所需的全部器械、抢救措施可有效进行及操作无菌,并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等,随即送入手术室。(3)术中护理:保证患者体位舒适,手术过程中的器械传递保持快、稳、准,与医师积极配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液性状变化,患者出现少尿和血尿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面部惨白等情况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协助治疗,手术成功后密切观察患者30 min,无不良反应后护送回病房。(4)术后护理:术后患者保持去枕平卧,卧床时间8 h,禁食6~24 h,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检测是否有胸闷、气促的情况发生,遵医嘱给予患者补液、止血及保肝等针对性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坏死等情况,保证穿刺部位的敷药干燥,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抗生素类药物,预防伤口感染;患者出现疼痛时,及时观察是否出现肠破裂或肝破裂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疼痛原因及缓解时间,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排除腹膜炎、腹腔出血等情况,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保肝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患者出现腹肌紧张、腹痛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医师,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患者出现发热情况时,嘱其多饮水,并给予物理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生的原因,密切观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网络平台或微信、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随访,详细掌握患者病情,依据其身体状况进行指导,嘱其保持适当的运动训练,提高机体抵抗力,并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嘱患者定期复查或出现异常及时回院复查。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并发症(感染、发热、肝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比较两组焦虑及抑郁情况: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及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及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及抑郁,分数越高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病程短、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以手术为主,效果显著,但大多数患者受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管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接受手术治疗[2]。

表2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分, ±s)

注:SAS 为焦虑自评量表,SDS 为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5 62.95±2.64 43.56±5.21 66.95±2.92 38.65±3.24观察组 25 62.61±3.48 38.63±4.36 67.59±3.23 33.47±5.19 t 0.389 3.628 0.735 4.251 P 0.349 0.000 0.233 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微波消融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肝癌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肝癌微波消融术是一种主动性的消融,在CT(或彩超)的引导下,将微波针穿刺至患者肝脏肿瘤内,直接进行消融治疗;同时,利用微波针的热效应,使肝癌组织局部在短短几分钟内达到100 ℃以上,造成肿瘤靶细胞组织坏死,而周围组织几乎不会(或极少)受到损伤,从而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临床常规护理虽可有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对手术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护理效果较差。全程式个性化护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等全过程实施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微波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另外,通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积极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治愈率[3]。总之,肝癌微波消融术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全程式个性化护理干预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全程式个性化护理干预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 胡月娥.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全程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研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1):3343-3346.

[2] 赵西凤,韩晓晨,张治广.个体化护理对小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治疗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19(12):1778-1780,1781.

[3] 程晓雪,周臻涛,罗可.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个体化方案在危险部位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8):1139-1142.

猜你喜欢

消融术微波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