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医透药治疗仪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9-21程建兰丁丽袁红梅饶凯华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透药治疗仪患肢

程建兰,丁丽,袁红梅,饶凯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肩手疼痛、功能障碍等,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中医透药治疗仪通过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定向推动药物离子,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深入渗透,针对病灶进行靶向治疗,从而改善疾病症状。早期功能锻炼常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通过及早指导患者进行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本研究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医透药治疗仪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7~79岁,平均(63.15±7.13)岁;病程1~5个月,平均(3.36±0.93)个月。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7~80岁,平均(63.26±7.22)岁;病程1.5~5个月,平均(3.41±0.9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即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具备肩手综合征的症状,结合CT、MRI、体征等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存在肩手综合征,护理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近期使用过含有镇静或肌肉松弛作用的药物;(2)中风前已患有肩关节或肌肉疾病;(3)合并严重的意识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医透药治疗仪(河南三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zp-id)进行辅助治疗:选用羌活、防风、当归、伸筋草、红花各20 g,煎好后将药液浸湿治疗仪的专用极板套,并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宜;趁热将极板套套上专用极板,敷于患处,并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电极板上,使用沙包、绷带固定;接通电源后,缓慢调节电流至预定强度,20 min/次,1 次/d,3 周为1 个疗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禁用患侧手输液、患肢热敷、基础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如下。(1)健肢位摆放:平卧时,摆放患肢为掌伸位,手指伸开,于肩胛骨下方垫软枕,保持肩胛前伸,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下垫软枕,保持上肢前伸,腕关节略背屈,肘关节伸展,手握毛巾卷;患侧卧位时,上肢前伸,掌心向健侧;坐位时,在患者面前放置高度适当的桌板,并将患肢放置在木板上,防止患肢悬空、腕关节掌屈。(2)主被动训练:采用由轻到重的手法按摩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部位;协助患者做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诱发肌肉活动,防止肌肉挛缩;指导患者学习Bobath 握手法,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被动的肩关节活动,10 min/次,1次/d。(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结合患者耐受程度,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穿衣、吃饭、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2次/d,45 min/次。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于干预前后,采用溢水法测量患肢及健肢体积,肢体肿胀程度=患肢体积-健肢体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中间分数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等级。(2)比较两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肢体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共66分,分数与上肢运动功能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

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及VA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及VAS 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肿胀程度(ml) VAS 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1 122.53±2.48 75.37±2.05 5.59±1.79 2.85±0.64观察组 41 122.49±2.17 67.18±2.14 5.64±1.72 1.55±0.23 t 0.078 17.696 0.129 12.240 P 0.938 0.000 0.898 0.000

2.2 上肢运动功能

干预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FMA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1 19.43±2.45 27.18±2.74 13.501 0.000观察组 41 19.81±2.36 42.39±2.62 41.003 0.000 t 0.715 25.690 0.477 0.000 P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患者中风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有关,归属中医的“痹症”“偏枯”范畴,辨证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较为单一,肢体功能锻炼效果欠佳,难以有效改善肢体功能障碍[1]。

早期功能锻炼通过给予患者主被动训练、体位干预等措施,促进肌肉力量提升,改善血液循环状况,进而缓解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医透药治疗仪能够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中医透药治疗仪采用中药湿敷的方式,靶向定位病灶,增强渗入病变组织的药物疗效,利于缓解疼痛感受,改善静脉回流,防止局部血液瘀滞,改善患肢肿胀情况;此外,中医透药治疗仪采用羌活、防风、当归等中药,具有舒筋活络、祛湿消肿、祛瘀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早期功能锻炼以肢体摆放及功能训练为主,通过正确摆放健肢体位,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关系,防止腕屈曲和肩关节受压,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气血瘀积,气血通而疼痛止[5];针对性指导患者早期进行上肢的主被动训练,促进肌肉收缩,利于肌肉力量的早期恢复,减胀肿痛程度,预防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行为训练,利于促进患肢功能改善,减轻局部水肿、疼痛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医透药治疗仪能够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栋,倪光夏.针刺结合中药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97-1799.

[2] 邵鹏,赵晓晶.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5):2135-2138.

[3] 陈东银,易晓阳,杨永平.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91-193.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 赵小秋,杨苹,黄国艳.针刺养老穴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9,14(7):1861-1865.

猜你喜欢

透药治疗仪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