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09-21刘兵兵刘津陈小春李丙岩侯建勇毛英夫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粉碎性偏角腕关节

刘兵兵,刘津,陈小春,李丙岩,侯建勇,毛英夫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1 骨科,2 影像科 (北京 10230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以内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0%左右。临床可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及损伤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轻度移位、无移位患者采用复位可保持骨折稳定性,短期内开始功能锻炼,多数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但对于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关节内骨折,需采取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关节面稳定性差,治疗不当易对患者的腕关节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掌侧入路锁定板具有强韧的固定性,在临床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效果[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掌侧入路锁定板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7~72岁,平均(54.23±12.48)岁;左侧36例,右侧58例,双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7.0 d,平均(3.56±1.52)d;AO/OTA分型,C1型42例,C2型31例,C3型27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行臂丛神经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患侧上臂使用气囊止血带,桡掌侧Henry 切口入路,在腕部掌侧屈腕肌腱桡侧做一8 cm 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桡侧屈腕肌腱与桡动脉间进入;切断旋前方肌,向尺侧剥离,充分暴露桡骨远端骨折断端,清除骨折断端的血肿及积化组织,采用牵引撬拨复位,于C 型臂X 线机下复位桡骨及关节面,并确认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恢复情况,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符合远端形态的锁定钢板,并将钢板置于掌侧,打入螺钉,横向锁定孔距关节面2~3 cm,关节面不平整骨折时暴露桡关节面并在直视下恢复桡骨茎突长度,复位后骨折断端有缺损时置入人工骨,难以复位时使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进行腕关节功能被动训练,同时对患者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主动训练,术后2周进行腕关节主动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给予支具固定3周,3周后去除支具,并进行腕关节功能训练。

1.3 临床评价

(1)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参数,采用X 线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2)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Dienst 腕关节功能量表[3]评估,活动不受限,活动同对侧,无疼痛为优;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偶尔疼痛为良;工作轻度疼痛,功能降低,经常疼痛为可;正常劳动受限,功能减弱,持续性疼痛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影像学参数

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比较(±s)

表1 10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比较(±s)

尺偏角(°)时间 掌倾角(°)桡骨高度(mm)术前 -18.38±3.36 16.53±2.42 5.28±1.47术后3 个月 10.18±3.35 20.54±1.38 11.53±1.05 t 60.194 14.394 34.598 P 0.000 0.000 0.000

2.2 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随访6个月,100例患者中Dienst腕关节功能优67例,良22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9.00%(89/100)。

3 讨论

桡骨远端位于松质骨及密质骨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区,易发生骨折。传统复位可治疗大部分骨折类型患者,但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涉及下尺桡、桡腕关节,骨折块较小,且有明显的关节面塌陷,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手法复位难以将关节面恢复平整,且采用石膏外固定不能有效预防再次移位[4]。因此,临床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关节面的平整恢复为主,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随访6个月,100例患者中Dienst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00%;表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可改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桡骨远端掌侧面较为平坦,利于放置金属块,且有旋前方肌覆盖,可减少肌腱刺激;另外,掌侧的骨皮质较厚,在骨折后方便找到解剖标志,复位和掌侧入路均较为方便,可快速到达骨折端,避免剥离背侧软组织,有效保证骨折断端的血液供应,促进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朱乘春[5]的研究指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少,且关节面复位、桡骨高度及掌倾角的恢复均较好,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但临床在使用掌侧入路锁定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对旋前方肌的修复,修复旋前方肌可覆盖钢板,减小肌腱与钢板的摩擦,提升前臂旋前肌力;(2)在固定背侧皮质时以骨干螺钉刚穿透对侧皮质为宜,不宜过长,避免出现肌腱磨损断裂。鉴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采取对照研究,后期应加大样本量,多中心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掌侧入路锁定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掌侧入路锁定板可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德,钟永翔,陈榆,等.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固定与掌侧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8,34(3):185-188.

[2] 张宁,李明艳,董桂贤,等.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配合化瘀接骨方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4):419-421.

[3] 李翼飞,王满宜,张胜利,等.急诊与择期手术治疗老年女性背侧移位伴干骺端骨粉碎的关节外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1(8):718-721.

[4] 王皓楠,温树正,王继宏,等.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时检测背侧螺钉穿出透视方法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2):1957-1961.

[5] 朱乘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2):117-118.

猜你喜欢

粉碎性偏角腕关节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