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样本前处理方法对爱康全自动酶免仪检测的影响

2020-09-21覃涛陈林利宋芳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全自动乙型肝炎仪器

覃涛,陈林利,宋芳

贵州航天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近年来,全自动酶免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诊断有效性远高于手工酶操作试验,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酶学指标常用检测方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学者发现,全自动酶免仪的检测误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检测前样本处理方法的影响,从而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1]。为了解检测前的样本处理方法对全自动酶免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将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作为检测项目,使用爱康全自动酶免仪分别对3种不同处理方法样本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2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0名,女580名;年龄39~70岁,平均(59.67±5.21)岁。

1.2 研究方法

全部体检者均于空腹状态下抽取上臂静脉血2 ml,使用普通采血管采集样本,且不进行抗凝处理;将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 抗原、e 抗体及核心抗体)作为检测项目,检测仪器使用URANUS AE 145型全自动酶免仪(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ATHENA Ⅱ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苏州仁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酶免仪分析试剂盒采购至上海鸿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采购至北京迈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待血液样本采集后,先将其放置在室温环境下静置30 min,随后将1 200份血液样本采用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0份。A 组予以常规处理方法(第1种处理方法),将其放置在3 000 r/min 的离心机中持续离心10 min,随后丢弃样本中肉眼可观察到的纤维蛋白,再放置在仪器中进行检测;B 组予以仪器推荐处理方法(第2种处理方法),将其放置在3 000 r/min 的离心机中持续离心10 min,随后通过移液枪将血清分离出来,并放置在干燥试管内,再放置在仪器中进行检测;C 组予以改良样本处理方法(第3种处理方法),将血液样本放置在3 000 r/min 的离心机中持续离心5 min,随后轻轻颠倒试管两次,再放置在3 000 r/min 的离心机中持续离心4 min,最后放置在仪器中进行检测。

1.3 临床评价

(1)观察3种样本处理方法所导致的仪器故障情况,包括吐板率(为仪器在检测过程中微量板吐出数量/检测的所有微量板数量×100%)及堵针率(为样本吸取时堵针次数/样本吸取总次数×100%)[2]。(2)另外选择160名健康体检者,每人采集3份空腹静脉血液样本,不做抗凝处理,3份血液样本分别采用上述3种处理方法进行样本处理,随后均放置在URANUS AE 145型全自动酶免仪上实施检测,观察3种样本处理方法的S/COV 值,并进行比较。(3)对于结果存在异常的样本(将S/COV 值处于0.90~1.10间的血液样本及URANUS AE 145型全自动酶免仪检测结果不一致的血液样本纳入异常样本中),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再次进行检查和确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血液样本的仪器故障率比较

在URANUS AE 145型全自动酶免仪检测过程中,A 组样本吐板率、堵针率均高于B 组和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液样本的仪器故障率比较

2.2 3种样本处理方法的S/COV 值比较

将160名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分别采取上述3种样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并检测,第1种与第2种样本处理方法、第1种与第3种样本处理方法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 抗体及核心抗体方面的S/COV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种样本处理方法的S/COV 值比较(160例)

2.3 3种样本处理方法检测异常样本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结果比较

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方面,第1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为3.13%、假阴性率为1.25%;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方面,第1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为2.50%、假阴性率为0.63%。第1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种样本处理方法检测异常样本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常被应用于肿瘤标志物、内分泌等免疫指标的检测中,具有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等特点。随着临床医疗器械水平的提升,全自动酶免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显著提升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降低误差。但有学者提出,检测前的样本处理方法会影响全自动酶免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临床对此观点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对全自动酶免仪诊断准确性与样本处理方法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提升全自动酶免仪诊断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常规处理方法是目前临床较常使用的检测方法,通过观察研究结果可知,采用该种样本处理方法会增加URANUS AE 145型全自动酶免仪的吐板率及堵针率;在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方面,有四项与其他处理方法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常规处理方法丢弃了样本中肉眼可见的纤维,但肉眼无法观察的成分则容易堵塞针头,从而出现吐板等情况,进一步降低检测准确性[4]。仪器推荐处理方法操作步骤较多,且在使用移液枪时容易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改良样本处理方法采取两次离心处理,符合标准化及规范化要求,且其可有效分离血清,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可信度[5]。

综上所述,改良样本处理方法操作简便,且检测结果准确。

[参考文献]

[1] 付杰,蒋兴宇,苏鹏,等.不同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性能对比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864-2865.

[2] 吉品健,万庆. AIA-2000型全自动荧光酶免分析仪故障案例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2):163-164.

[3] 史建国,付娟,王慧娟,等. Tecan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对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检测[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8,9(5):57-58.

[4] 方翔,项国谦,寿明霞.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在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338-1371.

[5] 王胜虎,曹向红,李媛,等.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0):96-99.

猜你喜欢

全自动乙型肝炎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全自动发明机
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
全自动洗衣机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