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9-21王建林邹华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9期
关键词:出血量手术室护理人员

王建林 邹华秀

(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心脏手术属于救治危重心脏疾病患者的有效术式[1],但该手术操作较复杂,风险性较大,对医师专业技术及设备要求均较高,为减小手术风险性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开展有效手术室护理亦十分关键[2-3]。

零缺陷护理模式属于临床护理模式之一,主要是指对护理各环节、各层面均严格要求,提前统计、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制定预防性方案,进而达到“零缺陷”,对避免手术护理中因护理服务、医疗器械操作过失等引发的手术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并可有效增加护理服务质量[4-5]。为探究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可行性,我院对行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我院84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实验组(42例)。

实验组42例患者年龄为46-78岁,平均(54.69±10.42)岁,男女分别为23(54.76%)、19(45.24%)例;疾病类型:10例冠心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胸主动脉瘤,15例风湿性心脏病。

对照组42例患者年龄为46-79岁,平均(54.58±10.52)岁,男女分别为24(57.14%)、18(42.86%)例;疾病类型:11例冠心病,1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胸主动脉瘤,15例风湿性心脏病。

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得P>0.05,组间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心脏手术的作用及目的,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签署手术同意单,术中监测各项指标及配合医师完成心脏手术,术后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2.2 实验组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具体为:(1)组建零缺陷护理小组:护士长、主管护师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挑选8名5年以上临床经验护理人员为组员,组内讨论以往护理存在的缺陷,并制定改进方案和建立反馈机制,最终确定手术室零缺陷护理计划。同时,制定护理缺陷报告单,详细记录护理缺陷问题、发生时间、事件类型、责任护士、处理方式及造成后果等信息,并于当天汇报给护士长。

(2)设立监督小组: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护理程序、相关操作规范,确保责任到个人,结合护理人员工作考核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并明确每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完成时间,避免遗漏。同时,可设立奖罚分明制度,以增加护理人员重视度及主动性。

(3)规范术中护理:术前做好安全检查及严格核对手术内容、患者信息,严格消毒手术室,确保无菌环境。在不影响手术开展前提下,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为预防压疮,可使用气垫床,适当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加强监测各项指标及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救治工作,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加热输注液体、使用电热毯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滴速,同时,密切注意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质量评分:选择自制问卷(满分100分)对护理流程、护理内容、护理结果及护理安全进行评定,评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如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如表2。

2.3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3%)(P<0.05),如表3。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s)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s)

?

表2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s)

表2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s)

?

表3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3 讨论

心脏疾病威胁性较大,若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方案,但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若手术室护理不到位,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故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亦十分关键[6]。但调查发现,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措施的被动性较强,缺乏预见性,不能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护理质量有待加强,故有必要寻求其他的护理模式。

本研究对行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佳的护理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在上述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及护理措施质量意识较以往显著增加,能从行为上及心理上严格要求自己,针对护理缺陷能够提前预知和防范,责任感更强,从而有助于减少心脏手术中各要素、各环节、各层面过程的缺陷发生,进而达到增加心脏手术成功率的目的[7-8]。同时,研究发现,在上述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显著增强,其具有较强的自我把握全局观念,整体综合素质更强,通过采取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避免在医疗器械操作、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方面出现过失,从而对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良好促进作用[9]。

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提示开展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手术治疗中护理工作配合差错,从而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及患者术中出血量,对增加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提示开展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寒战、低血压、压疮等不良事件,这主要是由于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提前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预防措施,并在术中提前施展,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对提升整体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综上所得,对行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理质量更高。

猜你喜欢

出血量手术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我的好奇心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