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结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09-16陈伟涛朱芸芸

吉林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胸椎罗哌卡因

陈伟涛,朱芸芸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操作伴有较强烈的疼痛,从而造成患儿强烈的应激反应,易促使炎性因子快速释放,从而造成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影响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因此采用有效的麻醉、镇痛药物干预对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1]。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是在超声设备的直视下注入麻醉药物于胸旁间隙,从而使患者注射部位同侧相邻近的节段和交感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广泛[2]。为探究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联合用于患者治疗的麻醉效果,本文以62例患者为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52~69岁,平均(56.35±3.26)岁;体质量为46~76 kg,平均(57.86±3.64)kg;文化水平:小学与小学以下11例,初中与高中以下10例,高中以上1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1~67岁,平均(55.54±4.21)岁;体质量为43~75 kg,平均(56.35±4.26)kg;文化水平:小学与小学以下12例,初中与高中以下11例,高中以上8例。两组患者临床急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②患者知晓实验探究目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意识清晰,可沟通、具有阅读能力。

排除标准:①具有神经类疾病、智力障碍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④胸椎病变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⑥患有吗啡类药物成瘾者。

1.2方法:送患者进入手术室,经局部麻醉后,在患者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保持侧卧位,于超声引导下,于侧T5处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单点注射0.35%罗哌卡因20 ml [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716;规格:10 ml:75 mg(以C17H26N2O.HCl计)]。

观察组注射0.35%罗哌卡因(与对照组一致)联合0.6 μg/kg右美托咪定[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331;规格:1 ml:0.1 mg(按右美托咪定计)]混合液20 ml,10 min后,阻滞成功。

手术过程中可以丙泊酚(生产企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79;规格:10 ml*5支)和瑞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以C20H28N2O5计)]维持麻醉效果,依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调整剂量,术后以舒芬太尼(生产产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172;药品规格:2 ml:100 μg*10支)2 μg/h静脉自控镇痛。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各指标情况,包含阻滞起效时间、脊神经阻滞、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②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采用视觉数字评分表。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各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效果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各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VAS评分为(4.63±1.02)分,对照组为(4.42±2.3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323>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2.14±0.63)分,对照组为(3.44±0.5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2,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临床医疗水平的分析,超声技术越来越广泛,且愈加完善,是神经阻滞的重要引导技术,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可直观可视,有效缩短阻滞的操作时间,准确确认患者注射位置,从而提高阻滞成功率;同时超声探头可垂直于脊柱,清晰显示患者胸膜,帮助医生直视患者胸椎旁间隙图像,有效避免损伤脊髓麻醉与气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亦可采取平面内技术,紧贴着超声的探头进针,实时观察患者进针情况,使操作更加简易[3]。而罗哌卡因是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可有效阻止钠离子向神经纤维细胞膜内流入,阻滞患者可逆性神经纤维冲动传导,可有效发挥麻醉、镇痛效果,其维持时间较长,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的毒性较低,可有效增加患者血管平滑肌活性,收缩患者外周血管,从而缓解疼痛,效果显著[4]。而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的α2AR激动剂,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有效发挥镇静、镇痛、阻滞交感神经与抗焦虑等作用,可有效阻碍神经冲动传输,抑制中枢神经的突触前膜去甲上腺素的合成,经反馈调节NE释放,从而降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镇痛、镇静作用显著。两种药物联用其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5-6]。

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各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使用,可显著改善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开胸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显著优于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与单一的罗哌卡因相比,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有效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地改善术后镇痛效果,故两种药物联用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椎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退行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比较的 Meta 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