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古诗文“群文阅读”的议题研究

2020-09-14陈金跃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议题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陈金跃

摘要:中职语文现行教材拥有大量的古代诗文,尤其在修订版的每一单元后面都附有两首古代诗歌,然而教材并没有明确这些诗歌的议题是什么。如何拟定议题,如何实施议题,如何达成议题,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群文阅读;议题

1.议题的拟定

倪文锦教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一文中提出,将具有相同主题或相同文化观念,如我们中国人历来主张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文化理念的作品,精选出若干,组合成“群”,开展群文阅读,其文化内涵必然会在阅读中得到彰显,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会得到相应增强。即在拟定议题要充分注入“课程思政”因子,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层面入手。

拟定议题时要异中求同,充分挖掘这些古诗文中共同蕴含的“课程思政”因子,如《从军行》和《蜀相》彼此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深入思考就能发现这两位诗人都存在积极入世、壮怀激烈的人生追求,辅以学生熟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构成一个“功业在怀”的议题;又比如《归园田居》(其一)和《山居秋暝》都传达出一定的遁世情怀,在审美情趣和文化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传承与发展,于是“此处心安”这样的议题就呼之欲出,如果增加《宿建德江》与《四时田园杂兴》则能串联起不同诗人、不同时代、不同处境下的隐居文化,与前一议题共同构成“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儒家思想和文化。此外,《桃夭》与《离骚》、《迢迢牵牛星》与《短歌行》等古诗词或因表达家国情怀或因表达忧思主题而提炼、拟定出相应的议题。

至于古代散文,它们大多篇幅较长,通读难度较大,其蕴含的文化更为丰富和深刻,如谈论志向议题《侍坐》《公治长》(颜渊、子路侍)和《寡人之于国也》需学生完成一系列有序列的古诗群文阅读后,在掌握古诗文群文阅读的方法与能力的基础上。

2.议题的实施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架构的基础,所谓的审美、文化、思维都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实施议题的时候切不可脱离了对古诗文的语言理解与语用,从语言的表面出发,抓住关键词(句),辨析古今文化的悖谬,体验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化追求和思维方式。

(1)实施议题唯有帮助学生浅入,才有可能深出。基于中职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教师要敢于分解议题,如《归园田居》《山居秋暝》《四时田园杂兴》等隐居主题的篇目,要从最表面的“居”字入手,把“居”依次解析“身在何处”“情系何方”“心有所依”;《桃夭》等以作“比”见长的篇目,从学生看得见“植物”的《桃夭》《离骚》入手,解析“比”的手法,然后再类推到以“动物”作“比”的《硕鼠》,从时间的流逝推进作“比”的方式到以情感加强作“比”的方式,感受多层次作“比”的独特审美情趣,逐步感知“桃之夭夭”“美人迟暮”“三岁贯女”的炽热情感。

(2)实施议题要鼓励学生辨析,就有可能深入。以今人的眼光去观照,会发现古诗文中定有诸多悖谬之处,而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审美情趣就是从这些细微的悖谬之处生发开来的。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辞官后却为八九间草屋、屋后榆柳、屋前桃李、远人村和墟里烟而怡然自得,看似过上了农民的生活,显得十分不合常理;王维在看似空山的冷冷清清的地方,只有明月、清泉、松林和竹喧莲动为伴,却沉浸其间,这不正是古人远离世俗尘嚣的高雅情趣?在《桃夭》将女子比作桃的花、实和叶,屈原在《离骚》自比为忙着采撷香草、打扮自己的美人……从文本表面的悖谬生发,不断指向古今文化的差异,不同诗人之间的思维差异,将议题推向深入。

(3)实施议题要引领学生诵读,力求强化感悟。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样适用于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诵读赋予古老的语言文字以新的生命,使文字的音韵美感回旋在课堂上,再现古诗文的历史情境,对学生由视觉的冲击变为听觉的激荡,进而冲斥诵读者的心灵。例如,诵读《桃夭》这样的送嫁歌可以请一名女生扮演新娘,教师领诵每一章的首句,其余学生在齐声诵读感受重章叠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作比之美;在诵读《离骚》时,学生分组交替诵读,凸显时间的流逝与紧迫地采撷香草的形象;诵读《硕鼠》亦是如此,将奴隶们对硕鼠般的奴隶主的愤恨之情推向高潮,巧妙化解因时空距离形成的文化屏障。

3.议题的达成

群文阅读的板书,应明显区别于单篇阅读教学,有助于议题的达成。我们分别以“心有所安”和“家国之念”这两个议题介绍“横、纵、横”和“纵、横、纵”的两种板书。

“横、纵、横”板書清晰地呈现议题分解过程,即先从“隐居”主题出发,让学生归纳田居和山居的景象,概括出田居和山居的景物特点,进而指向陶渊明和王维的情感态度,引发学生对他们的审美情趣的追问,由表及里,为阅读《宿建德江》和《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做好准备。

“纵、横、纵”板书适用于很难立马进入议题的古诗文阅读,先归纳,后亮议题。《桃夭》中依次出现的“桃花”“桃实”“桃叶”,对应女子的出嫁、生子和家族兴旺,与《离骚》屈原自比“香草”“美人”形成遥相呼应,由此及彼,为顺利阅读《硕鼠》的作“比”铺垫,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

中职学生在古诗文方面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与学生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古诗文阅读教学重单篇教学——重记忆和背诵、轻研读和串联的现状也紧密相连,学生尽管背得多,仍一直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试想,我们时常把学生在教材中遇到的这些古诗文进行有机组合,找到它们或隐或显、或密或疏的关联,拟定合适的议题,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落实,或许就能激发学生在审美、文化和思维等方面的潜能,达成“立德树人”的语文课程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2、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

猜你喜欢

议题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