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感官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3欧阳善书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作业设计

欧阳善书

摘要:多感官教学法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于学生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体验,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法;多感官学习法;五到;作业设计

分类号:G623.2

引言:执教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在一节课里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充分利用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随着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的加深和通过对国外一些教育理念的解读,笔者对“多感官学习法”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于是把它用于实践当中,结果证明这一学习方法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确实卓有成效。

一.指导学生用多感官学习法听课。

有很多孩子在听课时,感觉老师讲的内容都记住了,但等到做习题时却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过的那些知识,自己印象并不深刻。这种现象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十分普遍。其实,这就是孩子不会听课的表现, 看似都记住了,却记得不准确、不牢固。

究竟怎样才能专心听讲,将老师讲的内容记得既准确又牢固呢?从古到今,学者们都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記忆方法,笔者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即:学习没有不经过五官的,五官不参加活动,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好。(3)从中笔者们可以得到启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力求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等。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授的重点,背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质疑,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加讨论。

手到——即手写。划出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出疑问,批注一下感想。

心到——对课上接触的新知识积极思考。比如,老师提问时不要被动地等着其他同学回答,或等待老师自问自答;做随堂练习题时,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完,如果做对了,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思路,做错了,认真想想错在哪里。

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个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就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上课”的主动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加强。“五到法”也可适用于各学科。总之,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时耳朵、眼睛、嘴巴、手、心配合起来,就能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下面这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方法:

(一)讲一讲,让故事引出兴趣。

在学习汉语拼音或生字时,可以尝试先讲一个故事,然后从故事中得到一幅图画,从这幅图画中引导学生直观地得到这个字母或生字,然后才识记。(4)如教学字母“f”时,可以先讲一个雨天的故事,再画一把伞,然后从伞柄的形状中得到“f”这个拼音字母,再让学生练习识记,学生记得就比较牢固了。

(二)画一画,笔尖绽放智慧的花朵。

语文是用文字来表达美,图画是用形象和色彩来体现美,它们都是美的再现。盛唐诗人王维笔下的山水画别有神韵,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语文和绘画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是可以通过画画来学习的。如在学习课文《詹天佑》时,笔者就用了此法。《詹天佑》一文主要向读者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笔者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事迹,文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开凿隧道时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办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笔者让学生在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把自己理解到的开凿隧道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大家交流讨论。从后来的练习情况看,通过同学们这动手一画,大家对这一内容理解得特别透彻,印象也特别深刻。

(三)演一演,表演激发学习欲望。

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表演等能力,起到以演促学,以演促悟的效果。这一点,对于成语和寓言故事以及故事性强的教学内容特别适用。

(四)写一写,让想象展翅飞翔。

学习语文其实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想”的机会,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课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穷人》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想象渔夫和桑娜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如何生活,然后动笔写一写。这就使学生对渔夫和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五)议一议,辩论中明晓文理。

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笔者有一个苹果,笔者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笔者有一个思想,笔者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笔者们不妨用一用分组辩论的办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笔者就用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算一算,演算中感悟文本情感。

用算一算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感悟。如在学习《陆羽与〈茶经〉》时,文中出现较多表示时间段的词,笔者就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算一算,陆羽前后共花了多长时间完成这部著作,而当学生算出二十五的结果时,对陆羽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地为实现理想奋斗的精神当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用“听一听”、“唱一唱”等方式实施多感官教学。现在越来越受欢迎的多媒体教学,其实也是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来进行的。

三.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感官学习法,还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启发学生用多感官学习法学习呢?

笔者认为教师应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續发展的学习能力。作业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例如,可以让作业变个样子,从单一的文本书写变为图文并茂的活泼布局(在作业旁边画幅小插图、贴小贴画、加个评分表情等)(5);可以变个内容,从单一的笔头作业变为立体化的多元练习(如做剪报、练习演讲、搞个调查、做个访问等);还可以变个方式,从读读写写变为各种语文实践(如表演课本剧、举办古诗词朗诵会、小小设计家等)……

总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发展,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能力的一种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重新学习做老师》 李泽武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有吸收力的心灵》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5月版

(3)《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培养会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 吕云龙  符文辉  著  朝华出版社2010年6月版

(4)《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

(5)《让学生爱上作业》 刘春生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版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作业设计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