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周磊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应用策略新课程

周磊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借助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线物理教师必须要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不同类型支架的搭建中,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形成独立的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基于此,本论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新课程;高中物理;应用策略

“支架”这一概念源于建筑行业中,原本是指“脚手架”,后来经过逐渐发展,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当前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并借助多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引领学生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对抽象、逻辑、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支架式教学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急需寻找一种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契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最终完成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在诸多的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已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学生视为一个建筑物,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途经,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积极建设建筑物,教师则仅仅给学生提供搭建建筑物的的“脚手架”,学生则积极利用“脚手架”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设问题支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的时候,必须要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核心,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保为学生搭建的学习之间,都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的时候,就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物理学习能力,按照“最近发展區”的理论,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几个问题:通过测量的方式,对实验中相邻的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增量Δx 有什么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大小、方向、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如何?通过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搭建了基本的“脚手架”.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这一途径,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将实际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展示,引导学生在观察之后对其展开总结,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即可积极观察、思考、探究,最终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2.搭建支架,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基于物理知识的实际特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难度,严重制约了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借助支架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最终完成物理知识的建构.以“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的时候,就先给学生准备了一台秤,引导学生在秤上快速下蹲、蹲起,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详细观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快速下蹲、蹲起的过程中,秤的指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支架,学生在思考、分析和回答的过程中,能够对失重、超重这两个现象进行有效的理解.接着,教师再以学生生活中乘坐电梯时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电梯上行、下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一样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对重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理解,最终促使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帮助下,对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形成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3.合作探究,逐步完成理论构建

在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中,建立支架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更是学生在内部结构中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的时候,应指导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说明的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建构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务,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必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协作、不断完善,最终完成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楞次定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就给学生创建了实验支架,为学生展示了动态的实验图,使得学生对其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习小组以教材作为主要的依据,结合实验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开展实验,并完成实验结果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物理实验形成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还促使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了物理知识的建构,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物理教学目标.

4.创建评价支架

在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时候,还必须要对传统的物理课堂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和更新,积极创建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支架,使得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深刻联系,并对其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到一起.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重点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作出的共享、是否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构建等,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教学评价中,直面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以学生为中心,彻底改变了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完成物理知识的建构和积累,不断缩短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郭燕.“支架式教学”在物理难点问题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5):17-18.

[2]刘雅.支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3]冯金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19.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应用策略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