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变促思 走出“陷阱

2020-09-10李发斌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

李发斌

摘 要:因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之影响而使得部分学生亦养成了定式思维,继而在学习物理时也容易走入到“陷阱”之中.因此,为了让学生走出“陷阱,便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变促思,注重启发学生,以便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高中物理教学中“陷阱”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學水平,切实增强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陷阱问题;以变促思

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均产生过如此困惑,即为何面对同样的提醒,许多学生在经过纠正后仍旧会再度犯下同样的错误呢?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学生盲目信任了自身的记忆力,认为自身找到错误并加以改正便肯定会记住,但现实却是一再跌入原来的“陷阱”而犯下同样的错误.而另一方面则是因学生本身在思维和认知方面便存在缺陷,故使得他们对物理的认知亦有所偏差及错误.对此,若能帮助他们走出“陷阱”并找到自身错误的思维根源,则必定能促进其对物理知识的深入认知,继而在思维及能力方面均获得“新生”.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不同类型“陷阱”加以梳理,继而根据“陷阱”采取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如此以变促思,方能让学生快速走出“陷阱”并避免其日后再度犯下类似的错误,最大限度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效增强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条件型陷阱,强化学生审题训练

绝大多数的物理题目不仅可以隐藏一些解题的要素,且为了混淆学生视听又往往会添加一些“无用”的条件.当学生在面对存在“陷阱”的题目,学生能否从中挖掘出真正对解题有帮助的解题要素,将关系到学生的解题速率与正确性.如“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悬挂于O点.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将使小球从平衡位置点P缓慢向点Q移动,问当悬挂小球的细绳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θ 时,F所做的功为多少?”针对上述问题的解答,许多学生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即“FLsinθ”,而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则是因大多数学生均忽略了“缓慢移动”这一条件.在上述题目中,既然出现了“缓慢移动”的条件,这表明小球是处于“缓慢移动”的状态而非是一成不变.而在重力势能增加的情况下,F这一水平拉力所做之功也便等同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值.故正确答案应是“mgL(1-cosθ)”.对于此正确答案,教师需避免将正确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审题,使其自主意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今后在面对同类题型时将有意识的去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并本能将部分“干扰”条件清除,以此提升解题的效率与正确率.

二、应用模型陷阱,强化建模训练

绝大多数高中生在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时,因受相似模型或此前所建立模型之影响而在思维方面亦会受到假象的干扰,继而走进“模型类”的陷阱.诸如,“在光滑的斜面B上停放着一块小木块A,而B又同时位于一个光滑的平面上,若基于地面的角度,则当A沿B下滑时,则B对A将形成怎样的作用力?”对于上述问题,大多数学生会基于条件“与接触面垂直”并因受物体在斜面下滑时的模型之影响而得出“做功为0”的错误答案.事实上,因A位移的方向与弹力方向并非垂直而是呈现出钝角的关系,故B对A形成的作用力为“负功”.基于此,教师应能看出学生在建模思想方面的缺陷.对此,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更多偏向于锻炼学生的建模思想,并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最基本的建模方法去分析物理的现象及构成,如此方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的本质并避免其日后再度走入“模型”的陷阱.

三、利用知识型陷阱,强化记忆训练

诸多高中生对物理公式中部分物理量的含义或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把握不清而容易犯下使用物理公式或物理规律不当.

如针对以下题目“工作中的交流发电机电动势为e=E0sinωt,倘若将之电枢转速提升一倍,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交流发电机的电动势会变为多少?”对于上述题目,学生往往会因不了解“e=E0sinωt”公式中“E0”的物理含义而将之错认为是常数,而在“ω”加倍的情况下亦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故最终得出“E0sin2ωt”的错误答案.由此可见,强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记忆及理解亦是提高学生解题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对此,教师亦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并采取“一题多解”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对基础的物理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以此方能在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避免走进“知识型”的问题陷阱.

例如,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关于静电现象的视频,并组织学生在一边观看的过程中一边思考所提出的教学问题,如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在睡觉脱衣服的时候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或者是当手触碰到其他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者是头发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触电”的感觉.然后,在紧密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知识型物理知识的陷阱,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点,不断强化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总之,“陷阱”在高中物理题目中随处可见.因此,利用好题目中的“陷阱”并以此促使学生反思,将对学生认知与及解题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引导学生反思错误过程中,教师亦当对引导的方式方法予以格外关注,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如此方能在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同时确保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真正达到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鹏飞.以变促思,走出“题海”——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1):17.

[2]董玉海,张丹彤.从“似是而非”到“豁然开朗”——谈巧妙设计物理“问题陷阱”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J].物理教师,2007,28(7):14-16.

[3]曹义才.变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与思考—以高一物理必修1核心问题分析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4(3):6-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新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应用例析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