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天空与现实情怀

2020-09-10马季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说历史

马季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的精神世界不论是群体的还是个体的,都呈现出纷繁复杂、流转多变的景观,作为整合精神资源的文化形态,也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以展示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为己任的文学作品,必然再次走到国家话语的前台。20年来信息化作为一项国策,早已深入人心,今天的中国网民人数超过8亿,其中约有4.8亿网民经常性欣賞与阅读网络文学作品,这为网络文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科技进步为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信息传播介质变化推动的文化融合共振效应,撬动了话语秩序和审美范式的杠杆,为网络文学这一切合时代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前所未有,无限宽阔的舞台。那么在目前的基础上,网络文学能否进一步拓展艺术边界,攀越数字时代思想文化领域新的高峰,应当是网文界今后的奋斗目标。从文本捕捉网文发展的细微变化,并由小见大,或许是推进网文发展的方式之一。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地

cuslaa在纵横中文网(http://www.zongheng.com/)发表的历史长篇小说《宰执天下》自2010年12月1日开始连载,于2019年2月4日(除夕)完本,跨度将近十年时间,全文735万字。截至2020年5月19日,原发站总点击2545.5万,总推荐346.6万,读者发帖数64997;百度搜索结果高达567万。在汗牛充栋的网络文学作品库当中,《宰执天下》称得上是一部奇书,应该说,这是一部超级人气网络小说,读者的褒扬远远大于吐槽,也在各种排行榜和推荐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互联网语境下的文学创作,这部作品兼具艺术性和传播性,对网络历史小说创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

从作品的脉象上看,《宰执天下》以宋代在中国古代历史演变中的个性特色和独特地位为叙事背景,采用超越时空、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本意在于寻求重塑历史的可能。网络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在精神性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在表现形式上差异性大于相似性。传统历史小说创作,作者基本处在理性、冷静的叙事状态,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历史,而网络历史小说最显著特征是作者情感深度介入,“设身处地”与历史人物进行情感置换。采用穿越和架空手法创作的网络历史小说,主人公多为虚构人物,他们具有现代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推动甚至是“改写”历史。因此说,网络历史小说实际上是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表达作者的情感认知、文化认同和历史想象。

《宰执天下》属于典型的历史穿越小说,具备现代人穿越后介入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产生交集,并影响历史进程等基本要素。当代青年穿越到北宋成为作品主人公韩冈,他以低微的寒士身份加入开拓河湟与西夏交战的征程,将军医院及医疗护理制度推广到关西全境,由此闻名军中,乃至朝中,甚至被传为药王孙思邈的弟子。在京城结识王安石、章惇后,开始向人生理想迈进。韩冈考中进士为官就任白马知县,帮助王安石安抚大旱后的流民之乱,汴河水运因河水上冻而断绝,王安石为了平抑物价,利用韩冈发明的雪橇车,由汴河冰面上运送粮食,解决了京城的饥荒。韩冈主持军器监,提振工业,开发出了板甲、造出热气球;两次出手阻止宫变,维护大宋内部稳定。

在纷纭复杂的历史变革中,北宋王安石变法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事件,其中的成败自有学界评说,作为一部小说,《宰执天下》在思想及文化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这在网络文本中并不多见,恐怕也是它在读者产生热议的原因之一。小说主人公韩冈虽然支持新党变革,但他与王安石因为道统观点不一,存在思想上的争议。他主张以近代科学为骨,以张载的气学为肉,以儒家诸子的经意为血,而削弱皇权,发展科技;经济上,以煤钢铁路等工业为主,以棉蚕纺织等轻工为辅,以海陆商运为强援,打破中华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进而加速资本积累,强化立国之本。

网络历史小说,从吸引读者的角度出发,一般都有大量古代军事战争场面的描述,《宰执天下》也不例外,故而此类文本又被称为历史军事小说。军事战争一方面可以增强作品的故事性,便于塑造人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历史变革过程中的宏大场面。北宋历史上一直战乱不止,韩冈立足于政治家的高度,主张在战略上推动热兵器研制,加强海军装备,战术上对西夏采取攻势,对强敌辽国积极防御,放弃以金钱换取太平的绥靖政策,并借用北方威胁团结朝堂各方力量,对南方诸小国,则施以强硬的手段剪除后患。这一军事思想是韩冈宰执期间确保北宋克敌制胜、国富民安的重要政治方略。

《宰执天下》在故事构架上有别于其他历史穿越小说,主人公韩冈虽然无法摆脱封建王朝的宫廷内斗的游戏规则,但并没有被宦海沉浮的浊浪所淹没,他果断抓住一切机会打破陈规陋习,实现科技改变国运的人生抱负。作品突出表现了这一历史细节,王安石变法后期的宋代政体出现了君主立宪的雏形,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在隐约呼唤工业革命的到来。这或许只是一种历史想象,但在这样的视野下,历史叙事与当代社会变革形成了对应关系,产生了共振。人生有时,繁华有限,所有的交锋都是表面。韩冈宰执十年,主持朝政的真实目的是以科学主导社会进步,以提升生产力改变世界、造福黎民百姓,从而实现老师张载的政治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作者cuslaa试图让现代智慧深入历史现场,在当代与历史的碰撞中寻求重塑历史的可能,并以此探求和表达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路和文化立场。

网络小说的审美核心在于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网络小说的文本价值。美国当代学者乔治·麦克林在论述如何解读历史文本时认为:“我们的目标似乎不是在阅读古代文本时简单地复述古代人的目标,而是用新的视界、新的问题、从新时代来认识古代文本。我们应让它以新的方式向我们阐述,在这么做的过程中,文本和哲学就变成活的而不是死的——因而也是更真实的。在这个意义上文本的阅读是活的传统的一部分,凭此我们与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做斗争,并确立值得我们追随的未来。”这可以从侧面说明《宰执天下》作者cuslaa创作的出发点:从史料中汲取真实的素材,比如详细的北宋官制、社会礼仪风俗,宋神宗时期的内外军政体制,文人士大夫、边关将门内廷宦官以及宗室商人、胥吏地主,乃至贩夫走卒的生活方式,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一座现代“建筑”。作品中塑造的数十位各阶层代表人物,描绘的数以千计的社会各色人等,这些人物的命运构成了《宰执天下》历史叙事的主体,为主人公以穿越的方式激活历史提供了依据。

因为写作的开放性,网络文学被称之为“读者的文学”,言下之意,网络文学必须以“故事性”及其产生的带入感赢得读者,否则就会遭遇“扑街”的命运。这就要求历史小说在合理性与故事性之中找到平衡点。《宰执天下》在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方面从容自如,游刃有余,达到了网络历史小说新的高度。

王安石是贯穿全书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声誉卓著,但在晚年,王安石也有其固执保守的一面,他坚守所谓的“道统”,维护年幼的宋哲宗上位,并把自己的孙女嫁进皇家,因此与韩冈产生了思想上的冲突。作品里还描述了两次宫变,一次是宋神宗(书中的熙宗)冬至祭天中风,皇权有一次变动。另一次则是高太皇太后联合宰相蔡确、参政曾布、神宗二弟、内侍石得一等,趁韩冈不备发动政变,软禁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废了神宗之子赵煦,立二大王之子为帝。这两次都被韩冈以非常手段翻盘。在情节设计上,两次宫变可谓是合理想象的典型情节,足见作者把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能力。

从《宰执天下》的阅读效应可以看出,网络读者并不把“真实性”当作判断网络历史小说优劣的标准,这说明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导致读者认可小说对历史的合理“改写”。因此,历史小说的范畴在网络被扩大,历史与当代社会的连接点成为网络历史小说的叙事动力。当然,维护历史的严肃性毋庸置疑,事实上恶搞历史的作品,在网络上也难以立足,更不可能获得认可和张扬。实际上,不同时代对历史的重新发现与重新解读,从来未曾停止过。网络历史小说则是作家在不同层面,借助历史思考现实的一种表达。显然,网络文学突破了五四新文学以来对历史小说形成的规约,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学“演义历史”的基本模式中,并进而由网络的虚拟特性衍生出“架空”和“穿越”等新的叙事方式,为历史寻找“假设性”和“可能性”。在二十多年的网文发展过程中,网络历史小说走得很艰辛,很多作家的探索值得重视和研究,比如月关、酒徒、猫腻、阿越、孙晓等等,都可以做专题性的研究,他们在媒介变革中的写作尝试,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会慢慢凸显出来。因此,这也是网络小说写作策略与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类型文学仍然是最佳栖息地

毫无疑问,网络小说佳作深藏在类型小说之中。所谓类型小说,即以某个领域为基础展开文学想象,围绕这个领域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一领域的社会特性反映时代风貌。受众群体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作为阅读对象,在读写过程中,作家与读者之间借助虚拟人物和故事实现了真实的思想交流,形成了情感共同体,产生通常所说的“粉丝效应”。在划定受众群体的同时,类型小说也失去了其外部群体,文学的广泛意义因此受损,是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便类型小说大师也难以摆脱这个魔咒,比如金庸,女性读者大约只占男性读者的百分之一,20世纪90年代影视化风起云涌之后,这一情形有所改变,而互联网时代的IP开发,则进一步消弭了这一障碍。

从另一个方面看,经典作家的作品并不排斥类型化。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不可以纳入家庭、婚恋类型?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可不可以视为悬疑、探险类型?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可不可以看作是战争类型?等等。实际上我们不这样认为,更不会如此去划分,其根本原因是,经典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性和高超的艺术审美突破了类型对它的限制,换句话说,文学的广泛意义并不因为一部作品归入哪个类型而受到丝毫损伤。今天,当我们讨论网络小说类型化的时候,其实是在研讨文学有没有新的发展空间,网络小说有没有可能,或者说如何才能进入经典化的语境,因此所采用的必然是同一个美学标准。

长篇小说《商藏》首发在咪咕阅读(http://wap.cmread.com/r/p/index.jsp),作者庹政长期以来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通过官场、商场、职场的风云变幻,讲述他所目击的时代的“重大变革”。对于他本人来讲,笔下的人物有的敢为人先,有的几经沉浮,也有的折戟沉沙,人生经历百回千转、绝处逢生,他们身上每个人都打上了鲜活的时代烙印。这一切似乎是庹政的文学蓝图,二十多年来,他在这方土地上经营小说,孜孜不倦,创作出了《男人战争》《大哥》《百合心》《猛虎市长》《国家行动》等一批作品。在商业营销策略的推动下,庹政一度被誉为“新官场小说第一人”,按照文学标准来看,这个名头毁誉参半,但也客观反映了他在类型小说领域所处的位置。

网络小说是有叙事策略的,而且类别繁多,从形式到内容林林总总,一点不差于传统小说,属于典型的“自开门户”。比如扮猪吃虎的“爽点”模式、“屌丝逆袭”模式,比如自恋心态的“玛丽苏”“杰克苏”模式,以及白日梦般的“甜宠”模式、“虐狗”模式等等。可以说,这些模式无一不是当下生活“浮世绘”的体现,集中投射出消费文化的品位与格调。问题是,这些模式“天花板”高度不够,难以积淀下来成为叙事经验,对文学发展几乎不能形成推动力,因此被称为“快餐文学”。由于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新兴的社会群体对文化的需求量极大,互联网便成为“快餐文学”生产的主要阵地,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但毕竟是现实。

好在网络是个极具包容性的空间,还有另一路网络小说,在审美方式上借助传统文学的优长,兼具网络传播特性,深耕细作步步为营,从而形成了类型小说新的发展向度。为大家所熟知的《欢乐颂》《大江大河》,以及近期产生影响的《大医凌然》《商藏》等便是这类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文本,对类似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应该是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题中之义。

若以《商藏》这部小说为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此类网络小说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商藏》具有较为复杂的故事构架,将人物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不同社会层面在改革开放环境中,在市场大潮涌动下的不同诉求。在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特色的前提下,叙事上巧妙运用技术搭配手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小说的艺术审美化。

小说主角叶山河七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分配到印染厂工作,很快遭遇企业破产,于是被社会大潮席卷,成为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人。这个构思基本符合传统文学的章法。但故事往下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作者不甘心传统叙事模式,于是,爷爷自小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商业基因在叶山河身上复活了。这显然是网络小说的套路。叶山河成长很快,迅速成为合格的商人,二十五岁时因为承包宾馆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他开始膨胀,四面出击,不久即自食恶果,一片凄惶。1980年代后期,第一批做小生意的人出局,是历史事实,几乎不用虚构。《商藏》的现实感与传统文学处在同一个节拍上。当然叶山河没有出局,而是东山再起了。因缘际会,在情侣晓可的鼓励下,叶山河转战省城,再次从基层做起。这次他清醒了许多,抓住了几次机遇,步步跃升,经过几次“惊险的一路”,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进入这座城市顶级的商圈。这个过程,几乎是传统小说与网络小说兼顾的写法。得到情侣的帮助合情合理,网络小说的金手指被隐藏得很得体,不刺眼,况且是经历了“惊险的一路”,主角光环的设置也没有硬伤。主角性格沉稳、睿智,不仅有家传渊源,个人也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对所有的商业行为都保持着悲观的谨慎,步步为营,不断进取,迅速从商业白丁成为西南商界的传奇强人,最终主持了西南第一大盘云山国际项目的运作。主角具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温和沉静中不乏金刚怒目的一面。可以说,这个人物设定具有很强的网感,甚至可以设想为游戏中的人物。

其次,从大的格局来说,这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企业家成长的历史,也是中国商业社会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缩影。商者,藏也,这一理念作为小说的叙事核心,为作品创造了内在拓展空间,将人物行为与叙事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商藏》有将近两百万字的篇幅,人物关系的复杂性自然必不可少。爷爷叶盛高早年主业纺织、面粉和糖业,叶家是享誉西南的商业世家,在抗战中有不俗表现。小说的主要配角陆承轩,其父亲在跟叶盛高的竞争中失败破产自杀,被叶盛高收留养大。叶家全力让陆承轩读书,不让他从商,希望由此了结叶陆两家百年来的恩怨。陆承轩后来成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对叶盛高,他的恨多一些,对叶山河,他的爱多一些。在叶山河的成长过中,陆承轩的影子时隐时现。叶山河重大投资和几次惊险的转折都和他不无关系。城市改造和大规模建设本是地方政府的重大议题,民生和商业必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顾绍毅、严宇和陈哲光等几位重量级官员的出现使得小说没有脱离现实逻辑。而王进、许蓉、章义等几位性格特征各异,人生目标参差不齐的人物给作品增添了烟火气息,人物“落地”,故事“起飞”,是网络小说成功的主要标志。《商藏》在这方面的努力显而易见,与同类作品相比胜出一筹。

其三,叙事充分追求现实性和在场感,人物行为在合理范围内适度夸张,尽可能制造阅读上的冲击力。作品中的两个主要女性角色史晓可和徐朵朵,性格迥异,恋人晓可略有道德洁癖,对叶山河某些“藏”的做法表示不满;而对主角心存感激的情人徐朵朵终于不愿意继续隐藏在地下,选择了去北京,重新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这两个人物虽然没有为作品的提升发挥关键作用,但贯穿其中才使得主角叶山河更具立体感,这也是网络小说烘托主角的基本套路。

毋庸諱言,小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商者,藏也”这个概念的表达还不够清晰和深入。如果仅限于:一个好商人 ,要把目标、信念、思想……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底细;在谈判的时候,把刀锋藏在桌底下,关键时亮出来。这只能说是在网络小说的阅读层面上获得了成功,在艺术表现上还缺少力度和深度。如果作者具有更加广阔的人文视野,或许在这个领域能够挖到更加有价值的宝藏,《商藏》应该表现出“大藏”的境界,通过“藏”而展现现代商业文明,描绘时代精神。

人生处境始终是文学现场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文献记录林林总总、形色兼备,并在历代文艺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表现,《诗经》就将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饮与食,通过优雅、凝练的文学语言表现出来,到了唐宋诗词,可谓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明清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等更是多姿多彩。而以饮食为题材,通过类型化方式创作出文学作品,则是网络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的创作实践。

近十年来,网络美食文集中爆发,比如厨师出身的网络大神静官的《食色无双》,奶茶店店主“会做菜的猫”的《美食供应商》,紫伊281的《萌妻食神》,耳雅的《花间提壶方大厨》,菠菜面筋的《最强炊事兵》,南希北庆的《北宋小厨师》,李鸿天的《异世界的美食家》,以及天生劳碌的《厨神美食系统》和绅士东的《食戟之冒牌小当家》等百余部“美食”作品,在各网站以历史、都市、异世、穿越、二次元等不同形式出现,将这一类型推向大众视野。这其中引起我关注的是以宋史言情著称的米兰Lady创作的古代言情美食文《司宫令》。

发表在火星小说网(https://www.hotread.com/)的长篇小说《司宫令》,其外壳是言情,内核则是饮食文化,讲述了浦江少女吴蒖蒖为救母亲,向世外高人林泓求教厨艺,在尚食局选拔中脱颖而出,选入宫廷,后又卷入宫廷之争,最终成为宋朝女官司宫令的故事。女主的原型来自南宋美食典籍《中馈录》的作者浦江吴氏,男主的原型则是南宋美食典籍《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

女主出自美食世家,养母吴秋娘本是宫中教坊部头,流落民间后开设适珍楼闻名遐迩,主营家常菜,所收六位女弟子个个厨艺出众。吴蒖蒖正是在这个环境中长大,但她的身世曲折离奇。男主林泓学富五车、精通书画,是一位品性高洁,性格沉稳的隐士,擅长文人菜,对食材和烹饪技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视菜品为人品,绝不容忍半点马虎。

皇帝宠爱擅长做开封民间菜的柳婕妤,引发皇太后殷氏不满。太后让大宦官程渊向各地传旨,选擅长做菜的年轻姑娘入尚食局。程渊来到浦江,恰逢乡饮品评宴,适珍楼与贻贝楼争夺乡饮主办权,蒖蒖的话引起他对吴秋娘身份的怀疑。纪景澜巡查浦江,以税赋上存在问题查封了适珍楼,而当年逃出皇宫的吴秋娘也被程渊带走。

女弟子们四处散去,大师姐凤仙留下来鼓励蒖蒖学习厨艺,来年参加尚食局选拔,赴京打听吴秋娘下落。蒖蒖正准备向大师姐学习,武官凌焘却派人来寻凤仙,说凤仙是其失散的女儿,将凤仙带回了家。

蒖蒖一筹莫展之时,贻贝楼聘请的高人、远支宗室赵如钰建议她去武夷山,向隐士林泓学习厨艺。前往武夷山的蒖蒖,在饥寒交迫中晕倒并被林泓所救,随后跟着他来到山中寓所。蒖蒖天真活泼,林泓沉默稳重,两人在磕磕碰碰中加深了解,蒖蒖向林泓学到了制作文人菜的特殊技艺,并对食材与自然的关系有了较深感悟。

尚食局选拔即将开始,蒖蒖在离开武夷山前向林泓流露爱意,林泓未置可否,手中紧握一只雕琢了一半的翡翠镯子,如同留下一道谜语。

入宫后,蒖蒖精研厨艺,用美食慰藉宫廷中一颗颗受伤的心,终于成为一代司宫令。大师姐凤仙入宫后一心向往皇后宝座,与蒖蒖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风波大浪。在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后,蒖蒖功成身退,离开宫廷回到浦江,在那里遇到了默默为她经营着适珍楼的林泓,林泓给她看了自己雕琢成器多年的镯子,蒖蒖发现刚好是她的手寸。

《司宫令》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自然贴切、颇有新意。作品将古代饮食文化与言情故事融为一体,刻画了系列人物群像。如前所说,在《司宫令》之前,美食文已经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涌现出一批IP,若想有所超拔,不是一件易事。《司宫令》显然站在了更高的出发点,以美食为引子,以情感为主线,构思精巧,铺陈细密,层层推进,完成了对美食文形式上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司宫令》从中华美食经典《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原著中汲取创作资源,在内容上仔细推敲,认真打磨,做到每道菜肴均有出处,每桌宴席均有典故,妥妥地走“硬核”精品路线。在故事层面上,作品格调高雅,以大义、忠诚、严谨、细致为特色,打破了简单的宫斗模式,辅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成长过程。可以说,《司宫令》是近期美食文的重要收获,它为这一类型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具备了良好的IP开发基础。不管哪种类型,人生处境始终是文学现场,这一点在王栋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房客》中也得到了证实。

话题争议之下的网文IP

网络文学一直不缺少话题争议,这也是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领域较为普遍的现象。玖月晞的网络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在晋江文学城发表时,便有零星质疑之声,改编成电影《少年的你》之后,影响力大增,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由于电影的出色表现,原著抄袭《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的声浪随之再度掀起。网络文学IP的培育是一项艰难的工程,但它作为一个窗口,引起众人关注也是在所难免。

网文界确有模仿的风气,一部神作出笼,立即会有跟风者仿而效之,跟着大神沾沾仙气儿,顺便喝点肉汤。尽管有关抄袭的纷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大多是你一言我一语,缺少系统的评述。不过,这些片言只语难以成为呈堂证供,对网文界也起不到以正视听的作用。关于《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这部小说,质疑并不为过,但缺少真知灼见、切中肯綮的书评却是一种遗憾,网文界需要良好的批评风气,而非单单围绕是否抄袭纷纷扰扰。

何为抄袭?最简单的判断是文字比对,进一步的认定是人物命运(或称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和作品的思想脉络。在传统文学领域,只要不是原样照搬文字,借鉴、融合他人作品的表现手法、叙事方式,并不属于抄袭范围,关键看你的作品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如果没有,即便是原创也没多大价值。莫言曾明确表示过,他的写作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而受博尔赫斯影响的中国作家也不在少数,但影响只是一方面,吸收、消化,融会贯通,立足本土文化,个性色彩鲜明,才不枉作家的名誉,才是真正的硬核。

更多人认为《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是在“融梗”,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和《白夜行》在人物设定上确有近似之处,东野圭吾对玖月晞的影响毋庸置疑,但这是一个艺术问题,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好比一个人卖的是苹果,另一个人卖的是苹果汁。假如一个作家的创作基本依赖“融梗”,也就是说苹果汁里面没有营养成分提升,虽然不违法,但在艺术上就失去了价值。若是将“融梗”作为一种吸收他人所长的技术手段,而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原创性,就等于苹果汁通过提炼和添加改变了结构,味美且富含养分,相信读者一定能品尝出滋味来。简而言之,“融梗”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为什么“融梗”?目的何在?很显然,玖月晞“融梗”的夹生之处,恰恰折射了网络创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说到底,“融梗”只能助消化,而不能成为主食。

从文本角度看,《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揭示的是相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是典型的日式表达,《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关注的是校园霸凌和高考升学模式,中国特色十分明显,关键是两者在气质上差别很大,一个内敛,一个外露,虽然某些情节类似,而且都是悲剧,却一个呈暗色,风格深沉,一个呈亮色,格调清新。电影的区分度则更为明显。就文本而言,认定《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抄袭《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似乎理由不充分。但不管如何,网络作家们真的需要注意了,网文圈很在意“辨识度”,辨识度高的作品,有铁粉誓死捍卫,你可以喜欢,但请保持距离,谨慎驾驶。

小说和电影有各自不同的艺术属性,小说贵在原创中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而电影则不回避翻拍,甚至可以通过翻拍成为“原创”。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小说追求文本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而电影允许多文本共存,君不见一个孙悟空、一个白娘子养活了多少剧组?换句话说,在两者的比较当中,小说的价值在于提供意义,而电影的价值在于表达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导演曾国祥不大关注《少年的你》原著是否抄袭,或者融梗《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的原因,因为在电影里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导演所关注的只是电影里表达的东西是不是“中国式”的,是不是具有“原创”价值。

一部文学作品或是一部电影能否赢得读者和观众,大致分外部观賞性和内部思想性两个方面,两方面缺一不可,但最好做到比例协调。电影《少年的你》显然得其真味,导演在剧情温度的调适上有高超的把握,将残酷与温暖合奏成了打动人心的复调,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到位,令人难忘,在此不多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少年的你》没有停留在原著的基础上,而是借助校园霸凌的外壳,直击社会现实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落差,家庭教育失范形成的隐形危机,高考制度对青少年的身心挤压等等。相当程度上,《少年的你》和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日本电影《白夜行》形成互文,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开年青少年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境遇,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究其本质,网络文学IP提供了怎样的内核,是否具有普适性与独特性,同样是文本价值所在,反过来说,脱离文本价值的IP,只会是水中望月的奢想。

近期,由于肖战粉丝举报ao3,引发了对“同人文”是否能继续发展下去的争论。“同人”这个词最早是指志趣相投的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将志趣相投的人合出的刊物称作同人刊物。网络时代,“同人”的内涵逐渐变化,现在特指在某部原创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世界观等基础上,发挥想象,将原作中不同于自己审美观或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地方加以修改,形成的二次创作。因此同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是原作的读者。同人文是一种跨类型,甚至跨艺术形式的创作,比如一部历史题材小说的同人文有可能转化为科幻、神话、战争或武侠等题材。小说、影视、游戏、歌曲、动画、漫画等艺术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为同人作品。

同人创作其实在古今中外有很多先例,如清末民初《红楼梦》的“翻新小说”《新石头记》,根据名著《西游记》演化出的影视作品《大话西游》,英国BBC将经典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翻拍成《神探夏洛克》等。近年来,在社会繁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同人创作成为的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比如这些年火爆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基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同人创作,各类三国游戏就是基于名著《三国演义》的同人创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没有交流就会走向消亡,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视角和价值理念不断创新,赋予经典故事符合时代精神的意义,才能让经典活起来、传下去。

同人文艺创作以原始作品或形象的不同作为分类,比如小说同人,影视同人,动漫同人,历史同人,真人同人等。同人的存在首先证明了原作或形象是非常成功的优秀的作品,比如影视同人,去年影院上映了那么多电影,唯独《哪吒之魔童降世》拥有大量同人作品,这说明这部电影深受观众喜爱。观众们有的写了有趣的段子,有的画了可爱的漫画形象(有人认为电影里的哪吒有点丑,同人作品再现时则美化了哪吒),有的写了或伤感或好笑的故事,补充他们认为应该深化开发的桥段。这些同人作品短小有趣利于传播,在几天之内火遍微博微信朋友圈,成为比电影预告片更为有力的宣传手段,这部电影的成功,同人作品绝对功不可没。再比如2016年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刚刚发布时被万众吐槽丑绝人寰,但一些同人作者为康康画了很多可爱的漫画,编了很多小故事,对其形象自我吐槽,赋予其更丰富的背景,成功扭转了康康在大众心里的印象。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吉祥物砳砳也有着从被吐槽,再到被同人作品扭转形象的类似经历。

可以说,同人已经由单一的文体形态转化为一种全球文化符号。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都有人在从事同人创作,国内同人创作者数量巨多,各类网站、论坛、微博等有同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起点、掌阅、阿里书旗、晋江、爱奇艺阅读、网易lofter、飞卢……大部分国内正规网站都有数量不等的“同人”作品在线。国外的超级文艺机构如漫威为何成长如此之快,影响如此之大?当然首先是他们重视原创作品质量,传播手段有效,但大量的同人作品也为漫威的全球影响助了一臂之力。漫威深谙此道,现已将同人创作列为重点推广形式,并且有计划将漫威超级英雄同人作品向全球输出。而中国的超级英雄如孙悟空、哪吒才刚刚起步,姜子牙、杨戬、花木兰……中国还有很多传奇人物故事等待挖掘和二次创作。社会繁荣需要文化繁荣,更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由此可以看出,同人其实是基于文化流行,基于社群认同的一种创作形态。它并不是特定的创作方式,也不是文字表征。它是青少年在新的语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融汇学习,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创作欲望。以简单方式禁止同人文艺创作并不是有效的办法,只要流行文化不死,“同人”依然会以其他形式在社群文化里流动。所谓“圈地自萌”,喜欢则进。由于同人文艺创作相对自由且发展迅猛,有些作品出现了不健康的内容,涉及自杀、黄暴、心理畸变等敏感的社会问题,值得引起关注。目前,有关同人文艺创作的政府管控和理论研究均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如何正确引导创作,杜绝传播污染现象出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对于同人是否侵权原作没有判成功的案件。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一案,由同人创作引发,但版权方没有打侵权官司,而是选择了起诉江南不正当竞争。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少出现原作者或形象拥有者诉同人作品的案例。因为如前所述,同人因爱而存在,本身就证明了原作或形象的魅力值,而同人作者又是原作的铁杆粉丝和积极传播者,故而一旦出现版权纠纷,全世界绝大多数原创作者都选择与同人作者和平解决争端。

结语

网络文学自产生以来即与互联网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展成型之后又经历了商业化的淘洗,其文本自然呈现出多种元素角力的痕迹,但作为文学,基本的美学原则会在社会变革中去伪存真,淘沙见金。从长远看,网络文学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砥砺,需要经历自我扬弃的艰难苦旅,方能成就中国文学史上灿烂的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ZDA193)阶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黎燕雄

猜你喜欢

小说历史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倾斜(小说)
新历史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